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战局
一如历史一样,随着张宝在曲周战死,这支还有数万人组成的黄巾军在失去了统帅以后,也逐渐失去了战意。
随着官军的持续进攻,几天之内连续丢失了四座营寨,大量的士兵溃散,或者是逃跑,唯一还在坚持抵抗的,就是江边的主寨。但是,在军心涣散的影响之下,显然被攻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毫无疑问,在曲周被击败之后,黄巾军除了那些原本就是土匪窝的沼泽区域,剩下的唯一控制区也就只有广宗一处了。而黄巾军最后可以统摄全局的人物,人公将军张梁也驻扎在广宗,张角的坟墓也在广宗。
可以说,只需要拿下广宗,黄巾之乱作为一场全国性的起义,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是,广宗毫无疑问是块难啃的骨头。就是在这里卢植与黄巾军对峙数月没有寸进,董卓在这里被打得大败,全军溃退。
如今,曲周虽然被攻破,可是广宗仍在。更何况,由于官军集中兵力对抗曲周的黄巾军,广宗及其周边的黄巾军,将附近州郡的粮食收割了许多。
尤其是清河国和巨鹿郡,甚至有许多豪族的坞堡被攻破,收获的粮食连同不少农夫都成了黄巾军的战利品。
要不是曲周之战大败,黄巾军的行动可能会持续更久,波及范围更大。而不像如今,只是影响冀州和青州部分区域。
所以,官军现在要面对的,是一支又囤积了相当多物资,同时还拥有严密防御体系大军。可以说想要速胜绝非易事。
然而,这并不影响皇帝刘宏,也就是被称之为汉灵帝的这位皇帝陛下,发来了圣旨。一边是给予大量的赏赐,另一边则是给予命令要皇甫嵩等人勠力同心,共同努力,尽量加快进度剿灭黄巾。
所以,为了应付如今的局面,皇甫嵩将军再次召集了主要军官举行军议。
这一次,上首坐着的还是皇甫嵩,左侧是朱儁,右侧是董卓。
这一次董卓没了之前的不自然,一脸不忿的样子,似乎是觉得黄巾军弹指可破!原来,这一次别人都有封赏,就他只是官复原职。但是,他本就是前将军,地位够高。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远不是后来礼崩乐坏的时候,大汉的将军可是真的不多。
自此往下,曹操等诸军校尉分别落座,最后才是刘备和孙坚这些义军头领。而军功最高的刘备和孙坚,一左一右,带着几名亲信是分别坐在帐下义军之中最靠前的地方。
“圣上命我等尽快剿灭黄巾贼党,诸将可有主意?”
皇甫嵩从容不迫的开口。
“贼军可怕的,不过是人数众多。当初我就是吃了这个亏,才损兵折将。如今这广宗贼军分了一半到曲周,全军覆没。又分了一半来救援曲周,也是全军覆没。二十万黄巾,最多还剩下五万!我们只要猛攻,定然不日可下!”
董卓也不客气,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副磨刀霍霍志在报仇的样子。
不过,也得说他这阵子军功没少收集。随着黄巾军曲周城失守,残兵败将四处逃散。西凉铁骑是最擅长这种活计了,到处猎杀黄巾军,短短几天时间斩首数万级。
如果真是按照这个数字来说,那黄巾军主力倒是真的有可能只剩下在广宗那些人马了。
但是谁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朱儁将军微微一笑说:
“前将军说得不错,若黄巾军只剩五万人,那自然应当聚而歼之。然而,我军与贼军交手,颇多贼军正沿河北上。我观足有数万之众。若是这股贼军避开我军围堵进入广宗,敌人有十万之众,恐怕就难以取胜了。”
董卓也知道此事是事实,而且他西凉铁骑也确实没办法去那河泽颇多的地方去讨伐黄巾,只能脸上微红,朗声说:
“正是如此,必须要阻止这些贼人进入广宗!如此一来,广宗必破。”
接下来场面略显尴尬,竟然无一人接话。毕竟,这话西凉军的头领说出来,显然是要拿这个最吃力不讨好的任务,自然没人会说话。
如果熟悉地理就很容易看得明白,为什么这个任务会如此吃力不讨好。
这冀州一带,或者说整个河北地区是东汉龙兴之地,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大粮仓之一。到了蓝星华夏之现代,固然是一马平川。可就在不到百年前,晋察冀根据地时期,洪泽湖、白洋淀等地都是着名的游击区,是出了名的水网密布,便于隐藏,更何况是两千年前呢?
只不过,这条路线必须要绕远,从曲周和广宗北部一直到湖泽密布的区域一路绕过去,再从清河一带沿河南下,避开可能被骑兵拦截的区域。终究,在河沼密布的区域之内,官军无法大规模行军,黄巾军也是一样的。
这样,想要拦截这些黄巾军,就必须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快,一个是守。
快就要求这支部队必须是骑兵部队,能够赶到黄巾军的前头。守则是要求他们必须钉在一个地方,抵挡黄巾军的进攻,让黄巾军无法通过。
守卫营垒对于骑兵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活儿,纵马收割那些黄巾军的人头多爽,在沼泽地里守卫营垒,那些西凉军想想就头疼。
所以才有了董卓一谈及此事,众人是装聋作哑一言不发的情况。
这下董卓面子上可是挂不住了,他直接怒目看向自己手下的胡轸和女婿牛辅等将领,想让他们赶紧接下这活计。
就在西凉众将互相犹豫的时候,一个声音传了出来!
“我愿率本部人马阻拦贼军!”
这一下子,众人纷纷侧目。说话的人气度不凡,正是典军校尉曹操。
“孟德,你真愿意当此重任?”皇甫嵩见有人承担这份责任,自然高兴。这最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有人干了,围攻广宗的其他任务自然就好分配了。
到这个地步,曹操怎么会反悔?直接大声回应:“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