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罪名成立
本章穿越了, 购买比例70%可召回。 当时,急诊科是乔医生带人值班。
乔医生是一个性情温和、很有爱心、很有医生职业道德的人。
不知道他身上的哪种特质搭上了崔琳琳的哪根神经,总之, 从那以后,崔琳琳就对他着了魔, 花样百出地疯狂追求。
可惜, 乔医生根本不喜欢这种资深太妹、江湖大姐, 一直坚决地拒绝崔琳琳的追求。
最后,乔医生彻底跟崔琳琳翻脸, 并警告她:再纠缠不休, 他就要去法院申请禁止令了。
崔琳琳没再追求他。
然而不久之后, 乔医生却突然爱上了崔琳琳,以让人瞠目结舌的反转速度,跟崔琳琳在一起了。
别人问他为什么爱上崔琳琳,他就把崔琳琳夸出一朵花来,让人大跌眼镜。
三个多月后, 乔医生对崔琳琳的热情却迅速下降。
他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劲,就去找精神科医生诊断了一下。
医生确诊:他之前是被人深度催眠了;他对崔琳琳的“爱恋”, 不过是催眠的结果。
深度催眠,可以在一定时间内, 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精神意志等等。
但催眠的效果,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一般来说, 催眠的方向与被催眠者的潜意识倾向分歧越大, 催眠效果消退得越快;分歧越小, 消退得越慢。
通常来说,它的效果短则维持一年,长则十来年。
不知道是催眠师的技术太菜,还是乔医生真的很不喜欢崔琳琳这一款,他被催眠后仅仅三个多月,催眠效果就消退到足以让他产生警觉和怀疑。
幕后黑手大约也没有想到这一点,就没有防备。
现真相后,乔医生的愤怒可想而知,他立即报警。
警方很快查出,深度催眠乔医生、让他“爱上”崔琳琳的幕后黑手,就是崔琳琳本人。
可这时候,崔琳琳已经怀孕了。
她恳求乔医生跟他结婚,因为孩子不能没有爸爸。
最终,乔医生没有同意结婚。
但看在孩子的份上,他出具了谅解书并向法庭求情,让崔琳琳免于坐牢。崔琳琳只被判罚了半年的社会服务,还缓期执行。
在怀孕期间,在孩子出生后,崔琳琳一再拿孩子当借口纠缠乔医生,乔医生也忍了。
但后来他现,孩子时不时的生病受伤,情况有些可疑。
于是有一天,他突然去探望孩子,希望看看崔琳琳私下里究竟是怎么养孩子的,却无意间现了崔琳琳没有藏好的违禁武器。
他质问崔琳琳:为什么要私藏违禁武器?
崔琳琳辩解说:她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
乔医生认为:崔琳琳的生活环境很不安全,不适合带着孩子。
恰好那时候《父母资格证》制度正式推出,他就去考了证,然后跟崔琳琳打抚养权官司。
这件事让崔琳琳极其愤怒,也十分绝望。
她威胁乔医生:如果乔医生不撤诉,她就让乔医生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
乔医生没有再受她威胁,坚持把那场官司打了下去。
官司的输赢,没有任何悬念。
乔医生赢了官司,但在他接走孩子之前,崔琳琳就带着孩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后来,乔医生报警,找私家侦探,却找不到崔琳琳和孩子的半点音信。
看完资料,苏郁檀呵呵一笑,对崔琳琳更加厌恶。
这个崔琳琳,完全是把孩子当作了拴住乔医生的一条绳子、一件工具!
她有些幸灾乐祸地想:崔琳琳大约不会预见到,因为她喝醉酒在游乐场乱脾气,她苦苦隐藏五年的秘密,会被自己这个路过的社工现。
不知道她酒醒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这一回,她犯下的罪责更多更重,乔医生也不会再为她求情,她就到牢里忏悔去吧!
