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象棋七星
第八百一十七章象棋七星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
“七星聚会“是清代起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四大江湖名局之,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几乎都刊有此局,只是局名略有差异。在象棋排局中,“七星聚会“影响大,流传广,并被誉为“棋局之王“的“七星聚会“,亦名“七星同庆“、“七星拱斗““七星曜彩“,这局棋的棋图由红黑双方各七子组成,结局时又多以双方合计七子组成,所以又有“七星“、“七星棋“、“江湖七星“、“大七星“等名称。
“七星“,可有三种解释:一、南方朱鸟七宿中第四宿有七星之名。如《礼.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胄(二十八宿之一),昏七星中。“二、北斗七星。如《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三、此局棋,双方各有七只棋子,寓意当指北斗七星为是。
大型著名古局“七星聚会“的红方一路边兵有两种摆法:一种是红兵在一·四位,如《心武残编》、《蕉窗逸品》中的便是,另一种是红兵在一·五位,如《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象棋谱》中的便是,两种摆法在着法方面并无多大差异,只是前一种摆法的图势略为美观一点,着法也稍微复杂一点,民间棋局都是这样子摆的。
“七星聚会“构思精巧,陷阱四伏。乍一看,红方似有胜机,棋摊前的“初生牛犊“常因求胜心切,误中设局人的圈套,故江湖艺人多以此局为谋生的法宝。
“七星聚会“的图势美观严谨,着法深奥精妙,变化繁复多端,引人入胜,是一则车卒大斗车兵的高深排局,所以深得江湖艺人的青睐,并成为其谋生的法宝。研究这局棋,可以提高人们对车(卒)兵残棋的攻防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技巧。
此局名闻中外棋坛,民国初期,来中国弈访的国际象棋家丹麦人葛林瑞(Charls,Kln)爱好上中国象棋,颇感此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故参用国际象棋的型式和记录方法,罗列各类正劣变着达300多种,译成英文,于1916年在上海出版,并将这局棋译成英文单行本,介绍到国外。从而使此局的影响扩展到西方。
“七星古局“,各棋谱均有收录。由于着法编排古老,阅读不便,故而人民体育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由杨官璘等编著的《中国象棋谱》第三集在收入此局时,重新改编了着法,起了很好的进步作用。惜乎仍未能尽善尽美,历年来,各棋刊均有棋艺讨论意见提出。有关这局棋的所有文章中,最为全面完善的则是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由丁章照、杨明忠、陈建国编著的《象棋流行排局精选》(第31局),书中约有四万字介绍此局。笔者在整理此局时,以《中国象棋谱》第三集所编的此局着法为主体,参照各棋刊的讨论意见及棋友们和愚见之新现,以新编着法整理之,以期能有日趋完善之效焉。
考虑到“七星聚会“这一优秀的排局作品在海内外的影响,我国次举办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时,亦因此而将杯
赛命名为“七星杯“。
柳大华,中国象棋名手、象棋特级大师。武汉黄陂人,1950年出生。十岁开始学棋,擅长中局搏杀,招法凶狠,有“东方电脑“和“棋王“之称。1980年从胡荣华手中夺过了全国象棋冠军,终止了胡荣华“十连霸“的势头,1995年在北京创下了1对19人的蒙目棋最高纪录。1974年开始参加全国比赛,1978年获全国第三名,1979年获全国亚军,1980年获全国冠军,1981年蝉联全国冠军,两次获“五羊杯“冠军,1988年获“七星杯“国际邀请赛冠军,是第一、二、五、八、九届亚洲杯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获得1991年、1993年、1997年三届“银荔杯“冠军。
2006年8月9日上午,“浪潮杯“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热身赛,即柳大华盲棋表演赛一对五的比赛,最终落下了最后一粒子,柳大华以三胜一平一负的成绩同时战胜了25名网络业余选手。比赛中,柳大华镇定自若,背对着棋盘和选手们,细心聆听裁判报出的各组走棋,他稍加思索后报出对每盘棋每一回合的应对招数。整个盲棋表演赛过程中,双方落子节奏似乎超出人们在赛前的想象,很快一组业余选手就败下阵来。柳大师始终面对观众,表情并不丰富,但显得信心十足。赛后,大师表示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他说,“这个结果比我自己赛前的预测还要好,毕竟一人对阵五组,对精力消耗会很大。“有意思的是,柳大华在赛后认出25名挑战者中,除了一些网络象棋爱好者以外,确实有一些国内中象棋的高手,甚至是他自己认识的朋友。
在中国,盲棋有“四大高手“,柳大华被称为“四大盲棋之“。(另外3个人是:胡荣华、徐天红、李来群)不过随着岁数日益增大,已经很少下盲棋了。
柳大华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拉扯四个孩子,日子过的很艰苦。
大华的妈妈是一位勤劳贤慧的母亲,尽管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一家五口人的吃穿都得由她操持,但对孩子们下棋一事却最支持。
开始,由于她对下棋缺少认识,认为那只是玩玩,甚至担心孩子们学坏了。可当她现弟兄三个学棋后,不但家务活干得多了,而且个个在校是优秀生,她再也不反对孩子们下棋了。有一件事,尤
其使她感动。
一天晚上,大华跟两个哥哥去文化宫参加象棋表演赛,棋赛结束时,主办单位给每人一包点心,三人谁也没有舍得吃一块,原封不动地拿回了家,往妈妈面前一放,说:“妈,您吃吧,这是我们下棋挣的点心。“
妈妈从每个包里拿了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嚼着,她似乎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甜的点心。做妈妈的,还有什么比得到儿女的孝敬更香甜的呢?
