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磨坊厂
“我带着锦儿去那边山脚下摘花去了。”
郑宛茜点头,“也是刚回来没多久。”
晚上吃完饭,刘峰过来了。
“爹,快坐。” 刘乾立去倒水。
“我是想来问问你,明天你有空吗?” 刘峰直奔主题。
“明天有时间,有什么事吗?” 刘乾立回答。
“我跟其他村干部商量过了,服装厂现在发展的很好,盈利也很可观,之前提到的机器的事儿可以提上日程了。” 刘峰说起来还是很激动的。
“明天去看机器?” 刘乾立立马就明白了。
“对,想着你懂得多,能不能跟着一块儿去看看?” 刘峰说。
“行,没问题,总共几个人去?” 刘乾立问。
“我,还有大河,再加上你们哥俩。” 刘峰早就想好了。
“我知道了。” 刘乾立答应下来了。
等人走了,郑宛茜才问,“是打算买那种粮食加工的机器吗?”
刘乾立点头,“对,现在村子里拉了电,因为服装厂也有了钱,所以爹才能干这件事儿。”
第二天,一大早刘乾立就走了,郑宛茜还在睡梦中呢。
起床的时候,只有锅里留的早饭和一张纸条。
吃完饭,锦儿闹着要出去玩,郑宛茜就带着她去外面走走。
在外面转了一会,太阳越来越毒,晒的人烦躁。
“宝贝,我们先回家好不好?妈妈给你煮绿豆汤喝,实在是太热了。”
“好。” 锦儿也很怕热,满头大汗了。
回到家里,郑宛茜就开始煮绿豆汤。
烧火的时候,郑宛茜叹了口气,好想现代的天然气和电磁炉啊,这也太热了。
而且,她好想吃雪糕,冰沙,还想念电扇,空调。
煮好了之后,就直接放到了井里吊着。
吃完午饭,刚好能喝。
锦儿要睡午觉,郑宛茜在旁边给她扇扇子。
睡着了之后,郑宛茜赶紧从系统商城里买了个小风扇,不用插电的那种,可算是解放了双手。
这边闲下来,郑宛茜又给自己买了雪糕,吃到嘴里,尤其满足。
天气热,吃饭都没什么胃口。
郑宛茜从自留地里摘了几根黄瓜,打算做凉面吃。
凉皮难度系数太高,做不出来。
如果直接买的话,没办法解释,还是算了吧,暂时只能她自己享受了。
趁着锦儿还没醒,郑宛茜把系统里种植的都处理了一下,该留的留,该换的换。
忙完了,锦儿也醒了。
做完晚饭,就只等着刘乾立回来了。
五点还不见人,郑宛茜还有点小着急。
“宝贝,饿了没有?” 郑宛茜问。
锦儿揉揉肚子,“妈妈,肚子叫了。”
郑宛茜也听到了咕咕的声音,赶紧先让她吃饭了。
吃完了饭,郑宛茜就陪着锦儿玩了会过家家,玩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的。
一直到六点,刘乾立才回来。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先去洗手,直接吃饭了。” 郑宛茜看他疲惫但高兴的样子,就知道是好事。
刘乾立也确实饿了,都顾不上说话,一时间只能听到嗦面的声音。
吃饱了之后,刘乾立才开口,“主要是在那边商量要什么机器,还有价格,磨了很久。”
“那看来是成功了。” 郑宛茜笑着说。
“是啊,” 刘乾立也很开心,“买回来了一台磨面机,到时候村里人就可以直接来这里了,等打出名号,其他村子的人也会过来。”
“那谁负责机器?” 郑宛茜问。
“哥负责,他之前就学过,有基础,今天还问了厂里的师傅,打算去学几天,怕到时候机器出小问题没办法修。” 刘乾立解释。
“那就好。” 郑宛茜也为村里高兴。
——
隔壁,刘乾亮正在手舞足蹈地跟周翠萍讲今天见到的事情,神采飞扬。
周翠萍好久没见到这样的他了,“那你一定好好学好好干。”
刘乾亮重重点头,“你放心,我有信心。”
——
接下来,刘乾亮在厂子里学了大概一个星期,把基础的全部都了解了,还有一些小问题的维修也不在话下。
厂里的师傅很喜欢他,这人脑子灵活,说话中听,会办事儿,让他以后有问题搞不明白了可以来问他。
刘乾亮也很会做人,立马接下来了,还送了师傅一些菜和其他吃的。
回去和村里干部说过之后,村里的磨坊厂就打算开了。
开业那天,好多村里人也都来看了。
其实好多村民,尤其是老人,对这个很不理解,他们觉得,自己在家也可以弄,为啥要花钱呢。
不过也有人是很赞同的,觉得省下时间可以去干别的。
一连五天,都没有人去。
刘乾亮早有心理准备,也不难受,只安心做自己的,巩固自己之前学的知识,要把机器全部摸透。
周翠萍本来还怕他难受想安慰,没想到他想的很开。
郑宛茜知道之后,就拿了自己家的玉米粒去加工。
“弟妹,你来了。” 刘乾亮看到有人来也挺开心。
“大哥,麻烦你了。” 郑宛茜别的没多说,直接把东西递过去了。
“这有啥的,马上就好。” 第一次开机器,刘乾亮也很激动。
弄好之后,郑宛茜交了钱,拿着面回家了。
后面陆陆续续也来了几个人,对机器的速度有了新体验。
大家都很好奇,这个到底是咋办到的,这么快的速度,还磨得这么好。
有了生意,刘乾亮就更有信心了。
刘峰和其他村干部也松了口气,看来走这一步是对的。
服装厂的员工知道村里还开了磨坊厂,回家也提到了,也有不少人心动。
就这样慢慢传开,生意也有了起色。
刘乾亮特意找了刘乾立,“老二,你这有没有那种讲机器的书,我想学习一下。”
刘乾立很开心大哥的用功,“这个就是,你慢慢看。”
“好。” 刘乾亮如获至宝,虽然刚开始看很难看进去,但是他没放弃。
越到后来,竟然看出趣味来了,越来越感兴趣,还能结合上实际,看得就更起劲了。
磨坊厂走上了正轨,服装厂因为第一批衣服,也收获巨大。
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那边只是想试试水,没想到反响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