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四十七顶有颜色的帽子
第四十七章
乱步收留问题尚未谈妥, 三花猫的马甲就掉了。
遭到扒马甲的夏目漱石的脸色精彩,回忆起投喂,气得快要吹胡子瞪眼。
注意到麻生秋也视线, 中年男人摸到自己帽子下头发,嘴角抽搐,那是夹杂着三种发色的头发, 可以说是在日本当代走在潮流前沿。
“我发色是天生!不是三花发色!”
“嗯嗯,我懂!”
麻生秋也连忙把于嚣张气势,收敛回去, 不去踩夏目漱石的痛脚。
“你不懂——”夏目漱石捏着手杖, 想往年轻人头上敲, 这是什么场合, 居然敢说出他事情,“单凭你观察力分析力,你合格了, 然而在做人方面,你不合格!”
一句“不合格”震耳欲聋。
麻生秋也正襟危坐,接受教训:“请指教。”
夏目漱石把震惊压制下来, 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这名观察一段时间的人。
小伙子,你也缺乏社会毒啊。
“假如我要杀你, 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反抗?”
“呃。”
麻生秋也发出局促短音,不会去反驳对方提出的问题。就像是水缸里一边放水一边流水的道理, 师布置作业是不会跟你讲合不合常识。
任何人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推断出一个前提:夏目漱石有多少力量?
在日本, 夏目漱石被誉为传说中异能力者,堪称日本里世界“最强者”。这个“最强者”名头具体能拧出多少水分,不得而知, 反正麻生秋也不信对方是武斗派的异能力者,“我是猫”异能力摆在那里,三花猫的武力值太低了!
与其说夏目漱石是骗子,不如说他在经营人设,稳定住日本的异能力界。
日本太渴望有一位强大异能力者了!
从原著中江户川乱步单身匹马来到港口黑手党,pk中原中也,结果中原中也掉进陷阱里来看,脑力派的智慧从来不会亚于武力派的力量。
近战上,夏目漱石的体术不会太弱,否则压制不住森鸥外福泽谕吉。
目前中年状态下夏目漱石不仅能打!还能动脑子!
“我不您。”麻生秋也道出实情,“反抗话,也不现实,我能用的武器就是语言,杀我代价太高了,您无法承担。”
夏目漱石没好气地说道:“一点反抗意识也没有吗?”
麻生秋也丧气:“我体术一般,为了见您,没有带枪,请您善待柔弱的我。”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仿佛看见第二个“最优解”歪苗子,眼神鄙视。
“如果用钻石来形容人才,你坚硬度可实在不够。”
“够亮不行吗?”
“不行!”
夏目漱石与他说话不再装腔作势,既然对方看穿自己,自己也得拿出本事。
“太讲究理智,容易与人产生摩擦。”
森鸥外膝盖中枪。
“太顺从情感,则会被情绪左右。”
麻生秋也听见源自于小说《草枕》里话,心虚地记住了。
“太坚持己见,终将走入穷途末路。”
因为不想再当暗杀者,“银狼”福泽谕吉离开政府,在理想的末路边上晃荡。
这三条珍贵人生道理,夏目漱石给予了初次交谈人,说明了他对麻生秋也看重。他见人何其之多,不会轻易认可一个非异能力者,因为这样的人通常要拿出比异能力者更耀眼出众才华才能走上巅峰!
“麻生秋也,你想要拜师于我,可是你有能够付出的代价吗?”
“你没有。”
“赤诚之心,感天动地,这只存在于小说当中。”
夏目漱石把一张有电话号码名片,压在了咖啡杯下。
“关于乱步去处,我觉得你们的性格很适合,暂时交给你了……你要是想成为我学生,我给你三个考验,第一,把江户川乱步引入正途;第二,成为港口黑手党准干部;第三,我还没有想好,等你完成前面的两项考验,时间越短越好。”
“到时候,我再来和你谈一谈你身上问题。”
这位里世界大佬瞥过麻生秋也锁骨处咬痕,风轻云淡地走了。
书咖里。
麻生秋也望着凉了两杯咖啡,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捂住脸,浑身颤抖。
他在无声地大笑,听懂了!这回听懂了!
他走通了拜师半条路!
夏目漱石有一个“三刻构想”实验计划,尚未实施,核心是组成“白天”、“黑夜”、“黄昏”三方势力,在未来,它们分别代表异能特务科、港口黑手党、武装侦探社。这个计划乃夏目漱石心中合纵连横、抵御外敌入侵理想手段,因为条件苛刻,对方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管理人选,而他今天冒险自荐,成为了第一个优先级的人选!
一旦入选,拜师成功,他有可能就会代表横滨市“黑夜”了。当然,身为夏目漱石的弟子拥有选择权,不论他在白道、黑道、灰色地带工作,皆可得到夏目漱石的全力支持!
这位大佬资源横跨军政两界,名声响亮,足够弟子慢慢啃。
“三个考验吗……”
“看来,乱步遇到福泽谕吉剧本,夏目先生不算插手,暗示我自己来写了。”
“争夺准干部的位置,赚钱的速度要加快,我自己安危也要注意,一不留神就死,这便是成为夏目先生弟子要求……”
麻生秋也从咖啡杯下取出不知名号码,拨通了电话。
电话另一头,传来沉稳冷漠声音:“你好,我是福泽谕吉,请问是要雇佣我吗?”
所有麻烦迎刃而解,新的麻烦在不远将来接踵而至,仿佛化作暴风雨。
麻生秋也哑着嗓子低笑道。
“没有,错了电话。”
福泽先生。
这里有一只调皮捣蛋猫,急需三观端正成年人来教导,我们下次见。
明天,他兰堂去买小黄鸭和睡衣吧。
……
《草枕》: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夏目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