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奶奶的家
七伯周仕富是潜娃从知道老家,知道奶奶,知道伯父开始,第一个见到的来自父亲大家族的血缘亲人。
多年以后回想七伯,只剩模糊的记忆。
晚饭后大人们继续聊天摆龙门阵,潜娃则躺在阳台水泥地板的凉席上。
七伯家也不是很宽敞,自家两个儿子因为潜娃他们的到来,都去外面借宿了。
实在无法入睡,想外婆、想妹妹了,她们在做什么呢?明天就要见到的大伯、奶奶,他们又是啥模样,好相处吗?
七月的山城异常闷热潮湿。
起身望着山城远处的夜景:好大好美的一座城市!
这是潜娃第一次到大城市,路过的锦城不算,山城毕竟住了一夜。
谁也不会想到30年后,这座大城市会见证潜娃事业的高光时刻,也会留下他惨败后的萧瑟身影。
窗外的景色随着夜的深入变得模糊不清,潜娃一家在山城逗留的这一晚,时间过得异常缓慢。
在七伯家的客厅里,父母和七伯七伯妈聊天到深夜,虽然身处陌生的环境,父亲和七伯也是小时候才见过。
但他们的交谈却没有任何障碍,像是长年都在一起一样,透着亲切和熟悉,这就是血缘亲情。
潜娃躺在阳台上,虽然无法入眠,但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没有嫌弃,只有家人的关心和爱护。
他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即将见到的大伯和奶奶的模样,心中既有期待也有紧张。
夜深了,大人们也都歇息了,远处农田偶尔传来蛙鸣声。
潜娃的思绪也开始飘向远方……
少年的梦,是什么呢?
第二天一早,潜娃被父亲叫醒。一家人匆匆吃过早餐后,七伯送他们到了朝天门码头,准备登船去枳陵。
朝天门曾是山城十七座古城门之一。是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
明初戴鼎扩建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
是历代官吏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而得名朝天门。两江在此相汇,也是山城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
自古江面樯帆林立,舟楫穿梭,江边码头密布,人行如蚁。
沿两边江岸有不少街巷,虽以棚户、吊脚楼居多,可也热闹非凡,商业繁盛,附近街巷棋布,交通四达。
所以直到今天,这一带仍是山城最繁华的街区。潜娃见识了此地的热闹,居然有一种想要参与其中的冲动。
世纪之交时,32岁的潜娃还真的参与进来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过洛碛,经长寿,站在轮船上终于可以看见江南岸的一座浓缩版小山城,隐约浮现在眼前。
枳陵到了。
一家三口,肩背手提,从龙王嘴码头下船后,爬坡上坎,经过老街、中山路、南门山、易家坝……
路过修械所时,看见一棵大黄桷树,父亲让大家休息下。
“潜娃,这棵黄桷树和旁边的两棵,都是当年你祖父种下的,没想到都这么粗大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家原来的祖宅。”
哎……
父亲的叹息声中,潜娃扫过三棵大黄桷树,面前父亲口中的祖宅早已没了踪影。
人是物非,原来如此!
也许在父亲的心中,还留着幼时的印迹吧,除了三棵黄桷树还在,更多的只有父亲的回忆了……
穿过一段泥泞小路和菜园,走完一段围墙,呈现在三人面前的是一笼翠竹,还有院坝中的一间黄泥做墙的小屋。
难道这就是奶奶的家?
实话说,真没有遵仙镇的龙门大院气派!潜娃心中正在比较。
“仕义,真的是你们回来了吗?”一位头发银白的老奶奶,紧张不安的四处张望。
“妈,我带着媳妇、儿子回来了……”父亲一个踉跄差点跪倒在老人身前。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满面笑容的招呼着。
“忆群,这是妈,这是大哥。”
“妈,大哥。”
“潜娃,这是你奶奶,这是你大伯。”
“奶奶,大伯。”
潜娃有些害羞地看着奶奶和大伯,奶奶虽然头发白了,个子也还没潜娃高,但慈祥的笑容,让潜娃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
大伯高高的个子,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但潜娃却一点也不害怕,居然没有丝毫的陌生和不安,表现得非常自然。
奶奶满心欢喜地拉着潜娃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而大伯则拍了拍潜娃的肩膀,表达着男人才有的另类情感。
进屋后,奶奶忙着端上茶水和糖果,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潜娃静静地听着,感受着这份浓浓的亲情。
母亲帮着奶奶张罗了晚饭,父亲和大伯各自端着满满一杯白酒,眼神交汇,二十年未见面的兄弟俩,非常默契的一饮而尽。
那种无法割舍的血脉相连,让潜娃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吃过晚饭,大人们便开始闲聊。这时,潜娃才有机会仔细观察奶奶的家,这是一间约摸三十平方左右的黄泥夯墙的土屋。
土黄色的墙壁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裂缝,不知道是奶奶还是大伯用旧报纸将这些裂缝糊住了,可以挡住夜晚的风。
白天外面的阳光透过报纸,可以照进屋内,光束中满是飘浮的尘埃。
整个房子分为两个区域,外间靠近门口的部分是吃饭的地方,摆放着一张陈旧的四方桌,配有四条没有涂漆的长板凳。
这就是堂屋了。
里间左边靠墙放着一张老床,方向是南北朝向,应该是奶奶睡觉的地方;右边则是一张架子床,可能是大伯休息的地方。
在外间的右侧还有一张小木床,可能是专门为潜娃准备的。
由于家里空间有限,每个床之间并没有隔断或门帘等设施,整个一种开放的状态。
堂屋的左侧土墙上挖了一个门洞,挂着一块布帘。掀开帘子可以看到外面是用油毛毡搭建而成的简易厨房。
厨房里烧着散煤球,还有一个手摇鼓风机往灶膛吹风。
厨房做了简单隔断,空间很小,灯光很昏暗。
隔断里面,可以看到靠墙摆放着一张木板,上面铺着褥子,看样子应该是特意为潜娃父母准备的床铺。
整个厨房面积大约有十二三个平方,显得有些局促和狭小。
从厨房后门出去,往右拐过五米远,有一个用土坯做墙、油毛毡盖顶,围起来的小棚子,挖了个简易的茅坑,就算是厕所了。
这种设施就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也算简陋,如果解大便,一不小心粪水就会溅到屁股上,说不出的尴尬。
潜娃忍不住与遵仙镇的大四合院相比较,心中不禁感慨奶奶和大伯的居住环境实在是太差了。
如果不是因为紧靠枳陵城边,而且又是父亲的亲人家里,潜娃恐怕早就把嫌弃之情表露出来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他心情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