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棍打散兄弟情,口供页页有兄名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空印案的官员,基本上都审理完毕。
此时的大牢,住的人并不多。
朱雄英掌控之下的锦衣卫,一个冤案错案都没有。
但凡抓进天牢里的人,都是贪官污吏。
走到天牢的尽头,朱雄英惊讶地发现,郭桓住的那间牢房,竟然是之前韩国公李善长住的。
好巧不巧,两人是同一间!
天牢之中的郭桓听到有声音,立马站了起来。
可看到是朱雄英之后,他一声不吭地将头扭过去,直接面向墙壁。
“郭大人,不行咱就招了吧。”
朱雄英面带微笑地说道:“进了咱的锦衣卫,还没有人,能够相安无事的出来。”
“这能证明什么?这只能证明锦衣卫屈打成招。”郭桓不屑一顾地回了一句。
“是不是屈打成招,明天你就知道了。”
朱雄英脸上带着微笑:“其实早在今天之前,我的人就已经前往北平了,不出意外的话,明日一早,便能把你们三个提审。”
“那又如何?无罪就是无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郭桓继续嘴硬道:“如果我是被错杀的,那么史书上自然会还我的清白,你,皇太孙殿下,也会被写上杀良臣的名头。”
“你这是在威胁咱?”
朱雄英没有生气,反而笑出声来:“说实话,咱最不担心的就是名声。”
“时间会证明一切,咱做的好不好,也是由史书来写的。”
“到时候,关于你的那一段,一定会写成这样。”
“郭桓,明初大贪官,为锦衣卫所侦破,诛九族!”
郭桓听到诛九族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朱雄英能准确地说出,北平的那两个人,也能准确地说出,太平府与镇江府。
地点跟同伙的说对了,难保不朱雄英手上没有证据。
郭桓悄悄地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
他想开口向朱雄英求情,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其实,你可以主动招供的。”
朱雄英看透了对方怕死的弱点,当即说道:“不妨告诉你,锦衣卫的审问流程。”
“你跟李彧以及赵全德三人,会分开审问。”
“若是你招供了,他们两个没有招供,那你的罪名就会相应减轻,也许不用诛九族,而他们两个,则是从重处理。”
“相反也是如此,若他们两个先招了,那么你郭桓就是重罪。”
“也许不止诛九族,以皇爷爷的性格,可能会五马分尸,挫骨扬灰,鞭死之类的刑罚,想想就很恐怖。”
说完,朱雄英也不逗留。
这就是最典型的囚徒困境。
用这个方法来审问,囚犯的心理压力根本扛不住,最后一定会选择出卖队友的。
即便朱雄英没有掌握他们的证据,最终他们自己也会招供出来。
朱雄英刚刚转身走出了三步,就听到了郭桓的声音。
天牢之中的郭桓大声喊道:“指挥使大人,我招供!”
“大人!尚书!殿下!我招了,我确实贪污了,我招供!”
“在我府中后院的草坪下,埋了一个箱子,那里面有我们今年秋粮的账目。”
“招了,我招了!”
朱雄英听到之后,很快转过身来看向郭桓。
他没想到,郭恒的骨头竟然这么软。
三步!
他才走出去三步!
郭桓竟然就直接把队友给卖了!
都说三棍打散兄弟情,口供页页有兄名。
我都没碰你,你就全招了,果然文臣的骨头没有那么硬。
倘若哪天大明危急时刻,这郭恒指不定会卖国求荣。
“王春,找人给他录口供。”
朱雄英吩咐了一句:“签字画押什么的不能少。”
“待会派人去把郭桓府邸查封了,找到证据,等到明天剩下的两人审问之后,再把他们的同党一并抓了。”
“是!”王春躬身回应了一句。
处理完这一切之后,朱雄英便动身前往科学部基地。
这郭桓也太没意思了,随随便便几句恐吓,竟然就把证据给拿到了!
次日一早,朱雄英刚刚醒过来,毛骧就上前禀报了。
“启禀大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以及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皆已送至锦衣卫天牢。”
毛骧说道:“接下来锦衣卫的人会对他们进行审问。”
“这种小事,还需要跟我禀报?”
朱雄英觉得有些奇怪,他之前就跟锦衣卫的人说过,他只看结果!
过程不需要禀报,至于捅了篓子,那朱雄英担着。
这才让朱雄英平日里少了许多烦恼。
“只是...”
毛骧犹豫了一会,继续说道:“只是陛下亲临亲军都尉府,还穿这便服,属下担心有什么意外。”
朱雄英这才知道,为什么毛骧会前来禀报了,原来是老朱又跑到锦衣卫去了。
要是穿着龙袍还好,大家都认识。
可穿着便服,保不齐跟锦衣卫里面的人发生冲突。
“算了,咱亲自去一趟吧。”
朱雄英洗漱完毕之后,胡乱喝了两口粥,便骑着小马驹,往亲军都尉府的方向走去。
刚刚进到里面,朱雄英便看到了那个身穿便服,满脸笑意的朱元璋。
朱元璋瞧见自己的大孙子之后,当即喜笑颜开。
“大孙子,你这锦衣卫果真是好手段啊。”
朱元璋兴高采烈:“将两个犯人分开审问,谁先招供,就给谁减刑,谁后招供,就给谁加刑!”
“我看行!”
朱元璋对这一个,囚徒困境的审问方法,十分满意。
但朱雄英却觉得很无语,好歹你也是大明的皇帝,竟然如此莽撞。
穿着便服来亲军都尉府,当真不怕被抓进天牢里。
还你看行?
搁这神州行呢?
朱雄英无力吐槽,而是转头对一旁的王春说道:“三个人都招供了么?”
“回大人,都招供了,属下给了他们一炷香的时间,写党羽的名字。”
王春没有任何犹豫:“他们落笔飞快,但是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写完。”
老朱听了之后,也是愣了一下。
这...
难道是他们写字太慢?
不应该啊!
能够当北平的两司长官,大多都是进士出身。
怎么可能一炷香的时间还不够写?
一个可怕的想法,出现在朱元璋的脑海中。
那就是,党羽实在是太多了。
奋笔疾书,一炷香的时间也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