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聚兵决战且激将 墙角地道刚挖通
看了袁尧的印绶和听了他的回答,这个黄巾队率肃然起敬,收起了长矛,说道:“小人不知是袁君,尚前多有失礼,请勿见怪。不知袁君见俺家渠帅是为何事?”
这个年代,黔对士子、官吏的敬畏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对“名士”,非常敬重。虽然已经揭竿造反,但一听来人是在郡中鼎鼎有名的郡功曹袁尧,这个队率依然一如往日、毕恭毕敬,自称“小人”。
“奉府君之令,递送降书。”
“降书?”
“然也。”
“城里要投降了?”
“城中粮尽,为百姓计,府君愿意请降。”
这个队率又惊又喜,再又往城门洞看了眼,慌忙偏开马头,一叠声令拦在桥头的诸骑让开道路,对袁尧说道:“袁君请跟我来!俺带你去见俺家渠帅。”
二三十骑,他留下了大半,依然守在桥头,带着其它的人,簇拥着袁尧奔去中军大帐。
城门离护城河不太远,桓玄在门洞里听到了他们两人的对话,出了一口长气,放下了心,心道:“四世三公袁氏世宦州郡,家声在外,郡中士、民受其家恩泽者甚多,连这个黄巾军的小帅都对伯舜如此恭敬,更不必说颇有野心的刘辟了,想来他此去应是没有危险了。”
等他们远去后,他退入城内,命守卒将城门关上,返回城上。
韦强、庆锋、许阳、李钟、文瀚、南凌诸人凑过来,问道:“桓君,怎么样?”
“你们看。”
顺着桓玄的目光,众人往城外看去。
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袁尧已去得渐远了,从城上看过去,身形渐小。他经过的地方,黄巾士卒雀跃欢呼,不少人甚至丢掉了兵器。
韦强说道:“此必是袁君为泄贼军之气,故沿途宣讲,说我城中将降,贼兵因而狂喜欢呼。”
“你说的不错。只是,贼兵为何‘狂喜欢呼’?”
韦强愕然,答道:“当然是因为……”
“因为他们没有斗志了。”
连着五天不停歇地攻城,眼看着袍泽一天天少去,阵亡的倒也罢了,一死百了,那些受伤未死的最为凄惨、昼夜呼号,而面前的这座城却固若金汤,丝毫不见有失陷的征兆,便是久经训练的老卒也会觉得士气不振,何况不久前还多是农夫的黄巾军?说实话,刘辟能把这么几万人组织起来,连续不断地作战五天,居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兵现象,已是非常了不起了。
远处黄巾士卒的欢呼不止,遮挡了袁尧的身影。
桓玄翘足尽量观望,直等到确定确实看不到袁尧了,这才收回视线,与左右叹道:“伯涛真高才杰士也!”
这一声感叹并非无的放矢,显是在称赞周涌的“诈降”之计了。不论刘辟是否接受袁尧的“降书”,只从城下黄巾士卒此时的反应就可看出:黄巾军的“气”已然泄了。
桓玄立在城头,时而转到城垛内侧,探头往城内看周涌、邢刚、严伟督促民夫挖掘地道,时而转回对面,遥望黄巾军营地,观察黄巾军的动向,同时等候袁尧归来。
晨阳东升,今天难得阳光灿烂。
城外田野上的积雪昨天就已融化干净,几万人人踩马踏,泥泞不堪。黄巾军的士卒们九成以上都是农人的出身,爱惜庄稼的观念深入到了他们的骨子里,尽管已尽力避开了刚种下不久的春苗,但是他们人马太多了,避无可避,大片、大片的青苗被踩踏歪倒。为了制作云梯和攻城车,城郊较远处的树木大多都被砍掉,仅剩下一个个的树桩,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
也许是因为得知了城中将要“投降”,绝大部分的黄巾士卒放松了警备,取了早饭后,一堆堆、一伙伙地聚在一处,高高兴兴地吃饭。桓玄离得虽远,在城上也能听到他们快乐的笑声。
许阳吧唧了两下嘴,惋惜地说道:“可惜了,可惜袁君还在贼营,没有回来,要不然现在真是一个出城袭击的好机会!你们瞧贼营里的贼兵就像放羊似的,乱哄哄一团,毫无章法啊!”
