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天下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解决灾情

第二百九十五章 解决灾情

第二百九十五章 解决灾情

河东的灾情远远比想象中的严重,仅仅两天时间,从河东各地逃到关中的灾民已经超过二十万人,他们几乎是本能地向大唐的心脏长安汇聚,仿佛只有那里才有他们生存的希望。

长安、万年两县准备的粥棚和帐篷根本无法满足灾民的需求,饥饿的灾民们开始向长安城内冲击,尽管朝廷官员们的意愿是将灾民们留在城外,但十几万灾民还是突破城门士兵的阻拦,涌进了长安城。

长安城内的秩序大乱,紧靠明德门的几个坊,安义坊、保宁坊爆了打砸抢事件,饥民们砸开粮铺、菜店,哄抢粮食和一切可以吃的物资,十几名店铺伙计和饥民在哄抢中被踩踏致死。

紧接着,浩浩荡荡的饥民们向粮食最集中的西市进了,这时,驻扎在皇城内的金吾卫、千牛卫、万骑营、龙武军等数万军队出动镇压饥民们的暴乱,长安各个坊门紧急关闭,十几万饥民和军队在朱雀大街上爆了冲突,骑兵们用棍打,用鞭抽,甚至用刀砍矛捅,无情地镇压着手无寸铁的饥民。

朱雀大街上到处是四散奔逃的难民,他们惊恐万分、哭声震天,母亲抱着孩子们在墙边哀哀哭泣,白苍苍的老人跪在军士们面前苦苦哀求,朱雀大街上血流成河,混乱不堪。

兴庆宫,数百名大臣跪在宫门口请愿,恳求圣上开仓赈灾,在大同殿内,李隆基正和李豫、李林甫、杨国忠、张筠、王珙、杨慎衿等一班重臣商量着赈灾事宜。

“陛下,现在平准署的粮食还有三万石,在饥民尚没引粮价暴涨之前,我们必须要最快速度地赈灾,平息恐慌,否则恐慌传播到长安居民中,那就会引粮价的飞涨,情况就严重了。”

李林甫正紧张地给李隆基提出建议,他的身体就仿佛在走过山车,前些天刚刚好转一点,可这两天又急转直下,卧床不起,但今天情况紧急,李林甫只能强撑病体来向李隆基出谋划策,他太了解这位大唐皇帝,只有他才能劝服李隆基做出正确的抉择。

李隆基一声不吭,他背着手站在陇右的地图前,目光注视着那片被皑皑白雪覆盖雄伟高原,那是他的梦想,百年来,大唐和吐蕃一直就被战争和妥协胶着,大唐永远处于被动,吐蕃打累了,便来缔结合约休息,休养好了,又撕碎合约继续战争,掳掠唐民和物资,强占土地,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高宗、武后、中宗、还有他的父皇和他自己,都在一个被动的怪圈中轮回,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天幸吐蕃赞普死在石堡城之战中,年幼赞普无法控制局面,使吐蕃生了争权的内乱,正如哥舒翰说的那样,不抓住这次机会,总有一天吐蕃人会卷土重来。

李隆基攻打吐蕃之心已如铁石,不可逆转,河东灾民的事件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心。

“朕想知道,赈济这些灾民究竟需要多少粮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朕的陇右战役?”

李隆基声音很冷淡,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不需要去考虑如果赈灾,他只需要结果,他只需要手下的大臣告诉他该怎么解决问题。

“陛下,河东及河北南部的灾民有百万之众,逃进关中的灾民已超过二十万,还在源源不断涌来,这次灾害至少要持续到六月夏粮收获时,臣计算一下,最少需要五十万石的赈灾粮,才能应付整个灾荒,逃进关中的灾民也需要二十万石。”

“不行!太多了。”

李隆基恼怒地打断了李林甫的话,上次开会军粮本来就不足,拿出十万石赈灾他都嫌多,现在要他拿出二十万石甚至五十万石粮食,怎么可能!

“陛下请息怒,臣有两个解决的方案,既能保陇右战役如期进行,又能保灾民得到救济。”

李林甫的这句话使李隆基的脸色缓和了一点,“相国请说!”