知道了这些往事,苏郁檀之前的所有疑问,也都有了答案。
上周五是乔医生的生日,乔医生约了艾薇儿去比目鱼餐厅庆生。
崔琳琳盛装打扮去那里,并坐在离乔医生不远的地方,并不是在等别人,而是仗着自己已经换了脸、乔医生认不出来,在自说自话地“参加”乔医生的生日活动。
可在那家餐厅里,乔医生向艾薇儿表白了。
崔琳琳必定是听到了,所以她才那样伤心。
可她什么也不能做,因为她是通缉犯。
只要她犯一点点事,警察一比对基因图谱,她的假身份就会被揭穿,阿诺也会被带走。
她上周六和今天的行踪,都是这一刺激的后续反应。
她酗酒,是为了麻痹自己的痛苦。
她把家里砸得乱七八糟,撕了阿诺的画,扔掉他的书和笔,打阿诺耳光,都是为了泄愤。
她到复生医院的花园里坐着,大约是想离乔医生近一点。
她在槐花路小学外面看着空荡荡的操场,今天又跑到儿童游乐场去晃荡,大概是出于对儿子的一点愧疚心理,以及对于正常亲子关系的羡慕。
苏郁檀给艾薇儿短信:“乔医生和崔琳琳的事我都知道了,你打算怎么办?”
这个崔琳琳,能弄到违禁武器,能入侵公共网络把假身份做得那么逼真,背景绝不简单。
艾薇儿只简短地回复了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见她不想多谈的样子,苏郁檀只好按捺住自己的关心,等艾薇儿想谈了再说。
她现在在怀疑一件事,可无凭无据的,不好跟艾薇儿明说。
————————————
没多久,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响起,一对老年男女、一对中年男女急切地冲进来,直愣愣地看着阿诺。
乔东风给大家做了介绍。
那对老年男女是乔东风的爷爷奶奶,爷爷叫乔哈利,奶奶叫罗莉莎。
那对中年男女是乔东风的父母,爸爸叫乔埃文,妈妈叫萧疏雨。
知道了苏郁檀的身份后,四人都对苏郁檀感激不已。
满头白的罗莉莎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非常感谢你救了那孩子。因为这件事,我们一家人这些年就没安生过。”
她那张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笑中带泪。
苏郁檀温和地说:“您客气了。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不管你认不认,反正我们一家会记着这个情。”罗莉莎说,“等我们把孩子安顿好了,请你一定来我家里吃个便饭。”
苏郁檀客气地拒绝:“对不起,社工有规矩的。我们不能接受案主家属的任何馈赠和宴请。”
罗莉莎有些踌躇:“吃顿便饭也不行?”
苏郁檀柔和却坚决地摇头:“不行。”
罗莉莎只好有些怅然地作罢,又向苏郁檀道了一回谢,就去看阿诺了。
阿诺被突然冒出来的这许多亲戚包围着嘘寒问暖,十分不适应。
弄明白每个人的身份后,他就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颇有些受宠若惊。
乔东风走过来站在苏郁檀旁边,专门感谢她。
“这件事,真的非常非常谢谢你!”乔东风眼眶红,“要不是你,我不知道还要为阿诺担心多久。”
苏郁檀不在意地笑了笑:“不用客气。我只是在履行一个社工的职责。你以后好好对阿诺就行了。”
“我会的!”乔东风点了点头,笑得十分苦涩,“我真的很恨崔琳琳,她让我蒙受了难以洗涮的羞辱。但是……阿诺是无辜的……”
苏郁檀也替他难过,却只能说:“你能这么想,是阿诺的幸运。”
乔东风大约真的很需要倾诉,叹息一声,又说:“这些年,我一直在两难的境地里挣扎。孩子刚失踪那会儿,我也有过自私的念头,觉得崔琳琳带走孩子也好,我也能少一个象征着耻辱的负累……”
苏郁檀安慰他:“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念头。怎么想不重要,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乔东风给了她一个感激的笑容,接着说:“但后来,只要一想到阿诺在崔琳琳这样一个人的手里,我就担心得睡不着觉。我怕她对孩子不好,怕孩子被她带着走上邪路……
“所以,我想尽办法找他,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现在你不用担心了。”苏郁檀说,“阿诺已经回到了你的身边。我相信,你会一个好爸爸。”
乔东风真的是一个好男人,可对于艾薇儿来说,这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谢谢你找到阿诺,真的!”乔东风看着已经露出笑脸的阿诺,由衷地说,“再让崔琳琳那样养下去,阿诺的一生,就真的毁了。”
苏郁檀见他已经倾诉完毕,正准备叮嘱一些注意事项,活动室的门再次被推开。
一个穿着深色高领打底衫、休闲西装的男人,快步走进来。
这个男人有一双异常深邃的眼睛,眼睛周围长着异常茂密的睫毛,正是小鸽子的生物学父亲——乔忘川。
乔忘川、乔东风……
苏郁檀心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难道他们是亲戚?
