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配音和看片
剪辑工作弯沉,电影的后期配音工作,也需要重新来一遍。
演的时候,虽然也有录音,但音效并不是最佳。再加上剪辑之后,原本的配音对话变形了,已经不能再用了。
所以,王启年又把演员全部召回,让他们拿着剧本念台词,重新来配音。
这倒不是王启年觉得演员配音比请专业的配音演员好,而是因为——没钱了!
请原版人马来配合后期制作,这也是大家的义务,不要另外给钱。
但若是雇佣配音演员,那就要额外付钱了。
看起来后期的配音,仅的拿着剧本念,比演的时候背台词轻松多了。
但王启年对大家要求很高,要求念台词要投入感情、契合氛围,不能生硬的像读语文课本一般读。
现在中国电影,把配音当做无所谓,搞的马马虎虎。甚至,一些大片连巨星和特效都舍得花钱,但却在配音、配乐等方面,显得敷衍了事,配音成为了最弱环节,这往往让王启年觉得很惋惜。
一些进口片,翻译和配音,都经常让人很囧。这渣翻译,还不如后来网络上的一些字幕组的翻译。至于配音,那股子浓浓的翻译腔,更让人觉得无语。
影视和动漫作品的配音,绝对不可马虎,因为,这也是观众对作品质量体验的一部分。配的好,可以让人印象大好,配的渣技术片子不错也让人觉得倒胃口。
像日本的很多动漫,成本并不是很高,但配音、配乐方面绝对是一绝。经常有一些渣动漫,活生生的被优质的配音,将质量提高了几个档次。这就是重视配音,正面的案例。
无论如何,王启年对配音严格要求,再加上反复纠正,让演员们不能在配音这个环节上掉链子。
这个严厉的要求,也让大家感觉到很吃苦头。
录音过程,居然也花费了一个星期才做完。
等配音工作完成之后,台词最多的李解嗓子都有点沙哑,至少要养几天,才能说话了。其他几个演员,虽不像李解这么苦逼,但也不免有点心有余悸。
在录音工作完成之后,王启年开始录入BGM!
没有背景音乐的电影,各种氛围的渲染,其实都不够的。但有了BGM之后,剧情和镜头,开始一下子就显得更带感了。
在电影完成之后,王启年直接联系北影制片厂来搞行。
貌似,北影厂是后来的中影集团的前身,中国电影院线、行渠道的垄断巨头。
尤其是,在2003年的院线制还未成立,大量的民营院线还未出现。各省电影行渠道并不是一个整体,而像北影、上影这样的企业,才可以组织各省的电影院渠道,购买影片。
无论是制片厂还是独立的制片人,只能与这样的垄断行渠道合作,电影才能够上映。
当然了,行也得看片的,片子不好,北影厂未必愿意行。
……
北影厂的放映室。
室内灯光熄灭,漆黑。
直到银幕上出现了光亮,才让室内稍微有了一点微光。
正在放映的这部电影,正是王启年刚刚制作完成的《命运之门》。
“韩总,韩老师!这是晚辈们拍的电影,请您指正!”王启年在北影厂的放映厅,对北影厂的总厂长韩总,恭敬的说道。
韩三平点了点头,竖着手指,示意现在不要讲话,看电影。
王启年等人见状,只能怀着患得患失的心态,陪同韩老板一同看片。
与王启年并排站在一起的是同校李解、郝艺、杜杰、张晶晶、温峥嵘,这都是北影的嫡系,在国内电影界属于“根红苗正”。
韩三平韩厂长,虽不是北影的校长,但他却也是北影的导演系培养出来的。出来后。韩三平也拍摄和出品过一堆的具备影响力的作品,累计了足够的资历,从基层的导演,升到了北影厂长的位置。
当然,至今韩总虽是管理层,但还是活跃在一线的导演,还担任过电影学院的客座教授。
正是因为校友关系,所以,王启年才能够这么顺利的带着电影拷贝,让韩三平这样的影视行业高层亲自看片。
看过了这部电影之后,王启年等人观察,韩厂长中间情绪变化了多次,都是关键时候,令人感动的情节。
终于,126分钟的电影放完了。
鼓掌声!
看片的韩三平等等北影厂的代表,居然鼓掌了!
王启年众人感觉到又惊又喜!
电影被看好?!
“后生可畏啊!”韩三平笑了笑,“我像你们这么大,可没有条件当导演,更不敢想象拍出这么好的片子!”
王启年一愣,正准备酝酿,回复的语句。
没等他说话,韩三平又开口了:“自己筹资拍电影,而且,还是志在国内电影院上映的片子,你们考虑过了电影如果没正式过审,或是没有行成绩不好的后果吗?”
94年之后,票房刚刚采取分成的时期。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同时横扫国内市场。
所以,90年代票房分成制一推出,国内很多电影导演,反而纷纷不拍电影了,跑去拍电视剧。
因为,国产电影有多重的风险。
第一道风险,自然是审核。电影剧本和拍出来的片子上映前,都需要审核,审核通过才能够行。不能过审,血本无归!
第二道风险,就是残酷的市场竞争,进口的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明显比国内的电影更受欢迎,国产电影在票房上,已经输的一塌糊涂。
第三道风险是盗版,这个年代的录像带、VCD和DVD普及,造成了电影受到盗版严重的冲击。
这么多重风险之下,若是制片人是按照过去那样,拍完片子拿钱。不承担市场风险,那么,这倒是无所谓。
但现在的问题是票房分成制推出之后,迫使制片方,接受市场考验。于是,电影的投资方和导演,纷纷开始转战电视剧市场。
这个年代电视剧市场,并不是采取分成制。拍完剧集之后,只要电视台肯买,就已经连本带利赚回了,风险远远比电影市场底。
但王启年不这么看——未来的电视剧市场,哪有电影市场这么高速成长。
而且,现在每年国产电影的产量,削减到了不到百部,每年能上映的更只有五六十部左右。这样一来,竞争的烈度,自是很低的。
这时候杀入电影市场,类似于股市中在市场最冷最低谷的时候买入,抄了一个大底啊!
I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