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2章 姜酒生产规模必须要扩大
十天后,就在王铮参加完四年级升五年级的升级考试结束之后,王铮安排自己的秘书马丽丽做的调查报告统计结果出来了。
下午四点,王铮回到家里,放下书包便开着车急匆匆得向酒厂的方向而去。
看着统计出来的结果印证了先前王攀义跟自己说的事情,王铮非常的激动,便赶忙拿着统计结果返回了桃花岭村。
王向忠一看,知道自己家酿的这个生姜酒可是个宝贝,下一步这销路肯定不愁了,所以扩大生产规模成了要的工作。
现在是阳历的七月初,公司这边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情,收购生姜还要等三个月的时间。然后王家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修牟汶河源头湿地公园和在大寨乡南仓峪村、仙女庙村建一个更大的酒厂。
湿地公园这边现在是安排刘灿堂、刘灿路兄弟两个负责的。然后酒厂那边,王向忠则亲自出马。
王向忠对生姜酒厂寄予了厚望。
郑王庄村的那个生姜酿酒厂,现在月产量是六十吨,需要消耗生姜一百八十吨。扣除成本,郑王庄村的生姜酿酒厂,一个月的净利润就是一百八十万!
而郑王庄村这个酒厂的投资,总共也才一百多万而已!这点投资,一个月不到就回本了。
一年下来,郑王庄村的生姜酿酒厂净赚两千一百六十万,都快赶上去年王家生姜卖给肖成强赚的钱了。
而且,搞酿酒厂和单纯的收购生姜绝对是不一样的。有了酿酒厂,王向忠和王铮可就被人称为农民企业家了,而收购生姜,无论他们家冷库有多少,收购生姜的规模有多大,王向忠和王铮也只不过被人看作是个农民二道贩子。
南仓峪和仙女庙村那边的酒厂大约需要两个多月以后才会建成投产,这个酿酒厂的生产规模是郑王庄村那边那个的五倍,也就是说,将来这个酒厂投产以后,一年就会为王家带来一个亿的纯利润。
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王家现在一年能收购上来的生姜数量,大约在十万吨左右!而两个酿酒厂一年消耗的生姜,也才只有一万多吨而已!
当然了,因为今年王向忠跟肖成强还有供货合同,所以除了扣除明年生产需要的一万吨生姜以外,其余的生姜还需要全部卖给肖成强。
然后今年王向忠和王铮商量着,从肖成强手里今年赚他个七八千万,然后下一步就可以考虑继续建生姜酿酒厂的分厂了。
要想靠着姜酒财,这产量必须要及时跟上去。
王向忠和王铮商量,等生姜收购完了之后,肖成强把货款打到公司的账上之后,下一步就要继续建更大规模的生姜酿酒厂。
王家光在大寨乡的生姜种植基地就有年产十万吨生姜的规模了,所以下一步王家的酿酒厂最少也要有年消耗十万吨生姜的能力。
十万吨生姜,按照现在的酿酒配方,大约可以生产三万三千三百吨生姜酒。现在王家每生产一斤生姜酒就要赚十五块钱,那么生产三万三千三百吨生姜酒,则最少要赚十亿!
明年,也就是1996年,估计王家生产的“赢天下”牌生姜酒的产销量,就会达到三万三千吨,而盈利,则会达到十亿!
生产生姜酒,要比直接将生姜卖给肖成强,多赚十倍!
而且,现在因为要打市场的缘故,生姜酒的定价偏低,还有很大的提价空间。当明年王家的酿酒厂规模达到年产三万三千三百吨的时候,生姜酒价格每斤提价一块五毛钱,王家公司的利润就增加一亿。
这些账都好算,所以王向忠对于开酿酒厂的兴趣,一下子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投资项目。
实际上1995年王家投资的项目除了湿地公园和酿酒厂以外,方志坚正在桃花岭村南岭搞大棚蔬菜的实验,而赵方路则在苹果园那边研究如何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统筹协调展,形成生态农业。
不过,方志坚和赵方路的项目投资都比较小,只有二三十万的样子,比起湿地公园和酿酒厂的投资,实在是不值一提。
郑王庄村那边的生姜酿酒厂的生产规模是年产720吨生姜酒,然后投资时一百万。而仙女庙和南仓峪那边的生姜酒厂的投资总额则是五百万。
王向忠和王铮商量着,下一步1996年的时候,要继续扩大生姜酒的生产规模,这个投资建厂的总额,至少在五千万以上。
也就是说,1996年,王家的生姜酒生产规模就要达到三万三千三百吨以上,把大寨乡生产的全部生姜全部消耗掉。
有了初步的计划之后,下一步就是选址建厂了。
其实在选址这个问题上,王铮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打算借着明年生姜酒扩大生产规模的契机,然后将前世自己记忆中鲁中钢铁厂97年以后大展所占的钢城县的地全部都占过来。钢城县地处山区,地势平坦适合建厂的地方并不多,如果自己把所有适合建厂的地都给占过来,然后下一步鲁中钢铁厂在钢城县就没了展空间。
王铮的想法很单纯,钢铁厂是污染企业,我绝对不会让你像前世那样搞得规模那么大,结果还赔钱那么严重。你就老老实实得给我展精品钢,做好环境保护,处理好三废,我绝对不找你麻烦。要不然……哼哼,到时候绝对让你在钢城县过不下去。
本着这个想法,王铮便根据前世的记忆,在钢城县地图上面画了十个圆圈,交给王向忠。然后,王向忠拿着王铮圈好的地图,便去找钢城县的书、记郑华去了。
郑华一见是财神爷来了,高兴地将王向忠让到了办公室里面。
听完了王向忠的话,郑华当即拍板,表示县里百分之二百地支持王向忠的投资。
对于王家的投资,县里是绝对欢迎的。三个月的时间厂子就建成投产,完了之后第四个月就有效益,县里接着就有税收,这样的投资,哪个书、记要是不支持的话肯定是脑子有问题了。
1996年投资建厂的厂址选好了之后,王家立马便安排人拿着手续到十个分厂厂址进行前期的地上附着物赔偿工作,接着便开始拉院墙把地都圈了起来,就等着今年把生姜都卖了,资金到位之后,开始建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