桓玄不觉一笑,心道:“看来我这几天的‘教导’挺有成果,连子明这个粗人都知道‘章法’二字,都能看出‘贼兵’的短处了。”
庆锋捣了捣许阳的伤口,他疼得倒抽一口冷气,道:“作甚么!”
上次夜袭那晚,许阳与贼兵舍身格斗,胸口受了伤,虽不严重,但后来紧跟着又从桓玄雪夜守城,伤势一直没有痊愈。不但没有痊愈,因为接连厮杀,反而渐有加重趋势。因此之故,前几天,桓玄带人又出城奔袭时就没有带他。
庆锋嘿嘿笑道:“身上带着伤还不老实,还想着出城奔袭!就你这带伤的,出城也是白送一颗人头给贼兵,你老老实实地先把伤养好再说吧!”
庆锋身上也有伤,几次夜袭,他的胳膊上被划了一刀,不过不重,他的身板又比许阳健壮,故而以此取笑。
听了庆锋的话,许阳也不恼,憨声笑道:“那天雪夜,你斩了刘征,得了太守赏钱百金。这几天,你从桓君出战,又斩获了十余级,并连杀贼兵多个小帅,桓君夸你:‘勇冠三军,功过众人’。等到贼兵退后,想必又能得不少赏购了!阿庆,你要请吃酒。”
“只要杀退贼兵,你想喝多少都行!平舆城西的小市上有个酒垆名叫‘长乐’,我曾和刘辟兄弟在那里饮过酒,垆中有一种竹青酒,产自苍梧,味美甘醇。到时候,让你喝个够。”
汉代的酒分很多颜色,色呈淡青的唤作竹青,深得时人喜爱。庆锋、许阳都是好酒的,说到这里,两人不约而同咽了口唾液,同时现了对方的馋样,指着对方大笑。
黄巾士卒打仗打累了,城中守卒、包括庆锋、韦强等周氏门下的宾客在内也都累了,毕竟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磨练。
为将者,知己知彼。不仅需要了解对方,也需要了解己方的军心士气。桓玄注意到了庆锋和许阳的模样,心中想道:“也幸亏对手是一帮乌合之众,否则,城必难保。”
半个时辰后,袁尧出了刘辟的帅帐。
几个铠甲鲜明、一看就是将校级别的人物把他送到护城河畔,停在吊桥之外,两边在马上告辞,袁尧独自回到城中。
桓玄早下到门洞处迎接,待城门关后,亲自挽住他的马辔,搀他下马,问道:“如何?”
“伯涛所料不差,贼兵果有退意。我到了刘辟帐中后,刚把来意说明,不等刘辟答话,他帐中诸贼将便皆露出喜色。”
“噢?”
“我按咱们之前在太守府商议的,对刘辟说:城中粮食将尽,请他给咱们半天时间,下午献城。”
“刘辟怎么说?”
“刘辟初不同意,奈何他帐中诸贼将皆不愿再与吾等相战,无奈之下,他只得允了。”
“好,好!”
桓玄携手袁尧,出了门洞,去找周涌、邢刚、严伟。
周涌三人灰头土脸,正在催促民夫挖掘地道。
见桓玄、袁尧来到,周涌迎将上来。
桓玄劈头问道:“挖得怎样了?”
周涌指着城墙下边,说道:“已经挖到墙下了,至多再有两个时辰,便能挖出城外。”问桓玄、袁尧,“诈降可成了么?”
