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天马行空四部曲 > 第九十九章 老调子已经唱完,朝花夕拾

第九十九章 老调子已经唱完,朝花夕拾

与钱稻孙、许寿裳2位科长合作中华民国国徽设计案,执笔《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说明书全详见2005年版《鲁迅全集》);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术字体;分管图书情报(图书资讯)业务:督导京师图书馆(后来的北京图书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直到被教育部时任署总长章士釗免职為止。

為此鲁迅向中华民国平政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胜诉,依法可以復职,但他选择离开政府体系。

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总长后签署了让僉事周树人復职的命令,并以兼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身份出新的教授聘书,1926年318惨案爆后,易培基等都被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通缉了註:鲁迅并没有被通缉)。

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為大学院期间,鲁迅被蔡元培聘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每月工资300圆。

大学院改回教育部后,这笔工资名义改為「教育部编译费」,仍按月支付。1932年起,鲁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约编译」。)

1926年,南下厦门大学任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许广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学」任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并与自己29岁的学生许广平同居。

当时是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驊请鲁迅到校。鲁迅日记:1月26日「晚往騮先寓夜餐」;2月1日(除夕)「夜往騮先寓夜饭」,騮公邀鲁迅共吃年夜饭。不久又聘顾頡刚来校,顾北大毕业才6年就当研究教授,鲁迅很不服气,声称只要顾来他便走人。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环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两场题為「无声的中国」及「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

1927年。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10年之久,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裡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朋友。

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因而有人认為他是自由作家。

1927年─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与大量思想性的杂,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学作品。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賡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学团体有矛盾。

鲁迅扶植奖掖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

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由此开始了中国创作版画的歷史。

1933年。鲁迅写了《為了忘却的纪念》凭弔柔石、胡也频等被国民党捕杀的五位「左联」成员。

宣传部长李立三写信给鲁迅希望他用真名骂蒋介石,鲁迅拒绝说:「章很容易写但在上海就无法住下去。」

1936年,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终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在上海上万民眾自為他一个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民眾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

第一次从万国殯仪馆啟灵时的抬棺人共12人。分為左右两排,最前面的两个是巴金、鹿地亙,后面依次為胡风、曹白;黄源、张天翼;靳以、姚克;吴朗西、周;萧军(田军)、黎烈。葬於上海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於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著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復,主张宽容的人。」

关於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的严重气胸。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散、诗歌等。

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学有著深远的影响。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

1918年在《新青年》杂誌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

其后,鲁迅连续表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吶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随著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转向杂写作。鲁迅后期小说结集為《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名篇迭出。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

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后期作品则以借歷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容充裕、幽默洒脱,大异前期。

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等。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中国妇孺皆知。

鲁迅创了以论理為主,形式灵活的新体─「杂」,并将之扬光大。他的杂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风多变,誉之為「匕」和「投枪」(匕投枪一说於鲁迅《南腔北调集》中的《小品的危机》),深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代表作有《二心集》、《华盖集》等。

鲁迅散也有著重要的地位,主要作品结集為《朝花夕拾》和《野草》。前者以追忆儿时往事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代表作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野草》则以尼采式的散诗形式,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批判反思,反映了作者当时虚无主义的悲观心境。

语言色彩艷丽而冷峻峭拔,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意境晦暗幽深。对日后中国白话散诗的展有著一定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