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573章 出城复击士气强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573章 出城复击士气强 狭路相逢勇者胜

和上次一样,这次出城的宾客部曲依然是以李钟、韦强、庆锋、南凌、高家兄弟、铁家兄弟等人为,只是人数比上次少了一半,上次是百人,这次只有五、六十人。上回出城出击,文瀚、许阳没有出去,而是在城门口接应。这一次,桓玄本打算依旧令他们在城门接应,但这次他俩不愿意了,坚决要求随从桓玄出城。

其实桓玄挺能理解他两人想法的。文瀚、许阳年纪都不大,并且皆尚武好勇,对老卒来说,打仗是一件危险的事儿,弄不好就掉脑袋了,而在他两人眼里,这或许却是一个彰显他们武勇的机会,因而积极要求参战并不奇怪。特别是文瀚,桓玄照顾他,因为他弟弟已经去了北疆从军,这两天桓玄一直都没让他上到第一线,早就按捺不住了。

桓玄沉吟片刻,心道:“伯灏、子明既尚武好勇,早晚要上战场。我能‘保护’他们一时,不能‘保护’他们一世。与其等到日后直接与那些‘百战老卒’交战,不如让他们先练练手,同‘乌合之众’的黄巾士卒先打上一场。”

想到这里,不再阻止他两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五十个宾客部曲,加上桓玄、韦强、庆锋等人,共计六十人,一人一骑,骑的都是上次出战过的“老马”。桓玄没有废话,翻身上马,对严伟和邢刚、任义等留守诸人说道:“如上次一样,待我率众出袭后,你们守住城门,为我擂鼓助阵。”

邢刚、任义、严伟等应道:“诺。”

桓玄侧耳,细听城外。

城外黄巾士卒的骚扰纷乱之声隔着城门清晰入耳,他们又驰骋叫骂了大概有一两刻钟,声音渐渐小了下去,隐约闻马蹄纷沓,似乎远去,应该是离开了护城河,归回本阵去了。

敌退我进,此正开门出击的良时。

城门洞中,六十人骑排着整齐的队列,鸦雀无声,偶有战马喷鼻。

桓玄回看了一眼众人。

他身后左侧是李钟,沉默安静。他身后右侧是庆锋,一手提着长矛,一手在轻抚上次负伤的地方。李钟、庆锋中间是韦强、许阳、文瀚,许阳激动得涨红了脸,一双眼紧紧地盯在桓玄的身上,时刻等待着他下达出击的命令;文瀚和李钟差不多,也很安静,只是李钟的安静里带着沉稳,他的安静里更多的却是轻松。队伍最后是南凌,他此次的职责仍然是殿后,正屏着呼吸、亦在侧耳倾听城外动静。混在队伍中间的高家兄弟、铁家兄弟表情不一,或紧张、或兴奋。

这次出击的宾客部曲共有五十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皆为勇武之士。桓玄把他们分成了五个“什”,高家兄弟、铁家兄弟、南凌分别暂时担任各什的“什长”。

相比这几个领人物的表情各异,宾客部曲们的表情就单一了许多。

他们不像桓玄,不必肩负全城安危;也不像李钟、庆锋,不是桓玄的亲卫;也不像高家兄弟、铁家兄弟、南凌,没有带队的责任,不需为本什人负责,只管杀敌就是,因而最多的表情是:将临鏖战的冲动与跃跃欲试。——上次出击时,他们把黄巾士卒打了个落花流水,这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信心,此时此刻,竟没有一个胆怯害怕的。

桓玄暗自点了点头,心道:“军心可用,士气可用。”沉声令守卒打开了城门。

城门打开,月光洒落面前。

不远处是几截断裂的云梯。七八具黄巾士卒的尸体对着城门口,横七竖八地躺在雪化后的泥地上。前边,护城河幽静悄然,波光粼粼。

桓玄简短地对文瀚、许阳说了句:“跟紧我。”随即举起长矛,打马疾驰,当先冲出城门。

历经两天一夜的激战,城外早已面目全非,唯独护城河上的吊桥得以保全,概因不管是黄巾军、抑或是城内守卒,都没有把它毁掉的打算。

护城河虽不甚宽,一次也能并行五六个人或三四骑,有了它,黄巾军在攻城时可以少搭建一座浮桥,城内守军亦能随时过河出击。

在灵巧地跃过断梯、尸体后,当坐骑踏上吊桥上时,桓玄还有心想道:“今晚夜袭,如果吾等大获全胜,为阻止吾等再度出城袭击,刘辟也不知会不会将这桥烧掉?”