桓玄、袁尧相顾一笑。
袁尧说道:“幸不辱命。”
袁尧和刘辟约定的是下午“献城”,也就是说,决战就在下午了。地道至多还要两个时辰就能挖好,时间绰绰有余。桓玄和袁尧两人看完地道,与周涌、邢刚、严伟说了几句话,两人分道扬镳。
袁尧去太守府回报。
桓玄遣人去通知西、南、北三面城墙的守将、监军,请他们各选精锐,速来集合,准备战斗。
——因为这些天刘辟的主攻方向一直是东城墙,并且刘辟的帅帐、他麾下的披甲主力至今也依然在东城墙外,又结合周涌的观察,其余三面城墙外的黄巾将士都有消极倦战情绪,故此城中诸人推测,下午决战的地点应该还是在东城墙处。因而,大家约定在东城墙内结合。
今天下午这一战将是关系到守城成败的关键一战,所有能用的部队都要投上去。除了郡卒,城中豪强各家,如张氏、袁氏、郭氏、陈氏、黄氏等等家中能用的宾客,桓玄也征召了。
袁尧早先征用的青壮民夫,等挖完地道后也会被编为后备队,一旦城头吃紧,他们也要上战场,不能置身事外。
最先来到的是郭济,他摘下了高冠,脱下了儒服,换了一件黑色的铠甲穿在身上,没有戴兜鍪,髻露在外边,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腰佩长剑,马鞍边挂了一副弓矢。
远处望去,只见他双眉入鬓,颔下短髭,黑甲长剑,跨马而行,其后数百执矛甲士,前呼后拥,铠甲、兵器反射上午的阳光,耀人眼目,甚是威武。
这个郭济郭仲淮虽称不上美男子,但换上戎装之后,却也十分陵厉雄健,堪称鹰扬虎视,绝非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俗儒可比。
桓玄下了城楼,带着韦强、庆锋、许阳、文瀚等人上前迎接。
郭济一路行来,穿过了半个城池,招惹来许多百姓仰慕的目光,气势正足,见桓玄来迎,先不下马,而是勒住坐骑,挥手示意身后的甲士停下,然后按住鞍头,俯视桓玄。
桓玄见他驻马,亦按刀停下脚步,从容不迫,抬脸迎对他的视线。
两人对视了会儿,郭济脸上露出笑容,从马上跳下。
“郭君。”
“桓兵椽。”
两人皆铠甲在身,相对行了个军中之礼。
郭济问道:“刘辟那竖子上当了?”
“袁功曹亲自出马,刘辟岂有不上当之理?”
“好!我西边城墙上共有郡卒、诸家宾客、民夫青壮一千余人,其中骁勇能战、可称精锐者五百人,我都给你带来了。今日杀贼破敌,决战沙场,惟兵曹椽之命是从!”
郭济左手按住剑柄,右手将剑抽出,高高举起。
跟着他过来的那五百甲士随着他的动作,也将手中的兵器举起,齐声大呼:“今日杀贼破敌,决战沙场,惟兵曹椽之命是从!”
五百人齐声大叫,声音不小,桓玄欢喜笑道:“郭君真人杰也,不过五天,就将麾下诸卒训练得如臂使指。今天下午一战,要多仰仗郭君之力了。”
郭济嘿然,熟视桓玄,还剑入鞘,说道:“贼兵攻城多日,吾城所以安然不失,悉赖兵曹之力。今大敌在前,你我当携手并力,共为我汉室除此大贼。”
“正当如此。郭君,请。”
“请。”
行近城墙,桓玄划出了一块地方,给他带来的士卒歇息。
铠甲很重,穿在身上太久会消耗体力,离开战尚早,郭济令麾下的士卒们暂将甲衣脱下,席地而坐,待饭后、战时再披甲不迟。
郭济是辰时末来的。巳时正,南城墙来了四百多人。巳时三刻,北城墙来了三百人。加上东城墙现有的兵力,桓玄手上如今有两千人可用。
午时正,在郡丞、五官椽、郡功曹等郡中大吏和张氏、黄氏、陈氏、袁氏等城中豪族家长、子弟们的陪同下,赵太守来了。
桓玄、郭济、李钟带着先来的军中诸将下城相迎。
赵太守没有披挂铠甲,把稀疏的白勉强扎起一个髻,戴两梁的进贤冠,身穿黑色的官袍,腰系三采青绶,带剑携印。
他本就身材短小,形容枯瘦,这些天先是受了风寒,又几乎没睡过好觉,容貌越憔悴,此时虽穿着官衣,印绶齐全,却无半点二千石的风范,乍看之下,倒似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
他挥了挥手,免去诸人的行礼,问道:“贼兵可有异动?”
“袁功曹与贼将刘辟约定的是下午‘献城’,这会儿才刚午时,贼兵尚无异动。”
“郡卒各营可做好接战准备了么?”
