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将此事上报朝廷
得知大佛郎机人想要派遣军队征服大明的消息后,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刘继文等人,没有丝毫的担忧,反而是异常的兴奋。
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
那西洋人接着讲述:“前前任菲律宾总督雷克尔,听说几十名倭寇就能将大明搅的天翻地覆,他觉得乌合之众的倭寇都能够做到,我们精锐的西班牙士兵当然更能做到。”
“所以,雷克尔向国王保证,只要给他六十名精锐士兵,就可以征服大明。”
“结果,海盗林凤带着四千多名海盗登陆菲律宾,攻打总督府。幸亏各地的西班牙士兵赶来,这才击退林凤。”
“国王见雷克尔被海盗打败,很生气,就撤了他的总督职位,改让桑德担任。”
“桑德就任菲律宾总督后,提出以六千名精锐士兵,先征服大明的一个省,而后在以此为基础,征服整个大明。但国王心有犹豫,没有答应。”
“等到现任菲律宾总督德贝拉就任后,提出以两万五千名士兵,征服大明。”
“这次,国王答应了。但不知道怎么,迟迟还没有派军队前来。”
这个时间节点中,西班牙正在和英吉利开战,也就是历史上的英西战争中的格拉沃利讷海战。
这次海战中,无敌舰队被英军击败而几乎元气大伤,等到无敌舰队恢复元气再次远征,已经是八年之后。此时的西班牙国王当然没有余力在支援亚洲的战事。
格拉沃利讷海战的时间是公元一五八八年,按照东方传统的年号纪年,是万历十六年,也就是去年。
从西班牙到菲律宾,路途遥远,西班牙战败的消息,或许是还没有传到菲律宾。
亦或许是消息已经传到,但为了稳定军心,现任菲律宾总督德贝拉没有向底层的士兵公布。
总之,这个名叫乔尼玛的西洋人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只是将他知道的事情,全盘托出。
这西洋人说完,在场的人全部懵住了。
就连沉浸官场多年,见惯了宦海沉浮、大风大浪的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刘继文,都没能控制住自己的表情,向看傻子一样看那个西洋人。
先是六十名士兵征服大明。
再是六千名士兵征服大明。
最后是两万五千名士兵征服大明。
你们那的人,都是这么勇敢的吗?
本来缉拿住西洋人,审讯出重要情报,都做好接受奖赏准备的陈策,都没有了当初的那般喜悦。
我连获奖感言都准备好了,结果弄出来个这!
泼天的功劳,没泼下来呀。
气氛瞬间凝重,那个西洋人吓得不知所措。
出于谨慎,刘继文问道:“你确定是用两万五千名士兵征服我大明?”
“确定。”那西洋人疯狂点头,或许是怕刘继文等人不信,这西洋人接着诉说他所了解的情况。
“根据德贝拉总督的计划,征服大明的两万五千名士兵包括:西班牙士兵一万两千,葡萄牙士兵五千人,日本雇佣兵五千,菲律宾当地的土人士兵三千人。”
有零有整的,而且看那西洋人的神情,不像是谎话,刘继文既信,又不信。
信,是因为他是两广总督还兼着广东巡抚,他身上担着天大的责任,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不敢马虎。
不信,是因为就用两万五千名士兵就征服大明,别说是你们西洋人了,就是草原上的蒙古铁骑也不敢说这种大话。
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刘继文再次问道:“你确定是用两万五千名士兵征服大明,而不是用两万五千名士兵征服我大明的哪一个省?”
那西洋人再次点头,“没错,就是用两万五千名士兵征服大明。”
刘继文笑了,他真的笑了。
两万五千名士兵,如果全部都是精锐士兵,确实不少。这个数字的精兵,就算是放在大明朝,都无法令人小觑。
可关键是,你那两万五千名士兵中,不提别的,这里边竟然还包含了五千名倭寇。
倭寇算什么东西,把这玩意都算成在内,你那两万五千名士兵是什么货色,可想而知。
刘继文稍微平复心情,“你说的都是实话?”
那西洋人:“句句属实。”
刘继文指向那记录的书办,“让他签字画押。”
“是。”那书办那些供词走到那西洋人面前,“画押吧。”
那西洋人弱弱的说道:“我虽然会说你们大明的话,可我不认识你们大明的字,更不会写你们大明的字。”
刘继文并不感到奇怪,“我中华文化确实不是你这等蛮夷能够轻易学会的。”
“那就别签字了,直接让他按手印。”
那书办将印泥递过去,怕这西洋人不懂,这书办还在好心的提醒,“拿手指头按在印泥上,然后在供词的右下角的这个地方按上去。”
那西洋人还真听话,伸右手,也许是怕哪有不周到的,直接五根手指全压在印泥上。
“这有点小,装不下。”
那书办高声喝道:“一根手指头就行!你这一巴掌呼上去,哪也装不下。”
“把大拇指头按上去,剩下的四根手指头拿走。”
那西洋人还有点委屈,“我不知道你们大明的规矩是用哪个手指按手印,我就想把五根手指全部都粘上印泥,到时候让按哪个我就按哪个。”
那书办可没功夫跟他废话,待按完手印后,拿着供词走到刘继文身前行礼,“军门大人,供词。”
刘继文略微扫量一眼,供词和审讯内容大差不差,接着就递给李如桢观看。
李如桢看过后,点点头,示意没什么问题。
刘继文对着那书办,“把供词收好,回头一块归档。”
“是。”
“陈守备。”刘继文喊了陈策一声。
“卑职在。”
“把这个西洋人押下去,将剩下的那几个西洋人押上来,挨个过堂。过完堂的西洋人,分开关押。”
“卑职明白。”
剩下的那几个西洋人过完堂,供词与最开始那个西洋人的供词差不多,没什么新鲜东西。
李如桢按照锦衣卫的方式又过了一遍堂,发现那些西洋人还是那一套说辞,没什么太大区别。
一屋子人,从黑里想到天亮都没想明白,西洋人真就打算用两万五千名士兵征服?
见在问也问不出什么,刘继文看向其他人,语气中略带询问的意思,“这西洋人真就打算用两万五千人攻打我大明?”
李如桢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虽然没有带过兵,可他们李家,最不缺的就是带兵之人。从小耳濡目染,排兵布阵这一套,他大概也能来个纸上谈兵。
但就算是纸上谈兵,李如桢都明白,两万五千人攻打大明的一个省还差不多,攻打整个大明,不知道还以为是想给大明朝的将领送军功呢。
在场的人,除了刘继文之外,就是李如桢的身份最高,他都不好回答,其他人更不好回答。
刘继文见状,接着又说:“依我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上报朝廷吧。”
只要把事情报上去,就算是出了事,最起码自己能说的清,这属于是向上甩锅。
李如桢点点头,“看那些西洋人的神情,不像假话。”
“此事关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上报朝廷,倒也稳妥。”
刘继文对着那书办,“将供词誊抄一份,誊抄份在衙门里留档。我将就此事写份奏章,上报朝廷。原份供词随奏章上呈朝廷。”
“是。”那书办下去誊抄。
出了这么大的事,李如桢也没心思在等待父亲李成梁。在给父亲留下一封书信后,他骑快马赶回京师。
他在锦衣卫中当差,而且又亲自参与审讯,他得回京待命,以备随时听诏。
而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刘继文,则立刻开始着手整顿兵马,以备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