至于等他们过桥后,黄巾士卒会不会把桥毁掉、断了他们的后路,他并不担心。正如他上次率众出击时一样,城门处有邢刚、任义、严伟等人在,他们断不会坐视黄巾毁桥不管的。

护城河说宽不宽,说窄不窄,六十骑刚出城,养精蓄锐许久的坐骑力气正足,如风驰电掣,瞬间已到了河的对岸。河对岸,就是黄巾军的营地,离河最近的只有不到两里地。

黄巾军初到城下时,根本就没有扎营。

正规的营地就像一座小城,营内规划整齐,有主干道、有支道、有辎重区、有划分给各军的营区,如果是长期扎营的话,甚是还会有排水系统等,在营地的边缘处也至少会建起栅栏,立起望楼,有的还会挖一道深深的壕沟,在外边竖起拒马、洒下铁蒺藜之类,以防敌人突袭。

而黄巾军的营地,在最初时只是乱糟糟的一片,没有规划、没有栅栏,什么都没有,只是大致地按照各乡、各里,给来自不同地方的太平道信众划出了一块停驻休息的空地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桓玄上次那么容易就能突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能是吃一堑、长一智,经过了上次的被动后,刘辟吸取了教训,昨天下午和今天白天时,组织了一批人手,在“营地”的最外侧挖了一道沟堑。只可惜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因为没有纪律性,缺乏严格的军纪,这道沟堑挖得深浅不一。

桓玄早在城上时就观察清楚了,过了吊桥后,半点犹豫没有,略微拨转马头,直奔南边数百步外。

这里的沟堑最浅,挖了不到一尺深,顶多两尺宽,不需要什么好马良驹,寻常的马都能一跃而过。刚才过来城下骚扰城中的那队黄巾骑士就是从这里过去、并从这里回去的。

六十骑跃过浅沟,如狼似虎,冲入了黄巾军最外边的营地。从他们出城,到他们过护城河,再到他们跃过沟堑、冲入营中,整个过程不到一刻钟。

这个营地里的黄巾士卒大约有二三百人,因给那队骚扰城中的黄巾骑士让路,大部分都是刚又躺下。依桓玄想来,他们一则措手不及,二则正睡得朦胧,踏平这个营地应是轻而易举。

也的确是轻而易举。

六十人骑排列出一个进攻的阵型,十人一队,分为五队,以桓玄、韦强、庆锋三人在最前,如同一柄利刃带着一个钉耙,摧枯拉朽也似,用了半刻钟不到就把这个营地犁了一遍。

二三百的黄巾士卒伤亡小半,余下的连滚带爬,哭爹叫妈,向四处逃散。

文瀚用的是一柄铁矛,和许阳两人紧随在桓玄三人后头,一面照看他们的身后,一面趁机杀戮落单的黄巾士卒。文瀚虽是土豪,但常年习武,打熬力气,骑术既精,亦会用矛,片刻功夫连杀三人。大冷的天,他热血沸腾,脸颊通红,忍不住大声喊杀。

桓玄分明听到,他的喊杀声微微带着颤抖。颤抖,倒不是因为害怕。他以前杀过人,不怕手上见血,但是这种“深入敌阵、酣畅淋漓”的感觉却是他以前从没经历过的,因此难免兴奋。

桓玄在队伍的最前边,压力最大,饶是如此,在听到文瀚的叫喊声后,百忙中,一个念头浮过脑海:“一个以前是种地的土豪,初上战场,不是惧怕,却是激动兴奋。人与人真不能比,或许他天生就是将才。”

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材,家教、生长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的是,天分也是一个因素。

这个营地很快就被穿破。

黄巾军的营地与营地之间并无明显的间隔,只有一道不宽的空地,奔驰过这道空地后,就是下一个营地。这第二个营地的黄巾士卒和前个营地差不多,也是二三百人,一样措手不及,又被轻松穿过。疾驰的战马与咆哮的壮士,六十人骑过处,留下一地血肉横尸。

文瀚等人大呼小叫,酣畅痛快。

桓玄骑在马上,听耳后风声,观黄巾士卒溃逃四散,却不由心中狐疑:“上次出击的时候,我带出来的人比今晚还多,这黄巾军也没像今晚一样,刚一接战,即四处溃逃啊。”

紧跟着溃逃的黄巾士卒,迎面冲入了第三个营地。

前边逃跑的黄巾士卒四散分开,清冷的月色下,数百披甲持矛的甲士出现面前。

桓玄心知不妙,欲勒马转行,因为方才一路冲杀得太顺,李钟、韦强、庆锋、许阳、文瀚等人和数十宾客与他之间的距离极近,不到两个马身,仓促间,却难以立刻转换方向,如果强行转换,极有可能会使得后边的宾客们拥挤碰撞。