桓玄侧过身,遥指近城墙处,说道:“郡卒诸营并及城中诸家协防城池的宾客中,凡是勇武敢战的都已经来了。明府请看,就在那里。”
太守五十多岁了,眼神不太好使,有点老花眼,眯着眼,朝桓玄指向的地方看去,朦朦胧胧看到人头簇拥。按照营头、兵种的不同,桓玄给来援的郡卒、宾客、青壮分别划下了休息的区域。太守离他们还有段距离,从他这里看将去,但见一千多甲士席地而坐,井然有序。
“我军能用者总共有多少人?”
“两千人。”
此时城外的黄巾军已有七八万人,哪怕是除去老弱,剩下能战的青壮至少也有五六万人。以两千对六万,上至太守、郡丞,下至桓玄、郭济,众人都深感压力。
郡丞魏昶脸色苍白。
黄巾军初来的那天,桓玄亲率百名宾客出城逆击,杀伤无数,大胜归城,当时这一幕深深震撼了费畅,给了他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原先他忌恨桓玄,现在变成了畏惧。他鼓起勇气,怯生生地问道:“贼众近十万,我军能用者仅两千人。兵曹,今日一战可有把握?”
桓玄说道:“吴子云:‘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我军虽少,只要自明府以下皆有必死之心,‘一人投命,足惧千夫’,则贼兵虽众,不足畏也。”
“必死之心?”郡丞魏昶艰难地咽了口唾液,强笑说道,“这,这,不至於此罢。”
“今数万贼兵围城,城池若破,魏丞以为你还能活命么?当此之时,非有必死之念方能求生!”
城池若破,受灾的不只是百姓,当兵冲的定是太守、郡丞等郡中吏员,其次则是袁、黄、张等城中豪强。
太守尽管不知兵,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好歹是两千石的大吏,又出身冀州大族,见识远比魏昶要强,因此,虽然他也胆怯,但强自支撑着没有表现出来,默然了片刻,向桓玄一揖,说道:“今日一战,拜托桓卿了。”
太守对桓玄都没好感,然而在此时此刻,却都把破敌的希望寄托在了桓玄的身上。平舆是汝南的郡治,郡朝里的吏员大多是本郡的名士,就算不是名士,也多为本郡各县大族家的子弟,不知觉间,桓玄已成了他们共同的希望。
桓玄此时在想些什么,没人知道,但他仍然不骄不躁,脸上亦无半点“得志”的喜色,而是急忙闪到一侧,避开太守的行礼,随即谨慎守礼的还了一礼,说道:“明府不以下吏浅薄,把兵曹椽这样的重任授给了下吏,下吏感恩戴德,敢不为明府效死!”
说完,他转过身,恭敬地肃手相请,请太守等一干郡吏、豪强家长登城。
登城前,太守先去看了看地道。地道已经挖好了,周涌、邢刚、严伟正在检查,以求务必万无一失。
听见太守来了,周涌从地道中钻出来,灰头土脸的,在两个民夫的帮助下,爬到地上。
“地道挖好了?”
周涌被太守任为右兵曹史,也是郡吏了,行完礼后,答道:“挖好了。总共三条,出口选的都是贼兵此前攻城时所列阵势的薄弱地点。”
“会不会被贼兵现?”
“不会。三条地道都没彻底挖通,在出口处的上边各留下了三尺土没有挖,只要不是重骑、大批甲士踩踏,绝对不会坍塌。”
“留下了三尺土没有挖?”
“对,打算等到开战后再挖。下吏已经计算过了,只需两刻钟就能挖通。”
“好!”
