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最难的时间
瑛多默不作声,他有些心乱,以他对关内军的认知,这种可能性不大。关内军的实际指挥者是宰相张浚,此人眼高手低、沽名钓誉,招募的军队战斗力极差,能守住长安府周边,保卫好关内道已经不易,却还一心想挑拨藩镇争斗,妄想渔翁得利,仅有的一点兵力都投入到了北线作战,假使这一仗打败,恐怕大唐最后的一点点气运都要断送在张浚的手里。即使关内军发现土堡军情传达不利,可能首先担心河东军已经渡黄河向西推进,惊恐之下第二件做的布置必然是抽调募兵,层层设防,绝不会主动出击,实际上关内军也没有余力出击。
思索了好一阵后,瑛多命令:“命军士今夜好好休息,明早收拾行装,等我想清楚突围方向后,明夜突围!”
这一夜大多数吐谷浑军兵没睡好,因为堡外不停传来砍树、挖沟壕的声音。一夜间北面挖出两道土沟,堆出了土墙,马队几乎不可能直接突破。瑛多一早上了土墙,看完南北两面的情形,心中后悔不迭,此刻他明白已经陷入了绝境。如果在最开始发现被围后,不论从哪个方向突围都有胜算,现在只能缩在土堡里等着援军了。
瑛多脸色阴沉命令:“人马分两班,死守土堡吧!但愿关内军或者我吐谷浑军能早日来解救我们。”
他身后的军曹唯唯诺诺点头说道:“大人,不必忧心,消息传递不利联军一定会来救援。”
瑛多摇摇头,说道:“堡内粮食够坚持几天?”
“回禀大人,十日左右。”
“从今日起省着些吧!”
土堡外,孔盛冬吃了口烤热的麦饼,喝了几口水,指令李义:“向西十里外派出斥候,一旦有援军来我们必须马上得知消息。再围土堡几日,联军的南北、东西信息中断,联军必然慌乱,希望河东军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早日结束此战。这样今冬能少死很多百姓。”
穆有粱颔首同意,之后说道:“我们围困着土堡,也没法进攻,互相僵持着,短时间内对我方有利,时间久了联军发现信息传递中断一定会重新组建传递渠道,继续围困的价值便不大了。”
孔盛冬也明白其中的关节,思索了一刻后问道:“离这里最近的城镇在哪里?有多远?”
李义答道:“向南五十里有座不大的镇子,叫清涧镇。”
孔盛冬对穆有粱说:“我们不攻打土堡,先围困他们五日,而后派出三十人到清涧镇附近出没一下,装出有河东军向西突进的架势,这样关内军肯定不敢出来驰援土堡,再围困土堡十日,堡内的粮食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到时不用打,堡内吐谷浑的军兵也必然突围。我们杀伤一部分后,直接撤离,东渡黄河返回云州。为了河东军我们也算尽力了,至于战况结局如何,便看前线李嗣本和李嗣源两位大人的临战指挥了。”
十二日后,平河堡内粮食耗尽,战马已经杀了五六匹。吐谷浑将军瑛多被迫率全军从南门突围,除了五十余骑分散逃走外,双宁营截杀了大半。孔盛冬和穆有粱立即命令清理战场,入土堡将吐谷浑留下的钱财和有价值物件收拢后,全军撤回到了朔州。
两日后双宁营回到了善庄驻地。
张老道和师弟张三城正组织村民掩埋饥寒交迫死去的流民。见到孔盛冬和穆有粱后,张三城道长沉痛说道:“足足冻死、饿死二百二十多人,太惨了。”
孔盛冬无语,望向穆有粱,穆有粱说道:“裴师妹已经在善堂收留了三十个孩子,我们尽了力,没办法多救其他人了!”
张老道说道:“尽了力就好,只盼战乱早些结束,再打一年,生意做不成,我们也得挨饿!”
孔盛冬扫视了一眼石寨下面的窝棚,心中悲凉,叹气说道:“百姓的命怎么这样不值钱!藩镇们打完了,争下了天下,百姓没了,这还是天下吗?!”
张三城道长无奈摇摇头,继而说道:“西面津河镇的生意还可以,小掌柜安旺冒着严冬送了一趟粮食和盈利。这些粮食解决了大问题,如今粮价暴涨,比去年的价格涨了一倍有余,云盛堂做生意挣的钱少买一多半粮,钱都不值钱了!”
孔盛冬说道:“趁着快过年云盛堂的生意停一停,这样做生意于我们也不利。先等着看看河东道和联军的战况进展,如果胜了我们还可以喘口气,如果败了,我们这点家当恐怕都要被幽州军和吐谷浑军强夺走!”
众人都无奈点点头。几人怀着心事到了善堂,善堂院里多了不少人,梁安甲、七姑娘和孙悦云正帮着分饭菜,每个孩子的碗里都是干菜汤,还能分到些咸菜和一张麦饼。穆有粱领着几人进了窑洞,说道:“今年真是不行啊!勉强能有两顿饭就不容易,前些天还来了不少孩子,我强忍着没敢收。”
几人坐下后,孙悦云、梁安甲也给大家端来了饭。这两人也都清瘦了很多,脸色有些发青。穆有粱说道:“你们不能再把自己的吃的给孩子们了,这样下去你两人身体都会吃不消!”
孔盛冬这才明白原因,急忙让梁安丙也去拿些吃的,让两人也都坐下来一起吃。孙悦云有些局促,忙说:“我们本来就吃得少,有点便够了!”
冯五哥原本还想取笑孔盛冬和孙悦云几句,但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
几人不由分说让她们坐下,一起吃起了饭。张老道边吃边说:“云南县传来最新消息,南北的战事都对河东道有利,联军虽然人多,但是各怀鬼胎,都希望消耗别家,自己保存实力。再有半旬,李嗣源大人会首先围歼西北吐谷浑赫连铎部,只要打开了联军的合围缺口,战事也会早些明朗起来。”
孔盛冬说道:“我只盼开春前战事能结束,春耕不耽误,来年粮食不缺,最难的时间便会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