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开局给魏尔伦戴了顶环保帽 > 第445章 第四百四十五顶异国他乡的环保帽

第445章 第四百四十五顶异国他乡的环保帽

第四百四十五章

奥地利,第五届维也纳世博会上,后世有人说最惊艳的是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的“蓝色的多瑙河”,他让人们听见这首曲子就想到了多瑙河,想到了维也纳,一举把城市知名度推向了世界。

也有人说,是法国送往展厅后接错线的直流发电机,这次意外使得人们拥有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

更有人说,是那些奥地利设计的皇帝展厅,尽显皇家魅力。而欣赏艺术的艺术家们则会毫不留情的辩驳,维也纳世博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全世界各地送来的艺术展品!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耳熟能详的国宝级作品的复制品,沉醉于艺术殿堂上。希腊的帕台农圣庙的雕像与遭到法国抢夺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同台亮相,彼时,洁白的维纳斯站在世人面前,拥有双臂,单手捂住裙摆,充斥着无限的古典美。

这里是历史。

这里是十九世纪璀璨的艺术聚集地。

即便是清朝时期的天津市,也在奥地利政府的邀请之下送来了两百多件不同的展品,包含了瓷器、刺绣、玉石、药材等等。

在圆顶大厅罗托纳达内,各国皇室聚集,有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的国王,身穿隆重的华服,耳边倾听着“蓝色的多瑙河”,欣赏着奥地利王后的美丽,名闻遐迩的“茜茜公主”征服了所有皇室。

一袭长裙的奥地利王后,正是维也纳世博会最美的女人。她美到在场的女王、公主贵妇们都笑容微僵,眼神闪烁,不敢在看了对方纤细可怕的腰身后去测量自己的腰。

每天节食,健身,运动。

奥地利王后为了追求纤细的美,做到了极致的自律!

没等欧洲的国王们赞叹王后陛下,他们惊讶地看见一名黑发男人走向了年过半百的维多利女王身前。

他佩戴着布艺的面具,服饰与众不同,不是参加晚宴的燕尾服,也不是日常修身的西装,而是一件白色丝绸质地的民族服饰。

这件衣服看似简单,却把民族文化融合进了衣服的一针一线里,高雅得不逊色任何衣物,乃天津市最好的布料,上海老师傅的手工缝边,苏州绣娘亲手刺下的绣花——君子兰。

其名为:唐装。

在后世,代表的是那个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人民。

维多利亚女王微微有点恍惚,在上一届伦敦世博会上,好像也有一名东方人对自己行礼,令自己颇为感动。当时她以为是东方的官员,后来得知是一名普通的参展商人。

即便如此,她也印象深刻,感慨顽固不化的东方人终于代表自己的国家来参加世博会了。

身长玉立的黑发男人有着羡煞旁人的优雅气质和魅力,在真容被遮挡的情况下,仍然引起了欧洲人的侧目。

“尊敬的维多利亚女王,我名王秋,很多年前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生活在海外,因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昆斯伯里侯爵,感谢侯爵的邀请,我代表生活在海外的东方人来参展。”

维多利亚女王一听,下意识去看向英国贵族里的昆斯伯里侯爵,昆斯伯里侯爵嚯嚯一笑,内心做好看好戏的准备。

维多利亚女王得到侯爵的默认后,眼皮不知为何跳了跳。

“你带来了参展物品吗?”

“有的,古往今来的艺术品皆为参展物,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对美的追求,然而我别无长物,孑然一身抵达欧洲大陆,唯一能向大众展示的‘艺术品’仅一样。”

化名为“王秋”的黑发男人用谦虚的语气说出最大胆的话。

“——我自己。”

他摘下了面具,把在海外无家可归的人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他的唇,浅笑着。

他的眼,是淡漠与往事沉淀的幽暗。

那是一张诠释着东方美,无可挑剔的男性容颜。

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种光线,呈现出不同的完美,象牙色的皮肤如同神灵的恩赐,竟然一丝多余的红血丝也找不到,白得剔透,毛孔微不可见。当他笑着的时候,眼神平和悠长,犹如《蒙娜丽莎的画像》里全方位展现的神秘之美。

如果说奥地利王后代表的是欧洲女性之美。那么,毫无疑问“王秋”代表的是东方男性的巅峰之美!

他甚至没有“茜茜公主”身上最大的缺憾:烂牙。

他有一口漂亮的贝齿。

牙齿形状姣好,可露齿,可抿唇,他无需香水,体无异味,让人恍若能闻见冬天雪水独有的洁净气息。

两人皆瘦,是那种纤瘦与削瘦,仿佛要融入画作里的美人。

黑发男人移开视线,去与拿捏着笑容的奥地利皇后对视,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觉得他不尊重维多利亚女王,只感受到了视觉盛宴,两人身处于同一个地方的冲击感太强烈了。

西方美与东方美,登台亮相,天生丽质,以容貌和身材惊艳了世界,胜过了后天仿制的艺术品。

“我有一个愿望,想与欧洲最美的女人跳一支舞。”

“明日,我将换上白色燕尾服,在露天音乐会的伴奏下,邀请欧洲最美的女性跳完一场圆舞曲。”

“希望我在维也纳世博会能如愿以偿。”

此言一出,全场自认为貌美的贵族女性看向王后陛下。

谁最美?

没有女性会服输的!

