第33章 吵个没完的沈家
屋里的沈夏树觉得两口子干仗很正常,而且大嫂的话,让他觉得很丢脸,过去也不知道咋劝,索性歪在炕上继续眯觉儿。
沈老头也懒得管他们两口子,这些天家里天天吵吵,他想管也管不过来,只要不出大事,随他们去了。
只有沈秋树和沈利民两个动了。
沈利民来到外屋地,上前一手支开一个:“哎呀,别打了,有啥可打的啊?都多大岁数了,还动手?能不能消停一会儿?”
这才几天时间啊,爹娘干了两次仗了。
旁边站在门口的沈秋树幸灾乐祸的看着大哥脸上的伤:“是啊,可别打了,大哥你瞅瞅你脸上,全是道道儿,这咋出门啊?”
这两天,认为亲爹娘偏心大哥的沈秋树一直耿耿于怀,现在终于找到报复的机会了。
被老三这么一提醒,沈春树也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疼,用手一摸,手上全是星星点点的血迹。
这是给他挠破相了啊!
这还让他咋出门?
“你个死婆娘,老子这张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沈春树被气的火冒三丈,用手扒拉开拉架的沈利民,上前一脚就给王慧莲踹坐那儿去了。
没来得及躲的王慧莲只觉得肚子一阵剧痛,差点儿一口气没踹上来,捂着肚子倒在地上连声都发不出来了。
“爹,爹,娘不是故意的,你消消气。”
沈利民抱着沈春树的腰,使劲儿的往西屋拽,同时不是好眼神的瞅他三佰。
不拉架就算了,他还在那儿拱火!
“你松手,我今天非得教训教训她不可,叫她长了张嘴,天天胡嘞嘞。那个b嘴,跟裤腰带一样松,今天我就给你紧紧皮子。”
沈春树被拽的离了王慧莲几米远,够不着了还想着再踹两脚。
父子两个拉扯了好半天,沈利民才将他爹给拽回西屋。
又回到外屋地,去拉还坐在地上的王慧莲:“娘,地上凉,快起来。”
本来发呆的王慧莲抬头看看小儿子,突然抓着他的胳膊嚎啕大哭:“我不活了,这家里谁都能欺负我,我活不了了,儿啊,我活不了了......”
沈利民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此时真希望脚受伤的是他,那他也能躺在炕上装死人了。
怎么拉,他娘也不起来,沈利民只能绕到背后,将人半抱半拖的给弄进了屋。
沈秋树就站在东屋的门口看热闹,如果现在有把瓜子,那就更好了。
见大哥两口子都回了西屋,除了大嫂的哭声,也没再传出两口子吵吵的声音,沈秋树悻悻的回了东屋。
引起老大两口子干仗的李香,在他们打到一块堆儿的时候,偷偷的回了小东屋。
换平时,大嫂两口子干仗,她作为弟媳,肯定会过去劝劝架,可听着大嫂的污言秽语,李香就不敢过去了。
万一有啥事扯她身上扯不清楚,那她的清白不就没有了。
一向看不清形势的李香,居然破天荒的没去趟浑水。
接下来的几天,李香为了避嫌,都没过去吃饭,可后来实在受不了了。
红梅送来的粥,一天比一天少,饿的她前胸贴后背。
每天还要给王老太擦身、端屎端尿,感觉眼前一阵阵发黑。
李香知道,这是大嫂故意在拿她出气。
可肚子咕噜噜的响个不停,再不多吃点儿,她估计自己就要饿死了。
这几天,王老太看老二媳妇不再出去,终于不抓着不放了。
为了多吃点儿,李香又接过了做饭的活计。
上次被沈春树狠踹了一脚的王慧莲,虽然没敢再明目张胆的说些不着三四的话,可每次与老二媳妇走对面,话都不说一句。
背后跟闺女嚼舌根:“看她那个骚浪贱样,走路都一扭一扭的,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的烂货,还好意思活着?要是我早拿根儿绳吊死在房梁上了。”
沈红梅劝她娘:“跟她一般见识干啥?再骚再浪没儿子也是白搭,你看我二佰看得上她么?”
“这也就是看在她嫁过来这么多年,干活还算利索的份儿上,不然早休了她了。”
娘两个坐在热乎的炕头上,一边喝着热水,一边嘀咕正在外屋地收拾的李香。
在炕上躺着的沈伟民烦躁的捂着耳朵,翻了个身背对着她们两个。
王慧莲看着大儿子不耐烦的样子,拿起笤帚疙瘩扔了过去:“做那个死样子给谁看?躺炕上多少天了?脚早就好了吧,还想躺到啥时候?”
沈伟民嘟囔了一句:“起来干啥?出去还不够人丢人的。”
“谁让你个孬种连个丫头片子都打不过的?起来揍她一顿,看谁还敢笑话你?”
沈红梅看不上她大哥这个窝囊样,张嘴就怼了回去。
沈伟民转头瞪了沈红梅一眼:“你个丫头片子懂个屁?爷都说了在她嫁出去之前要让着她,搅黄了亲事,看爷收不收拾你?”
沈红梅翻了个白眼,小声嘀咕:“切,没卵就说没卵的,找什么借口啊!”
“你说谁没卵?你再说一遍?”
沈伟民坐起身,手指着沈红梅就要动手。
这家里真是没有他长孙的地位了,谁都可以呲哒他了呢!
沈红梅脑袋一仰,双手掐腰:“说的就是你,你能咋滴?”
眼看着兄妹两个就要打起来了,王慧莲急忙拉架:“吵什么?吵什么?为了隔壁那丫头片子,你们兄妹两个吵什么?”
“就会窝里横,有能耐劲儿往一处使,也不至于让外人欺负了啊!”
“切,谁跟她一伙儿?”
“切,我才不跟他一伙儿呢。”
兄妹两个人各自白了对方一眼,扭头谁也不搭理谁。
王慧莲看着这一对儿冤家,焦头烂额。
沈老大屋里吵吵嚷嚷,沈老二屋里倒是破天荒的平静了几天。
沈四月因为心里盘算着过几天赵家湾儿的人过来,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把这门亲事推掉,就没搭理王老太。
就在吵吵闹闹中,沈家终于等到了24号。
大概中午的时候,赵家湾儿的赵长贵和他大儿子,一人扛了一袋子苞米粒子,来到了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