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冲上。奔马与甲士,长矛对长矛。就好比:利刃撞上了盾牌。

刘辟虽然没有学过兵法,但能够成为张角的弟子,并被任命为汝南郡的渠帅,本身却也是一个颇有才干的人。

依照张角的计划,原本是打算在三月初五那天起兵反汉的,然而因为叛徒的告密,导致不得不提前仓促起事,刘辟等在起事前的处境相比其它郡国的太平道信众来说,甚至要更坏一点,但是尽管如此,他依然在短短的几天里就联络上了三十七个县的小帅,召集到了数万的道徒,并当机立断地围住了平舆城。

由此,亦可见刘辟的确是个不多见的人才。

一个聪明人是不会在相同的地方跌倒两次的。有了桓玄上次出城袭击的教训在前,刘辟当然不会不对此有所防备,以防桓玄故技重施。挡在桓玄等人前面的这数百甲士就是他的“防备”。

现在想来,整个黄巾军的前线,为何独独这一片营地前的沟堑挖得最浅?

除了便於黄巾军夜晚出营骚扰城中、方便白日从此处出营攻城外,不排除这也是刘辟给桓玄设下的一个陷阱。

孙子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刘辟虽不知兵法,但他的这个“陷阱”却正暗合了“能而示之不能,利而诱之”的兵家诡道。

埋伏在营中的这数百甲士,是刘辟麾下主力的一部分。整个黄巾军中,只有刘辟麾下才有这么多装备齐全、兵器精良的甲士。只是,这些甲士本来都在中军,都在扈卫刘辟,什么时候被他调到了这里?想来应该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入夜后。

桓玄等人居高临下,在白天的时候,刘辟是难以玩弄出什么花样来的,也只有在入夜后,才有机会做此手脚,设下埋伏。

种种的念头在桓玄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当手中的长矛刺入黄巾甲士的体中时,这些念头全都消失不见,他的脑中只剩下了一个想法:“杀过去,杀回城。”

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一时不察,上了刘辟的当,中了黄巾的埋伏,那么再想别的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后悔、惊乱全都无济於事,要想不死在这里,唯有拿出比敌人更多的勇气。

两汉虽不禁民家兵器买卖,但流通在市场上的兵器多是刀剑弓弩,铠甲很少,精甲更少,加上这两天从上蔡县、定颍县抢来的铠甲,刘辟麾下有铠甲穿的士卒如今总共也不过两三千人。他不可能在这里投入太多的甲士,挡在桓玄等人面前的甲士大约有三百人,可能是一“曲”。

桓玄骑在马上,视线比较开阔,在冲入甲士阵中前,已经把这一曲的甲士看了个大概。

三百来甲士主要由两种兵种组成,一部分是盾牌手,一部分是长矛手。盾牌手在前,长矛手在后,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阵势。盾牌手不多,可能四五十人,列在阵前;后边全是矛手。

在这个阵型的四周,是闻讯夜起、或从近处赶来的数千普通黄巾士卒。

这些普通的黄巾士卒和他们前天交锋的那些以及刚刚冲过的那三个营地里的黄巾士卒一样,极少穿有铠甲的,大多衣衫褴褛,武器也很简陋,许多都是农具、竹枪。对这些“杂兵”,桓玄是不太重视的,只要小心一点,这样的“杂兵”再多,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威胁。前天上午,他带人在这些“杂兵”阵中杀了个来回,最终只付出了微不足道的伤亡就是明证。

也就是说:只要能把面前这三百甲士冲垮,他们就能取得今晚夜袭的胜利。

甲士阵前的盾牌手拿得是大盾牌,大半个人高。

这些盾牌手也不知是否接受过训练,只从眼前的表现来看,倒也似模似样,虽说排列得稀疏了点,不够密集,但皆蹲在盾牌后边,将盾牌高高竖起,试图以此来延迟桓玄等人的马速。

盾牌上有“矛眼”,每个盾牌手身后,都有两个长矛手,将长矛从“矛眼”中插出。若从远处看去,黄巾甲士的这个阵型就好似一个刺猬。

桓玄如果骑的是一匹良驹,面对这个阵势,他可以抓住盾牌手排列得较为疏松、不够密集这个不足,驱马跃起,跳过最前边的盾牌,踩踏闯入其中,趁机破阵。可惜他的坐骑虽不是驽马,却也非为良驹,这个高难度动作是难以完成的。

他只能是尽量地拉扯缰绳,使坐骑不致撞上突出盾牌外的长矛,同时奋力挥动手中的铁矛,尽量刺出。星月、火把、篝火,铁矛笔直地刺入当前盾牌后一个长矛甲士的脸中。

到底是缺乏系统的训练,军事素养不够。黄巾军的盾牌手虽然都躲在了盾牌后边,但是盾牌的防护面积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将长矛插入“矛眼”的长矛甲士就忽视了自身的安全措施,很多都直着身子,将上半身暴露在了盾牌的外边。桓玄刺中的正是其中一个。

