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缺银子缺得厉害
听闻此话,李东来的心也温暖了许多,接下来,三人在圣人堂商议了半天。
没人知道商议了什么,曹雨薇和于初冬两人出来的时候,是带着笑意的。
第四天早上,李东来回到了礼部,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礼部没有一个人出来迎接。
不过,他似乎早已习惯了他们的态度,砸人家的饭碗,还希望人家对你有好脸色,不太现实。
但内阁这边,三天内还是没商议出个结果,无奈只好到了陛下面前。
“陛下,臣等商议过,李大人的这份奏报还是有些太急了,臣等建议要不要暂缓。”
“暂缓?缓到什么时候去?”
众人被吓得连忙跪地,凌渊明显已经动怒了,这件事势在必行。
“陛下,臣觉得不如先在一个州府先试行起来。”
于初冬很少说话,但今天开了口,凌渊看了她一眼,问道:“你觉得从哪里开始好。”
“臣觉得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蜀州,一个是江州。”
“说说看!”凌渊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蜀州刚刚平定不久,蜀州的大部分门阀如今还不会对朝廷有威胁,而江州有基础,江南书院已经在做这件事。”
于初冬在江州待过,对那里的情况是了解的,江南书院相比其他书院,确实要比其他书院的态度要开明得多。
凌渊也在考虑这件事,不过,他考虑的是楚州、蜀州,倒是没考虑江州的事。
“若是楚州也一并推行的话,你们觉得有可能性嘛?”
“陛下,楚州书院在楚州的地位要比桐山书院在灵州还要高,只怕不妥吧!”宋林书如实说道。
虽然楚州已经拿下, 但楚州书院到现在贺表都没能呈上来。
卢元兵还在楚州,几次都试图与楚州书院的人取得联系,但都被闭门谢客。
那边给出的态度是楚州书院只谈文采,不会再让院中的士子们入仕。
卢元兵无奈,他也不好举兵讨伐,毕竟楚州书院的根基在那。
“陛下,楚州书院的事尚未解决,臣担心强势在楚州推行,会对朝廷有所损害。”
李东来站起来道:“陛下,臣愿去楚州,亲自推行新学。”
“好,李东来听旨,即刻起朕封你为南巡特使,可主管楚州新政新学一切事宜。”
“陛下,臣还想要一柄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是有临机专断之权,李东来这是在要权,这是要杀人的节奏。
凌渊深深看了他一眼,随后还是让人将皇室那柄武帝用过的剑拿了过来,郑重其事的交给了李东来。
“臣,谢陛下!”
“卢元兵在楚州,遇事你可多与他商议,楚州的事,还有顾虑下苗疆的人。”
“臣,领旨!”
李东来雷厉风行,当天便出了京城,从京城到楚州,除了沿途跟随驿站南下外,还可以从京城运河南下,到了江南后转入璃江。
只是这样走的话,时间上会长一些,不如沿途跟随驿路南下。
这次李东来没有选择水路,而是骑着战马出的京城,可见他的态度。
有尚方宝剑在手,李东来到了楚州后,势必是要与楚州书院有动作的。
凌渊倒是不担心,不破不立,有时候一味的退让,只会让那些穷酸腐儒得寸进尺。
这也是为何张甫卿会力推李东来的原因,他的心够狠,身后孤身一人,也不担心会有人对他的家人动手。
不过,朝廷内阁的事还没彻底解决,缺银子的事,凌渊也关注起来。
他没想到香山县和江南的几处码头扩建,会这么的耗费银子。
两千万两银子丢下去,连个水泡泡都没冒一下。
这还不算要造战船和商船的费用,还有造船司的银子等等。
“陛下,户部这边的开支已经剩得不能再剩,从北蛮草原运回来的财宝,也都已经兑换成了银子。”
宋林书这几日都在哭穷,凌渊都差要躲着他走了。
“陛下,吏部这边能缩减的人员,已经在最大可能得缩减,但俸禄确实降不下来。”杨凤清也十分为难道。
凌渊提出高薪养廉后,官员们的俸禄都翻了一倍不止,尤其是底层官员的,比如县令下面的县丞等等这些人,甚至都达到了两倍。
俸禄高了以后,朝廷对贪污的处理就会越来越重,这也是吏部考核的关键。
还有各地新政推行过程中的费用,除了当地的税银补助外,朝廷还会要下拨一部分。
这些已经在推行的新政,都是在流州、禹州、灵州等地推行过的。
只是,流、灵两州的人口少门阀也少,推行的力度会快不少,禹州又是在京城附近。
如今推到其他州府后,遇到的难处也会越来越多。
“商部那边能调出多少银子来?”凌渊问道。
“回陛下,商行除了正常开销外,主要还是在开海和北境的三处坊市建造上,都需要大量的银子,能拿出来的不多。”
凌渊第一次觉得银子很重要,但他那个系统中,根本没有银子可以兑换。
将精盐兑换完后,商行销售得到的银子,也大部分都用在北境的坊市建造上。
主要还是先帝留下的这个国家太贫穷了,很多地方门阀官僚中饱私囊,造成了门阀富而国家穷的地步。
“最新的商税什么时候能收上来?”
“也要等到三个月之后,这次收上来的商税已经送去了真州。”
于初冬的商部能拿出来的银子不多,皇家商行虽然是大璃第一商行,但杯水车薪,还是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
“陛下,臣在流州的产业能变卖的都变卖了,但那点也不够啊,只能先应付了香山县那边码头的事。”
“陛下,要不要先暂停几个码头的建造,等缓一缓后,我们来年再建。”
如今最大的缺口就是几处码头,战船、商船、造船司、码头样样都是吞金兽。
“内库中还能调拨多少银子出来?”凌渊出声问道。
门外的大太监连忙进屋回道:“回陛下,内库之中还有余银三百余万两。”
“这么少?”
“陛下,银子只有这么多,其他都是些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