李林甫稳定了一下身体状况,徐徐道:“第一个方案是动员关中各田庄捐粮,臣有统计,关中五百余个田庄历年积粮加起来,至少在三百万石以上,也不需要他们全部捐献,只要把陈粮拿出来便可,那至少也有百万石,当然,臣也知道上次开会定下来是购买,但这购买也需要时间,为了争取时间,可用先货后钱的办法,或者先从各大柜坊借钱购买,等各地方的钱到了后再还给柜坊,这样,至少可以先得到一部分粮食,缓解饥民灾情。”

李隆基点了点头,不愧是李林甫,方案很实用,他想了想道:“朕可以命各亲王带头卖粮,先货后钱估计不行,从柜坊借钱是个好办法,相国请说第二个方案。”

李林甫见李隆基同意他的方案,不由精神一振,连忙道:“老臣的第二个方案便是要防止关中饥民暴乱,正好可以将他们遣送去安西,可命沿途官府安排遣送,与其让他们坐在长安等赈济,不用让他们边走边赈济,这样长安灾民减少,暴乱的危险也消除于无形,更重要是可使关中的局势迅速稳定下来,不至于影响到陛下的陇右战役。”

李林甫这个方案一出,不仅李隆基认可,几个重臣也一起赞同,陈希烈道:“陛下,这是一箭三雕之计,臣深为赞同。”

储君李豫也欣然道:“臣孙也赞同,但需多派人手在沿途帮忙,多送草药,防止灾民毙命中途。”

对于李隆基,最关键是不能影响到他的陇右战役,只要保证这个前提,他什么都好说,这样也好,把灾民遣送走,也省得让他心烦。

“李相国的方案朕准了,另外,李庆安所请调国子监学生和各地官员赴安西一事,也一并办理,可命国子监学生沿途照顾灾民,也算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还有安西军赴河西迎接移民地请求,朕也批准了。”

李林甫趁热打铁,急忙道:“这两个方案的前提都是要先稳住灾民,恳请陛下答应,紧急调平准署的粮食赈济灾民,防止事态严重。”

“准奏!”

众臣慢慢退下去了,李隆基却叫住杨国忠。

待大臣们走尽,李隆基才问他道:“朕听说你侄儿杨旺昨夜被人害了,这是怎么回事?”

昨天晚上,鸿胪寺典客署署令杨旺去咸阳一家有名的兵器作坊办私事,回来时遇到了一群年轻力壮的饥民,他出言不逊,被愤怒的饥民们拖下马打死,至今凶手无从追寻。

杨铦听说儿子被杀,一病卧床不起,杨家上下愤怒异常,纷纷给杨国忠施压,命他查出凶手偿命。

杨国忠反复询问逃回来的杨旺的随从,只说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年轻灾民,个个身材魁梧,在拦路抢劫过往行人,正好被杨旺碰到了,可那群灾民长什么样子,随从根本就没看清楚,至于杨旺去咸阳刀剑铺做什么,随从们也茫然不知。

这件事让杨国忠头痛不已,其实他也不想管此事,最近事情多如牛毛,他哪有时间过问这件无头案,只是迫于家族的压力,他不得不查。

“陛下,杨署令在城外遇到了灾民,生了肢体冲突,不幸被灾民伤了性命,城外灾民有二十万人,臣也无从着手调查。”

杨国忠不敢多说此事,杨旺去做什么私事原因还没有查明,只听说杨旺这两天和大食人接触颇密切,好像还得了大食人的金子,虽然杨旺是典客署,和大食人接触是他的职责,但杨国忠却从黄金一事觉得里面恐怕另有隐情,他担心一旦事情闹大,结果查出对杨家不利的事情,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他尽量低调处理此事,甚至不敢告诉贵妃,不过李隆基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却让他有些疑惑。

李隆基也只是随口问问,他留下杨国忠意不在此,他叹了一口气,便转换了话题,“河东灾民一事让朕心中很乱,也让长安人瞩目,把这件事解决好了,是一件很得民心之事,鲜于仲通虽然是京兆尹,但朕担心他不熟悉长安情况,压不住局势,李相国的身体看来真不行了,朕不忍他劳累,所以朕想让你来全权负责此事,就按照李相国的方案,干干净净地将灾民送走,另外你是吏部尚书,调配官员也是你的事情,这件事事关重大,朕不希望你把个人恩怨带进来,你明白吗?”

