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又来了
李桐这一觉一直睡到了第二天。
要不是李明诚一直保证说没事,苏氏肯定要给她请大夫了。
李明诚不清事情是怎么回事,但却知道一定是李桐对那人做了什么,才能保住那人的性命。
因为救人前,李桐告诉他,她必须要在离那位公子最近的地方,触手可及......
李明诚看见了,看见了小妹握着那人的手,当真的触手可及。
他不敢让大夫来,他怕大夫会诊出来什么不好的事,他不能让李桐陷入危险。
李桐说了没事,他赌李桐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所以拦着父母不让请大夫,并再三保证李桐只是吓着了,睡一觉就会醒,还拿出了保和堂大夫的名头,才让父母暂时相信。
李明诚一大早起来去了田里,赶在天热起来了就回了家。
李明轩带着李明泽在房里识字,苏氏在灶屋里剁肉馅,锅里温着骨头汤,昨天就熬上了,又温了一晚,汤色奶白诱人。
“娘,小妹还没醒吗?”李明诚放下农具,又去井口打了水。
苏氏擦擦手从灶房里出来,“还睡着,云姐儿在屋里看着呢。”
她神色担忧的望了一眼女儿的屋子,又朝李明诚问道,“真的不用让大夫来瞧瞧吗?”
李明诚捧着水洗干净脸,胡乱擦了两下,“不用,保和堂的陈大夫已经看过了。”
他再次抬出了保和堂的名头,即便心里也有些拿不准了,但还是不敢让大夫过来看诊,“我进去瞧瞧,您放心吧。”
苏氏看李明诚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暂且放心了些,继续回了灶屋准备午食。
李明诚都走到妹妹的屋门前了,又生生停住脚步,转身去了自己屋里。
昨日陈大夫给李桐开的那副压惊的药他并没有熬,也没有同家里提起,被他收到了自己房间的书箱里,并排放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锦缎做的荷包。
隔壁房间隐隐传来两个弟弟的读书声,李明诚盯着那包药看了一会儿,伸手拿起塞到了怀里,然后若无其事的出了房门。
李芸坐在窗前,手里坐着绣活,时不时抬头看看一眼躺在炕上睡熟的小人。
视线才抬起,房门就被敲响了,李芸儿转头说道,“进来吧。”
“大哥,”她声音压低,像是怕吵吓到炕上熟睡的人,“小妹这样真的没事?”
李明诚点头,“就是吓着了,陈埭说没事儿,等她睡醒就好了。”他走近,将李桐踹开的薄被给她重新盖好,“阿娘在准备午食,你去帮帮忙,这里我守着。”
李芸应了,把绣了大半的手帕放到针线筐里,轻手轻脚的离开了。
门被关上,李明诚起身把窗子关上,重新回到李桐身边坐下,看着李桐的脸怔怔出神。
他缓缓抬起手落到李桐的脸上,轻轻碰了碰,柔软中带着温热的触感,李明诚指尖一顿,眼神闪动,下了某种决心。
他收回手从怀里摸出那包药材,将其打开。
大概热了,李桐身上的薄被又被她踹开了,翻身之际,小手恰好落到了药材上。
李明诚心中一紧,连忙抬头看向李桐,发现人还睡着,又徐苏低下头,紧紧盯着那包摊开的药材。
他还没能看出什么,院里突然传来一阵叫嚷声,“李桐呢?李桐那个小赔钱货呢?她咬伤了她大伯娘还有脸倒打一耙,给我出来。”
李明诚皱起了眉,这声音一听就是他那个大伯娘,怕外面出事,他只好起身出去看看。
赵氏今日听了那些闲话,心里越发气不过,不过就是打了那小赔钱货一巴掌,竟然还去镇上瞧大夫!
当自己是多金贵的人呢?
要不是那小赔钱货咬她,她至于下手吗?
赵氏站在门口里面大声嚷嚷着,后面还跟了好几个好事的村民。
“苏芙你给出来,瞧你教出来的好女儿,敢跟长辈动手。”
苏氏让李芸在灶屋里待着不许出来,自己一个人出来面对赵氏,“大嫂,你那日追着桐姐儿打,她一个孩子被吓着了才失了分寸咬了你,你打了她不说,还拿了我家半盆肉走,怎么今日又来闹?”
“嘿,你这意思还是我的错了?”赵氏挽着袖子上前,嘴里吐沫星子乱飞,“碰上你这么个偏袒徇私的娘,怪不得教的她不敬长辈,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人得有多不要脸才能说出这番话。
李明轩磨了磨牙,在屋里交代好了李明泽,两人才从屋里出来。
一出来,李明泽就仗着身子小,钻出了大门外,直接往村长家里跑。
苏氏被她这番话气得只想翻白眼,李明轩跑过去,挡在苏氏身前,和他一同上前的还有李明诚。
李明诚额角“噔噔”跳,把娘和三弟都护在身后,生怕赵氏抡着手打上来。
“大伯娘教养好,怎么还三番两次来我家闹。”他实在受够了这个胡搅蛮缠的大伯娘,这会儿半点好脸色都没有,“村里人都知晓桐姐儿自幼身体不好,你为何非要揪着她不放。”
李明诚指着李桐睡觉的屋子,声音扬高了几分,“我家桐姐娇弱,哪里见过那样的场面,被您吓得失了魂,直到现在还没醒,您是不是非要她死才作罢。”
“我呸!”赵氏一手掐腰,一手点着李明诚,“那丫头昨儿还好生生跟你去了镇上,她死个屁!”
“你们看看,那丫头多狠,我就说了她几句,她差点咬断我的手。”赵氏转身,扬着右手,内侧有道清晰的齿痕,过了两天上面结了两块小痂。
“行了赵氏,大丰家不容易,你快别闹了。”
“是啊,别闹了,小丫头知道个啥,你快回家吧。”
“都咬坏了,可真敢下嘴,大丰家的,这娃娃可得好好教教,对长辈可不行样。”
“这小丫头可真够狠的,长大了可还得了。”
“你快少说两句吧,一个小丫头罢了,啥狠不狠的。”
村民议论纷纷,多数是觉得赵氏闹的太过,但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偏着赵氏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