乔忘川看了看活动屋里的情形,将视线落在了苏郁檀身上,神色有一点惊讶:“苏小姐?”
苏郁檀勾了勾嘴角:“是我。”
苏郁檀就给他解释:“在面临选择时,我们的意识,只根据记忆、经验、知识和采集到的信息等,分析不同选择可能会导致的结果。这就像是一个公司里的员工,在对一个项目做可行性报告。”
乔忘川轻轻一点头,明白了:“然后潜意识再根据这份‘可行性报告’做出选择,就像是一个公司里的老板?”
“没错。潜意识会根据自身倾向和意识的分析结果,做出选择。”
“潜意识的‘自身倾向’又是什么?”乔忘川很有求知欲地继续问,语气却很平淡。
“简单地说,就是它在‘追求所渴望的’与‘逃避所排斥的’这两种选择之间,更倾向于哪一种。”
“就像是一个公司里,老板是倾向于追求利润,还是倾向于规避风险?”
“没错。人的潜意识中,会有很多精神源动力。但总体来说,都可以归入这两个大类:追求所渴望的、逃避所排斥的。”
“能不能举个例子?”乔忘川说,“这有点抽象。”
苏郁檀就开始举例:“比如说:一件对自己没用的商品,买不买?买,是为了追求购物的快感;不买,是为了逃避对金钱的浪费。实际上做出哪一种选择,只看你的潜意识,是更渴望购物快感,还是更排斥浪费金钱。
“再比如说:你之前拒绝让我探望小鸽子,就是为了逃避麻烦,逃避我对小鸽子可能造成的伤害,渴望给小鸽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乔忘川笑起来:“那我现在改变主意了,又是在渴望什么?逃避什么?”
苏郁檀说:“你所渴望和逃避的,并没有改变。改变了的,是你的意识所提交的‘可行性报告’。
“现在这份‘新报告’,降低了我伤害小鸽子的风险指数,提升了同意让我探望小鸽子的收益指数。当然了,这个‘收益’,不是指金钱,而是指对于小鸽子成长的益处。
“总体来说,不管你之前拒绝我,还是现在改变主意,都是出于对小鸽子的关心和爱。除非这中间还有什么隐匿的原因。”
乔忘川想了想,总结说:“没有什么隐匿的原因。你分析得很准确。”
然后,他举一反三地:“潜意识创伤综合症对人的影响之所以大,是不是因为,它会让潜意识这个‘老板’,变得不正常?”
“是的。这种病,会扭曲、异化、颠倒潜意识里的精神源动力,让人渴望不该渴望的,排斥不该排斥的,让渴望和排斥的方向和力量都异于常人。”
见乔忘川有点疑惑的样子,苏郁檀决定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听说过‘香蕉恐惧症’吗?”
乔忘川摇头。他对心理和精神领域,了解得很少。
“会有人怕香蕉?”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苏郁檀说:“这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经典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