桓玄在马上,长矛甲士在地上,长矛略微抬高一点,就避开了长矛甲士身上的铠甲,刺入了他的脸颊。

所谓“甲胄”,甲是铠甲,胄是头盔。好一点的头盔是有遮面的,如桓玄现在戴的这个兜鍪,脸前边就有遮面,主要是防御箭矢,在近身肉搏时也可以防御敌人的长短兵器。这个被刺中的长矛甲士只是个黄巾军的一个士卒,尽管是主力士卒,却也只是戴了一个寻常的头盔,并无遮面。

铁矛毫无阻力地刺入了他的脸中,借助马速,穿过了整个颅骨,矛尖从他的脑后透出。

这个甲士惨叫一声,轰然倒地。一个盾牌后边有两个长矛甲士。这个倒地的甲士正撞上另一个甲士。另一个甲士站立不稳,随之也摔倒在地。在倒地时,这第二个甲士可能是太过紧张,又可能是想借用长矛稳住脚步,竟然忘了松开手里的矛柄,他这一摔倒,连人带甲近两百斤重,导致盾牌瞬间歪斜。盾牌手的虎口被拽得撕裂,痛呼一声,下意识地松开了手。

说时迟,那时快。这一切的生只在眨眼之间。

盾牌落地,盾牌手的前头再无防卫。桓玄大喜,心中叫道:“天助我也!”纵马前踏,马蹄踩在盾牌手的身上,抽回铁矛,反手又刺入另一个长矛手的脸上。

便在同时,一声暴喝传入他的耳中。

他侧目去看,却是庆锋用双臂夹断了邻近一个盾牌上的两根长矛。

不知何时,庆锋从马上跳了下来,改为徒步作战。桓玄在最前边,所以没空下马;庆锋稍微靠后,因在看到黄巾甲士的盾牌阵后,有时间下马步战。

夹断了盾牌上的两根长矛后,庆锋扎开马步,蹲下身,抓住盾牌的底部,把盾牌略微举起,随即整个人扑在盾牌上,将这个盾牌压倒。

盾牌后边的盾牌手、两个长矛甲士躲让不及,同被压在盾牌下边。庆锋只夹断了露在盾牌外部的长矛,盾牌内还有两根矛柄,“噗”、“噗”两声闷响,两个长矛甲士各中了一柄,惨胜痛叫。庆锋不理不会,抽出绑在背上的短戟,通过盾牌与地面的缝隙,猛往里边狠/插。

他插动的速度极快,呼吸之间,已经接连插了十几次,每插动一下,即带出一条血泉,盾牌手、长矛甲士从痛呼到挣扎到一动不动。

庆锋是下了马,另一边的韦强和桓玄一样,没有下马,但又与桓玄不同,韦强不是寻找敌人的弱点,而是直接策马撞上了盾牌。两根长矛深深刺入坐骑的体内,坐骑哀叫长嘶,滚翻摔倒。因为马力的冲撞,盾牌亦不由后移。

韦强脚尖轻点马蹬,在坐骑摔倒前跳跃而起,丢掉手中的长矛,半空中抽出佩刀,跃到地上,揉身扑近盾牌,绕到后边,三两下就将正立足不稳的盾牌手、两个长矛甲士杀死。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面对相同的劲敌,桓玄、韦强、庆锋三人性格的差异在此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庆锋倚仗的是气力,韦强倚仗的是勇悍,桓玄则是寻找敌人的弱点。

几乎与韦强、庆锋杀敌不分先后,桓玄的脸还没扭正,文瀚在他身后叫道:“低头!”

桓玄来不及回头看,连忙应声低头,听见“嗖”的一声,却是文瀚把手中的长矛投掷出去,只是没有击中敌人,砸在了盾牌上,落在地上。

文瀚的这个举动提醒了殿后的南凌,他紧接着大叫道:“掷矛!”

五十宾客应令,学着文瀚,纷纷用力将长矛掷出。几十柄长矛划过空中,从桓玄、韦强、庆锋的头上飞过,如同一阵急雨,落入黄巾甲士的阵中,大半都没有击中敌人,但也有十几柄刺中了盾牌后的矛手。黄巾甲士的阵中惨叫连连,阵型顿时一乱。

眼见桓玄等人各显威风,许阳羞於落后,咬牙切齿,催马疾驰,风也似的从后边赶上,越过桓玄,第一个冲入了黄巾甲士的阵中,施展长矛,左冲右突,口中酣呼不断:“杀贼!杀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