可当她把目光一停留在儿子们身上,见每人穿的都是比较破旧的衣服时,不觉一阵心酸,心中暗想,穿这样的衣服,如何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象棋呢?想到这里,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她对儿子们说道:“就是不吃不喝,我也得给你们做身体面的衣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省吃俭用,柳大华的母亲节省下30元钱买了几米蓝灯芯绒布料,给每人做了身制服。穿上这身衣服,兄弟三个可就“体面“多了。每当外出表演,三人一色蓝灯芯绒制服,棋又下得好,特别引人注目,于是后来又有了这样的赞扬:“蓝灯芯绒弟兄三个,棋下得好厉害!“
由于妈妈的支持,大华和哥哥们在象棋训练班益鼓足了劲。
柳大华,作为中国象棋界的领军人物,带领着中国象棋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是世界象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林宏敏1959年11月生,浙江镇海人。 1972年在小学体育教师的推荐下进入市象棋少年训练班,并得到棋坛名手胡荣华、徐天利、朱永康和已故棋坛老前辈朱剑秋的传授和薰陶,棋艺迅速提高。马布局棋风稳健细腻,擅长先手飞相局、后手反宫马,中局善于运子取势,临危不乱。1977年进入上海市队,为上海队夺得四次全国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在全国个人赛中曾四次进入前六名,最佳成绩为1983年的第三名。曾获“恒顺杯““将相杯“、“龙江电工杯“等大师赛冠军,1987年获第3届“七星杯“国际邀请赛冠军。1998年随中国队参加第10届亚洲杯赛,为男子团体冠军队主力队员之一,同年获象棋特级大师称号。2004年再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3届亚洲杯赛,夺得男子团体冠军。
2003年象甲联赛,上海浦东队是当年的元老级队伍。经过几年的沉寂,在今年武汉团体赛上,由葛维蒲、宇兵、林宏敏、赵玮组成的上海浦东花木广洋队荣获冠军,顺利地拿到了明年象甲联赛的入场券。
大赛前半程,浦东队与河南队狭路相逢。赛后看来,这场比赛就是提前打响的冠军争夺战。林特大对河南武俊强那盘棋,对浦东队尤为重要。两队四台棋都拼得很凶,当时浦东队2和1负,成败就在林特大一盘!弈至中局,盘面逐渐混乱,林特大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计算能力,断定弃子成立,随后飞炮打十连紧手,过渡到残局后,对手应对得不够顽强,最终被林特大精彩杀人,浦东队得以全身而退。对火车头那场比赛,同样也是一场硬仗,当时各队进入冲刺阶段,胜负足以影响一支棋队的命运。与火车头队孙博一役,同样是中局弃子,双车马炮控制将门以后,对方难以招架遂主动认输,林特大中盘获胜。与此同时,一台葛维蒲大师也高奏凯歌,三、四台战和,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沪军的士气。
早在网上收看团体赛直播的时候,笔者就惊奇地现,林特大没有坐镇头台,而是“屈尊“打第三台。在接受采访时林特大表示,这只是一种策略上的安排。自己在整个比赛期间,有几盘赢棋没有拿下来,但是心态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一直比较放松,队友之间也没有相互埋怨,而且配合也很好,补位积极,谁要是形势落后,就会有另外的队员去积极争胜,扳回比分。抱着这样的心态,浦东队迈着稳重的步伐,一路直奔冠军而去。时隔五年,浦东队重返象甲,相信他们会在明年的联赛上有所作为。
于幼华1961年出生浙江省定海人象棋特级大师中国象棋特级大师。196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1977年于幼华获全国少年冠军,次年进入浙江省队,开始参加全国赛,1981、1987年获全国个人赛第六名,1990年获全国个人赛第五名,1994年获全国个人赛第三名。1995年起代表火车头队参加全国赛,当年即为该队夺得全国团体冠军立下战功。1997年获亚洲象棋名手赛冠军。2002年获全国个
人赛冠军。2003年于幼华获“五羊杯“冠军赛、世界象棋锦标赛亚军。2007年12月于幼华获届“来群杯“中国象棋名人战冠军,成为了我国位“中国象棋名人“。作为与赵国荣、吕钦、李来群同代的棋手,于幼华在棋场征战已达廿载,他各种近乎玩命般的凶悍招术,常常令一些大腕们头痛不已,屡屡受挫。2002年“拼命三郎“大器晚成,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003年获“五羊杯“冠军赛、世界象棋锦标赛亚军,2007年“拼命三郎“再度爆,获届“来群杯“中国象棋名人战冠军,成为我国位“中国象棋名人在中国象棋大师网观看完现场直播后感叹:“于从来就没有克星,他是杀手,可以杀死任何人!“在2012年4月底举行的第二届“周庄杯“海峡两岸象棋大师赛中,于幼华在比赛中手机连续两次响起,按照规则应该判负,但是裁判未予理睬,最终于幼华击败了中华台北棋手,后来台北棋手大度地放弃了申诉,此事才得以了结。一个大陆的特级大师出现这种情况,一片哗然,但也算是为于幼华近些年不如意的成绩上添加了“有趣“的一笔。
于幼华,1961年12月出生在浙江省定海县,与其他的象棋大师很早就接触象棋不同,于幼华第一次接触象棋已经11岁了,那时正值文革时期,整个社会都很混乱,学校已不能正常运转。他已经不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整天无所事事,由于家里弟姐妹比较多,父母为生活奔波,也就无暇顾及他。这时,邻居棋摊中的啪声深深地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放弃与小朋友奔跑嬉戏的时光,把全部聪明才智都集中到楚河汉界中。也许于幼华的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每盘棋不分出高下,决不罢休,慢慢地在千万盘的杀中,找到了赢棋的感觉,很快便杀遍整条小巷而没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