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北固山的豪迈气魄
林宇离开金山寺后,便朝着北固山进发。一路上,他听闻着关于北固山的种种传说,心中满是期待。
抵达北固山脚下,林宇看到一位当地的向导正准备带领一群游客上山,他赶忙凑了过去。
“大哥,我能跟着一起上山吗?我想多了解一下北固山。” 林宇诚恳地问道。
向导打量了他一眼,笑着说:“行啊,小伙子。北固山可是咱镇江的一大胜景,有太多故事可以讲了。”
众人开始登山,山路蜿蜒曲折,但周围的景色却十分迷人。
“大家看,这北固山虽然不算特别高耸险峻,但它的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 向导一边走一边介绍着,“在古代,这里可是军事要地,谁占据了北固山,就等于掌控了长江下游的一大片区域。”
一位游客好奇地问:“那都有哪些着名的战役发生在这里呢?”
向导清了清嗓子说:“三国时期,东吴就曾在此屯兵驻守。像孙权就多次登上北固山,眺望长江,谋划着东吴的战略布局。还有啊,刘备招亲的故事也和北固山有关。据说当年刘备到东吴相亲,孙尚香就住在北固山上的孙尚香祠。这一段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也给北固山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
林宇忍不住问道:“那这山上有没有和这些故事相关的遗迹呢?”
向导指了指前方说:“前面就有甘露寺,那就是传说中刘备招亲的地方。虽然现在的甘露寺是后来重建的,但依然保留了当年的一些建筑风格和布局。走进甘露寺,仿佛能看到当年刘备和孙尚香成婚的热闹场景,那些达官贵人、文臣武将齐聚一堂,真是好不热闹。”
当众人来到甘露寺前,一位老者从寺里走了出来。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甘露寺。这寺庙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 老者缓缓说道,“在南宋时期,这里也是抗金的前沿阵地。名将韩世忠曾在此指挥作战,他和士兵们凭借着北固山的险要地势,多次击退金兵的进攻。当时的战斗那叫一个激烈,喊杀声震天动地,士兵们的热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林宇问道:“老爷爷,那时候的北固山和现在有很大不同吧?”
老者点头说:“那自然不同。那时候山上到处都是防御工事,烽火台林立。一旦发现金兵来犯,烽火一起,周边的军队就会迅速赶来支援。而且那时候长江的水势也比现在更加汹涌,给敌军的进攻增加了不少难度。”
走进甘露寺,林宇看到寺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些文字。他正仔细端详时,一位年轻的学者模样的人走了过来。
“这石碑上记载的是关于北固山的一些历史事件和诗词。” 学者说道,“北固山可是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很多着名的诗词都诞生于此。就像唐朝王湾写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了北固山一带的壮丽风光与旅途情思。站在这北固山上,望着那长江水奔腾东去,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再联想到诗中的意境,真能深切感受到古人在面对这山川江河时内心的触动。”
林宇说:“王湾的这首诗确实写得精妙。他当时是不是也是在北固山有了这样的感悟才创作出来的呢?”
学者回答:“虽不能确切知晓他创作时的具体情境,但可以想象他定是在此处被这山水形胜所感染,将自己的羁旅愁绪与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都融入了诗句之中。而且除了王湾,还有很多文人也在这里留下了诗篇。比如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站在北固楼上,那种豪迈与惆怅交织的情感油然而生。苏轼也曾游历北固山,他的诗里更多地描绘了北固山的山水之美和宁静祥和,与辛弃疾的豪迈又有所不同。”
从甘露寺出来后,众人继续登山。在山顶,有一座北固楼。林宇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长江水奔腾东去,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
这时,一位摄影师正对着长江拍照,林宇走过去和他聊了起来。
“这景色真是太美了,怎么拍都拍不够。” 摄影师感叹道,“北固山的每一个角度都能拍出不一样的感觉,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然的壮美。”
林宇说:“你说得对。这长江和北固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我在想,当年那些文人墨客站在这里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被这景色所震撼。”
摄影师说:“肯定的。而且他们用诗词记录下了当时的感受,让我们现在还能通过文字去想象那个时代的北固山。我希望我的照片也能像那些诗词一样,把北固山的美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在下山的途中,林宇又遇到了一位当地的居民。
“小伙子,你这趟北固山之行感觉如何?” 居民问道。
林宇笑着说:“太棒了。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北固山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这北固山就像一本生动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居民说:“是啊。我们从小就在北固山脚下长大,听着这些故事长大。这北固山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希望你能把北固山的故事带得更远,让更多的人知道。”
林宇带着满满的收获,告别了北固山。他知道,这只是他镇江之旅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精彩等待着他去发现。他骑上自行车,朝着镇江的下一个目的地驶去,心中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敬意又增添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