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皇后画风不对 > 皇后画风不对 第42节

皇后画风不对 第42节

仲存顿时对皇后好感度爆棚。他心想怪不得朝臣对皇后赞不绝口,他出宫后也要对皇后赞不绝口!荣王府难得出了个正常人!这一定是荣王妃教得好!

仲存苦笑道:“微臣真是糊涂了,不知陛下吩咐何事?”

卿昱不高兴的看了白萌一眼。他准备忽悠着仲存直接答应下来,怎么能拆他的台呢。

白萌温柔的看了他一眼,卿昱乖乖收回视线,正襟危坐道:“是这样的,朕准备开设培养将才的武学堂,想请镇北侯坐镇武学国子监……嗯,就叫国武监好了。”

白萌很想扶额。小皇帝是个取名废啊。

其他人倒没有觉得卿昱取名有什么问题。荣王给仲存使眼色,让他立刻答应下来,仲存则陷入沉思中。

卿昱道:“给镇北侯赐座。”

好吧,他就知道仲存肯定会犹豫。算了,还是给他思考的时间吧。

仲存谢过之后,默默垂首坐着。

他知道现在他应该立刻做出决定,但是他心中实在很是犹豫。

仲存明白国武监的建立,能极大的提高大承武将的凝聚力和质量,对大承是有利的,对武官而言,也是有利的。

虽然武将多父子传承,可也会遇到虎父犬子,或者儿子对习武不感兴趣,甚至自己家需要转变类型的时候。作为武将,自己心血就这么带进坟墓,不难受是不可能的。只是无论教授徒弟,还是著书立说,都有些给自己拉拢人脉的感觉。文臣可以桃李满天下,但武将拉帮结派,就会引起皇帝的猜忌。

皇帝为什么重文轻武?还不是因为兵权重要。俗话说,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可武将拥兵自立的太多了。

若是武将连成了一片,哪个皇帝坐得住?

不知道皇帝为何要如此改革,仲存实在是不敢趟这浑水。

即使现在皇帝不猜忌,不代表以后不猜忌。就像是荣王,当年先帝信任他的时候,他堪比并肩王。最后呢?还不是要用委屈自己闺女婚事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屈服,并且从此远离朝堂,远离他最爱的战场。荣王世子更是郁郁不得志。

“陛下,老臣年迈,实担不得此重任。”最终,仲存还是拱手推辞。

都这么大年纪了,理想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人平安。

卿昱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不会那么容易。

他不由自主幽怨的瞟了白萌一眼,心想若不是萌萌拦着,他刚才就已经和荣王一唱一和赶鸭子上架了。

白萌又温柔的看了他一眼,卿昱再次收回视线,正襟危坐。

“朕知道镇北侯年纪大了,又与家人分离多年。现在北疆暂稳,也该年轻人出力。”卿昱道,“镇北侯的忧虑,朕也知道。只是这个位置,没有比镇北侯更适合的了。”

荣王挥了挥手,表示皇帝这么委婉太磨叽了,他道:“老伙计,本王就直说了吧。你家除了你都没在军队混,你便是教导出了一大批将领又如何?等你死了不就什么都没有了?你以为你那些已经弃武从文的儿子侄子们会因为你培养了一大群将领就一拍脑袋跑去领军?他们会领吗?”

卿昱和白萌同时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

这小夫妻两觉得,出了宫门,估计荣王会被镇北侯揍。

荣王已经在家赋闲多年,不比镇北侯还一直在战场厮杀,这次荣王肯定会被镇北侯揍得满地找牙。

仲存现在就想站起来,拎着屁股底下的凳子,反手给荣王就是一下。

这人怎么说话呢?什么死啊死的?你才去死呢!理是这个理,但话能这么说吗?!

好吧好吧,仲存也想明白了,正是因为皇帝有这样的顾虑,又想培养将才,这个位置的确他最合适。但是他还是想拿出他的两米长柄大刀,给荣王一个透心凉!