看过地道,太守略微放松了一点,叫上周涌一块儿,诸人登城。
桓玄在前引路,诸人鱼贯上城,远望黄巾军营地。
一些豪族的家长、子弟这是头次登城。先前在看地道时,他们还觉得新奇好玩儿,有几个人且忍不住侃侃而谈,讲论兵法,卖弄才智,这会儿上了城头,浓烈肃穆的战争气氛扑面而来,许多人当即变色。
临城近观,城头血迹斑斑,城下残肢断体,折断的刀戈、箭矢散落一地,两三个断成几截的粗木云梯歪倒在城墙之下。这些物体虽是死的,虽是静物,也可由此看出这些天的战事有多么的惨烈可怖。
展目遥望,午时灿烂的阳光下,蓝天白云之下,无边的原野之上,城池四面八方,旌旗如林,鼓号深沉,成千上万额抹黄巾的“贼兵”把平舆城围得水泄不通,近处者能辨其眉目,远处者如蚁大小,或执兵戈,或持竹枪,或立或卧,极目望去,大大小小的营盘连绵十几里不见断绝,直到视线的尽头。在这股黄巾的大潮下,平舆城就像艘小船,似乎随时有覆灭的危险。
之前生过的战事已够惨烈,而敌人却仍无穷无尽。
还未开战,几个胆小的已经两股簌簌,冷汗淋漓,之前侃侃而谈的也再无卖弄唇舌的兴致。
午时二刻,伙夫做好了饭。
通常来说,一天两顿饭,一顿在上午,一顿在傍晚,午时是没有饭的,但因为下午可能会有决战,故此提前开饭。相比前几天,这顿饭也做得十分丰盛。城中的几个大族捐出了十几头牛,又有羊、猪、鸡、狗,虽不能保证每个士卒都能吃到肉,但喝完肉汤是没问题的。
除了肉、肉汤,菜、饼管够。
未时二刻,军卒饱食毕。
申时正,十几骑黄巾骑士打着旗帜,扈从一个披甲的壮汉来到城外。
袁尧诈降时,对刘辟说:“城中狼藉,奸民四起,为免贵军入城时生变,吾军需半天时间收拾整治。收拾整治完后,才能献城”。以此为借口,正是把献城的时间约定在了“申时”。
得了守卒的报告,太守一行人离开休息的地方,重聚城头。
贼曹椽陈佑手搭凉棚,瞧了几眼那个披甲的壮汉,笑道:“伯舜,此必是来问你何时献城的。”
果然,他话音未落,城下那个披甲的壮士叫道:“吾家渠帅军令:申时已到,城中速开城门。”
桓玄退开半步,请太守上前。
太守虽然有种种缺点,也对“贼兵”颇为畏惧,但士大夫的骨气还是有一些的,不屑於“贼兵”对话,说道:“‘诈降’是右兵曹史想出的计策,入贼营、递‘降书’的是袁卿。这个贼兵的问话你们来回答罢。”
周涌不是个好出风头的人,把答话的机会让给了袁尧。
袁尧是个勇於任事的人,当仁不让。桓玄拽住他的衣角,小声提醒:“伯舜,不要忘了诈降之计的本意有两个,一是为泄‘贼兵’之气,二是为激怒刘辟。”
袁尧点了点头,万众瞩目之下,他按住城垛,高声答道:“我说的申时献城,不是今天下午,而是明年今日!只要汝辈能在吾城外待足一年,我便将此城送给汝等又有何妨?”
袁尧性子刚直不假,需要的时候,他却是也能诙谐幽默。
城头的守卒不知“诈降”之计,初闻那披甲壮士的叫喊,无不吃惊莫名,此时听了袁尧的答复,听出来他显然是在戏弄黄巾军,回过神来,顿时哈哈大笑。
城下那披甲的壮汉愕然半晌,破口大骂。
袁尧横眉立目,厉声骂道:“先前,张角谋逆,圣天子宽悯为怀,赦免其罪,汝等受我汉室此等隆恩,不思报效,反继续以妖道祸乱乡里,今叛乱为贼,大逆不道!吾汝南袁氏,清白家声,焉会於贼为伍?食汝等肉、寝汝等皮尚且不能解吾恨!汝等竟还痴心妄想要吾献城?”
那披甲的壮士语塞,调转马头,带着扈从折回本营,自去帅帐禀报。
李钟说道:“桓君,刘辟与你有杀弟之仇,今又遭功曹戏弄、痛骂,可谓奇耻大辱。下午一战,不可避免了。”
桓玄请示过太守,急下军令,命城头守卒做好应战的准备,召来韦强、庆锋、许阳诸人,问道:“入地道的勇士选好了么?”
韦强沉声答道:“选好了,共二百人。”
相比郡卒和别家的宾客部曲,桓玄更相信他自家的宾客部曲,突出地道这个重任还是得由他们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