奥地利王后面色红润,脑海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

【今天不吃饭,不健身,维持放松的状态,晚上泡花瓣浴,敷新鲜牛肉,提前消除浮肿,我的腰不能胖一丝一毫!】

一场席卷皇室和贵族的比美风波,由今天正式开始。

暗自较劲的女士们没有注意到,身边西装革履的男士们眼神不止是在奥地利王后身上停留了,有许多国家的国王眼神飘忽,王子殿下怅然若失地目送麻生秋也的欠身离开。

这世上没有皇室难以得到的宝物。

女人,尤其是美女,他们向来可以想办法获取,可是欧洲苛刻至极的法律告诉他们——只有男人不行!

维多利亚女王把这些变化收入眼底,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这就是来自东方人的参展?

伴随着麻生秋也往宴会外走去,其他国家的游客们相继猛地转头,世博会上掀起了一道道哗然的声音,每个人忘记了自己在看什么,震惊地望向了这道远去的白色身影,人生中头一次记住了唐装是什么风格,东方人是怎样的气质。

留着辫子头、穿着长衫马褂的清朝商人瞬间被围住了,人们不是为了产品而来,而是询问离开的人是来自哪个国家。

清朝商人们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印象中那样的长袍长裤服饰像是他们国家的人,但是这个人是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啊,就像是并非一个国度的人擦肩而过。

奥斯卡·王尔德在楼梯前等着人,听见身后出现的热议声,他就知道是谁出来了,不由自主地洋溢起自豪的笑容。

“秋!”

台阶之上,身穿独特服饰的东方人往他的方向走去,步步如踩在过去的人生之上,重新塑造自己的骨气。

他心底的顽强来自于上辈子。

他的身体外表来自于文野世界。

他穿越两个世界,把时光也染上了一分独属于他的色彩。

“你见到了茜茜公主吗?!”

“见到了。”

“她美不美?有没有把秋的审美一起征服了?”

“哈哈——”

麻生秋也的眼中盛满了笑意。

“今天她的状态不佳,称不上盛装打扮,我猜她不是很乐意参加维也纳世博会,等待明天的茜茜公主吧。”

“我们要准备什么吗?”

奥斯卡·王尔德心情激动地看着今天与众不同的王秋。

他听见对方沉思,说出了一句奇怪的话。

“嗯……要一双内增高鞋,搭配高礼帽,应该差不多了。”

茜茜公主,真名伊丽莎白·亚美莉·欧根妮,传闻净身高一米七二,比她的丈夫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都要高,在书信里称呼丈夫为“我的小不点”,笑翻了后世的人。

麻生秋也的净身高一米八三,想要拉开身高差距也有点难,他不能保证茜茜公主明天穿几公分的高跟鞋。

总之,最少让自己能有一米八六以上的身高比较安全。

他们回到了旅馆。

各国作家们已经分完了房间,由衷地感谢免费的旅馆。

麻生秋也不吝啬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住宿和伙食,免费科普卫生知识,从内到外杜绝维也纳此时盛行的传染病——霍乱。在旅馆居住的时候,麻生秋也基本上没有露面,悄悄观察,让奥斯卡·王尔德和萧伯纳去与那些人结交,留下联络方式。

这次家境贫穷的萧伯纳也被他们邀请来了。

十六岁的萧伯纳被世博会扩展了见识,兴奋不已,纵然天天跟在其他作家身边长见识,看着艺术品如痴如醉,他在这次最大的崇拜对象依旧是著名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

音乐,成为了萧伯纳在文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麻生秋也对此不发表意见。

只要你烧得起钱,尽管烧,我等着你成为爱尔兰音乐家!

第二天,参加维也纳世博会的人吹着多瑙河畔的风,听着传世的“蓝色的多瑙河”,见证了一场翩翩起舞的圆舞曲。

乐队的指挥家一心二用,眼神停留在场中完美的一对男女,他的激动心情比其他人还要强烈,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浪漫。

白色燕尾服的“王秋”,白色长裙的“茜茜公主”!

一男一女,惊艳世界。

著名的油画家支着架子,沉迷创作之中,为奥地利皇室绘制两人的画像。国王陛下相当的宽容大度,看着今年难得高兴的王后,一点也没有吃醋,美人与美人的起舞罢了。

麻生秋也与伊丽莎白王后在舞会中相视一笑。

一舞成名,天下知。

这便是对一辈子爱美的“茜茜公主”最大的精神鼓舞了。

从今以后,全欧洲公认的最美女性就是她!

因为麻生秋也选择了她!

……

圆舞曲结束之后的几天里,昆斯伯里侯爵开启全功率喷人模式,把所有企图与自己拉近关系、找话题的贵族喷了回去。

“你问我一个男人的喜好,恶不恶心?”

“你要联络方式,找他自己问去,问我有什么用?”

“我喜欢女性,不迷男人!”

“我听说你信仰上帝?我建议你把《圣经》里反对同性恋的部分温习一遍,上面是怎么写的,你脑子记得住吗?需要我请宗教人士上门一趟?”

“波斯国的三位王子殿下,麻烦你离我远一点,我跟你们家没有联姻,也用不着套远房的亲戚关系!”

“我国的同性相爱可是重罪,呵呵呵呵——”

“欢迎你们来英国的监狱观光浏览。”

贵族交际的场所里,昆斯伯里侯爵的笑声恶毒至极。

一时间,所有对美色心怀不轨的外国贵族们被吓到了,这是哪里来的直男侯爵?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打算回去先翻一翻英国法律是怎么写的罪名。

英国的本国贵族们纷纷汗颜,远离了这位狂暴症+恐同症患者。

——不,只有他一个人是直的!

作者有话要说:《圣经》之中的《利未记》记载:“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人若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他们二人行了可憎恶的事,总要把他们治死,罪要归在他们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