“本宫是真的相信外祖父和镇北侯交情很好了。”白萌打圆场道,“镇北侯辛苦了。”

荣王乐呵呵道:“他辛苦什么,本王都不辛苦。”

仲存:“……”

这个人还要不要脸了?!以前在战场的时候,这人就喜欢横冲直撞,自己苦哈哈的跟在他后面善后,经常被他坑得一脸血。现在下了战场十几年了,又给他挖坑跳?自己是上辈子欠了他吗?!

他居然还好意思厚颜无耻的说”不辛苦”?!

仲存皮笑肉不笑道:“荣王的确是一点都不辛苦的。”辛苦的是老子!一直是老子!

荣王乐呵呵道:“看吧?”

仲存:看个屁啊!

卿昱和白萌同时生出不忍直视的感觉。

镇北侯……真的是辛苦了。

卿昱憋笑:“国武监,王叔也会兼任夫子,到时候镇北侯和王叔又可以共事了,真是善哉。”

荣王点头:“当然,没问题。”

仲存很想摇头:不,我觉得问题很大!我有话要说!你们听我说啊!

然而他的老伙计继续拆台:“就这么定了吧。老仲啊,反正你再怎么想躲懒,最后陛下还是会一直磨到你同意为止。所以何必废那么多闲工夫呢?爽快点,陛下对你印象也好点。”

仲存:“……”我反手就是一凳子砸得你满脸血!

仲存站起来苦笑着对卿昱跪下磕头道:“微臣……愿尽微薄之力。”

卿昱憋着笑让仲存起身坐好,将已经和白萌、朝臣商议润色过的关于建立国武监和武科改革方案拿给了仲存:“朕只是纸上谈兵,希望镇北侯多提些意见。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镇北侯多尽心了。”

仲存保持着苦笑双手接过那一叠方案,宫人给仲存端来了茶,让他边喝茶边慢慢看。

仲存看着看着,就陷入了沉思。

武科自科举诞生之时就已经有了。只是因为各朝帝王在统治稳固之后,都会打压武将的缘故,因此武科的人才质量越来越低。稍稍有些文化的人,都会选择文科。

各朝各代有心改革,想让文科和武科的人才交叉考试,但根子上不改变,人又不是傻的。

到后来,武科中文试只剩下默写武经七书,仍旧有大部分考生过不了。别说默写不出,甚至连字都写不全。

前代还有文人写文章讽刺过武科群魔乱舞。

武科考生质量太低让有才之士更加鄙视武科,因此来参加武科考试的人更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卿昱和白萌商量之后,不指望能发个政令就让天下才子蜂拥参加武科,也不指望他们有这个闲心自己选择考两门,便定下了武科是“再教育”的基调。

即,武官上任的时候,必须得到相应的武科的“级别称号”。便是军功晋升的人,也得先去培训,通过考试之后才能上任。

武科从下到上考试的阀门并没有关闭,考试内容也更加严格,宁缺勿滥,考不上就一个都别推选来。国武监将重点转移到对官员的再教育。

同样,武科出身的人要进文官行列,也需要进行相关部门的考试。

便是皇帝急着要安插谁,可以先上任,但只是“代”。什么时候通过考试,什么时候转正,如果一年未转正,就换人。

白萌低头喝茶。

这些改革内容其实是白萌从后世职业教育和部门入职考试中演化而来的。这其中肯定有很多猫腻,也有许多粗糙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已经提供了一个理念和雏形,引导着官员们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学个四书五经就够了。

若是朝臣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肯定会激烈反对。特别是一些文人,他们认为四书五经是高贵的,学透了就什么都不用学了,一切改革都是错误的。前朝有人想将帖经明经等死记硬背,对治国完全无用的科目改成策论律例等,被文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那些激烈反对的文人中不乏栋梁之才,只是他们太尊古,无法接受“老祖宗”的东西被更改。

他们并不会去想,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东西最初在出现的时候也是新东西。

古人可以创新,为何现在的人不可以?

