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老友记
★导师为我指引
人生最好的事情,无非是有三两真心好友,一家温馨相处的家人以及一个能在关键时刻指导,提携你的恩师。
我很幸运,在前行的路上,我不断与这些最好的事,最好的人相遇。
提到对我演艺生涯起到关键作用的恩师,就不得不提徐庆东导演。
徐庆东导演的作品很丰厚,1997年拍的《大风堂》,1998年拍的《警坛风云》,2000年拍的《重案六组》,2001年拍的《生死锐变》,2002拍的《重案六组2》,2003年拍的《一双绣花鞋》和《无限正义》,2004年拍的《最高任务》,2005年拍的《无限生机》和《美味关系》,2006年拍的《诉讼风暴》,2008年拍的《重案六组》六组3,2010年拍的《重案六组4》……
在徐庆东导演这么多的作品中,基本上都会看到我的身影,而且,我几乎都是主创人员。正是因为有了徐庆东导演对我的这份赏识和信任,我的事业才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才能被这么多的观众所熟知。
徐庆东导演是我的伯乐、知音,也是最懂我的人。一次,记者采访徐庆东导演,让徐导评价一下我。
徐庆东导演说:“肯吃苦和悟性高是她最大的优点。王茜的悟性表现在她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表演者,演员有两类:一是能按照导演的提示完成表演,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能反着去演,导演让你哭,最后你却演出了笑,而王茜无疑是后者。在《缉毒英雄》中王茜有场戏很精彩,在目睹自己的昔日男友被毒枭打死后,她演出了一种欲哭无泪的悲痛,那种感觉非常准确,这是她自己设计的爆点。其实,王茜的女警察在这部影片中只是一个配角,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完全因为她在自己有限的戏份中注入了沉重的努力。”
徐庆东导演在我的生命中,就是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知音,他教会了我如何把握戏中角色的情感,教会了我如何去掌控角色,而不是被角色掌控。可以说,我能对自己的演戏有几分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徐导的栽培和启。
另一位不能不提的伯乐,也是我的挚友赵浚凯导演。曾担任过《亮剑》制片人的他,后来又执导了多部战争大戏,如《沧海》、《战士》等,已然成为目前国内战争戏的领军人物。我和赵浚凯导演认识的时候,是在2000年,那时候拍《重案六组1》,我是演员,赵导是《重案六组》的制片人,那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我和赵浚凯导演也是因为《重案六组1》而结缘。
当时是1999年,赵浚凯导演还只是电影学院就读的研究生,刚进海润公司不久,还只是做责编的工作。对于当时那段日子,他自己之后也是唏嘘感慨不已,“第一部戏有幸接触到摄制组的生活,对项目进行考证,从此以这个点出,做一个合作制片人,就是从《重案六组》开始的,就跟它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从1、2、3、4到今天一直在做制片人,《重案六组》对我来讲,就跟那天在《重案六组》4的开机仪式上,我说的一样,对我意义非凡,它既见证了我的成长经历,我也看到了它逐渐延续下来的魅力,是一个相互印证的过程。”
其实,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赵浚凯导演当时对我很宽容,做的许多决定,也是照顾了我很多。
《重案六组》第四部筹备的时候,赵浚凯把我叫到王佐,那时他正在执导《天阵》,开门见山,他让我做第四部的制片人,我犹豫,我应该去尝试制片人的工作吗?制片人听着好听,其实就是总经理、管家婆,除了工作计划、实际拍摄、拍摄周期、安全生产之外,全组百十来号人的吃喝拉撒睡都要管,如果干不好,丢人现眼不说,责任太大了!这时候,赵导给我沏上一壶大红袍,不慌不忙慢悠悠地说:“姐,你是个好演员、好编剧、好统筹,相信自己,大胆干!我给你做后盾。”
我头一热心一热眼一热,一茶缸子大红袍一饮而尽,二话不说回去就当起了管家婆。
我虽然和他无话不谈,尽管我内心一直都心存感激,但从没当面向他道谢,借此机会,弱弱地说一声:谢谢啊!
非常感谢这两位导师,是他们让我在演员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努力。
衷心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