于是白萌和卿昱商量之后,偷换概念,借由文武大臣之间天生的隔阂和竞争意识,改成只有文科武科的官员要跳到对面职位的时候,才需要培训和考试。

文官武官都认为自己更厉害,都看不起对方,对于对方“捞过界”的时候,都会产生排斥心理。但是这种“捞过界”的认命却很常见。

现在卿昱给他们设置了“门槛”,文官和武官虽然都对自己要去对方领地还要考试有点不舒服,但是对对方要来自己地盘的门槛提高了表示万分支持。

最终的结果,是文官武官都认可了这个“培训”和“考试”。

之后卿昱决定,让各部官员都去讲课,讲的就是各部门工作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以后外地官员来京述职,也要让他们去讲怎么治理的当地,美其名曰交流先进经验,所有官员都得去听课,特别是新科进士。

将领们也要去讲一讲自己怎么神机妙算料敌先机,怎么揪出奸细,怎么死里逃生,让文官们听一听他们的功劳和苦处。

卿昱相信这些人很愿意“自吹自擂”,底下听的人肯定也很愿意给上面的人挑刺或者拍马屁。当给新科进士和下面官员布置的作业评改的时候,也能从中发现人才。

这算是又多了一个选拔官员的途径。

虽说选拔出的可能是纸上谈兵之人,但至少他还会“谈兵”,而不是连“兵”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听着卿昱由她的想法举一反三,想出了许多能运用在现在朝堂中,又能绕过“改革”这个让许多文人敏感的字眼的措施,白萌看着卿昱的眼神多了一丝认真。

小皇帝,比她想象中的要厉害一些,说不定成就会比历史中中规中矩的守成明君大呢。

当然,小皇帝也有可能因为施政理念太天马行空,不被这个时代接受,反而酿出大问题。

历史中许多锐意改革的君王都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影响到了上层贵族的利益,最后惨成亡国之君。

当然,社会在进步。推翻这个王朝的下一个王朝一般都会继承那个锐意改革的亡国之君的理念,继续改革。而经历了一次乱世的贵族们无法再组织起第二次反抗力量。

希望小皇帝不会成为别人垫脚的基石。

以现在小皇帝周到的考虑,或许暂时目前还不用担忧这一点。小皇帝对大臣们的心思把握的很准确,他们丝毫没有发现小皇帝新措施背后的深意。

小皇帝是想打破文人只读经书不理庶务的现状,外加打破固有的师徒传承。

每个官员都去讲课,对听课的人而言,不都是恩师?这恩师一多,就不值钱了。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小皇帝的想法是好的。

白萌正在思索的时候,仲存已经看完了几页的计划书。

写计划书是白萌交给小皇帝的,用一二三四罗列出要点和补充,让人一目了然。

仲存看完之后叹了口气,道:“陛下,这是哪位大贤的提议?微臣想去拜访。”

卿昱心道,是萌萌的提议,但我不能说,只能厚颜无耻的将萌萌的功劳据为己有。

卿昱道:“不是什么大贤,是朕不成熟的想法。以前和父皇讨论过,本想在父皇还在的时候提出来,亲自操作,以作为历练。现在朕不能亲自负责此事,希望镇北侯不要让朕失望。”

卿昱面上很平静,白萌却看见,卿昱的耳根红透了。

卿昱对“抢”了白萌的功劳感到很不好意思。

其他人没有看出卿昱的羞愧,看到了,也只会以为卿昱在害羞。

仲存深吸了一口气,跪下道:“陛下大才!”

卿昱摆摆手,道:“镇北侯请起吧,朕有几斤几两,朕自己心里清楚。这些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具体怎么做,还需要你们群策群力。”

荣王道:“武官这边交给臣和怀志了。文臣那边,臣就无能为力了。”

卿昱忍不住叹了口气。

说好了等北疆战事结束,就让汪益告老离开。可现在这么多事,他还真舍不得汪益离开。

汪益离开了,还有谁能这么拼命做事?卿昱总算明白了许多帝王为什么明知道臣子有重大污点罪行还要护着,有时候真的离不开啊。

只是他金口玉言,已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开了口,要收回是不可能的。

好愁好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