杨国忠明白李隆基的意思,要把李林甫的功劳夺过来,争取民心,建立威信,同时不准他刻意刁难安西调官员一事,杨国忠心知肚明,这就是他要接替李林甫的先兆了。

杨国忠大喜,连忙躬身道:“臣遵旨!”

兴庆宫的决策最终给了难民们一线生机,中午前,大量的官员和杂役在朱雀大街上搭起了数十个粥棚,同时长安和京兆府各县都纷纷搭起帐篷,架锅熬粥,难民们激愤的心情终于平息下来,军队也撤回了驻地,只留下金吾卫的数千士兵负责维持秩序。

很快,一些长安富户也开始跟随官府赈粥,江淮将调百万粮食进京的消息也传遍了大街小巷,长安几乎失控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了,上午刚刚涨了三十文钱的米价迅速回落,各个坊门也陆陆续续开放,长安民众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

中午刚过,李庆安的车队从纷乱的明德门中驶进了长安城,马车行进速度异常缓慢,四周挤满了得到赈灾,出城寻找家人的难民,马车里,李庆安正在考虑安西的各种安排,他先将面临移民的大量到来,按照原计划,今年的这批移民将全部迁移到碎叶,可先在金满县附近休养两个月,再去碎叶,将在碎叶一带建立五个县,他已经命伊吾军兵马使杨再成率军下河西走廊,沿途保护移民,防止被羌胡所扰。

对于安西来说,要命的问题同样是粮食,军粮、民粮,还要动对吐蕃战争,以及攻打吐火罗的准备,以安西现在的资源,就算征用牧民的牛羊,也无法支撑这么多的大行动,他必须要先解决了粮食问题,才能动吐火罗战役。

李庆安轻轻揉搓着太阳穴,其实他已经有了一个方案,只是这个方案的条件还不太成熟,需要慢慢地完善。

他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的信度河流域一带,这一带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盛产粮食,大食的势力已经侵入这一带,建立的信德和旁遮普两个总督府,但还远远没有站稳脚跟,怛罗斯战役后,呼罗珊兵力不足,必然会从这两地抽兵回去,再加上和唐王朝签订了和解协议,大食应该不会过多驻防这里。

但这并意味他李庆安就会立刻攻打此处,这就是条件不太成熟的原因,他不能几头同时作战,须一步一步来,但这里的粮食确实可以解决安西的燃眉之急,他要让大食人心甘情愿地将信度河粮仓里的粮食奉献给安西。

这时,马车震动一下停了下来,打断了他的思路,李庆安拉开一点车帘,马车已经进了城,正在朱雀大街上,外面到处是喧杂的人声,只听车外亲卫禀报道:“大将军,是安禄山,他想见大将军。”

“嗯!让我下马车。”

李庆安下了车,只见对面同样驶来了一队车马,数百名骑兵护卫着一辆马车,车队已经停下,肥胖的安禄山从马车里下来,老远便笑道:“大将军,我要多谢你的火雷配方了。”

李庆安在李隆基的要求下,在前天给了安禄山一份火雷配方,但里面的一些东西极难弄到,比如高昌的高度酒,北庭的轻质火油,朔方九原的黑石木等等,没有一两年的时间,安禄山休想弄齐这些配料,至于配料弄齐后能不能成功,那就和他没有关系了。

这个配方他同样通过赵鑫给了大食人一份,但愿他们能够成功,看得出安禄山的心情异常喜悦。

李庆安拱手回礼笑道:“彼此都是唐军,这是应该的,安帅不用客气了,安帅这是何往?”

“呵呵!我要回范阳了,我也要打仗,得回去准备,大将军也要提前回去吧!”

安禄山这话倒没说错,李庆安原本要在长安呆两个月,但因为对吐蕃战役一事,使他不得不改变计划,提前返回安西,他点点头笑道:“准备月底就动身,没办法,我们都是劳碌命!”

安禄山大笑,“我劳碌一点无妨,可大将军是新婚啊!就这么抛下新婚娇妻回去,大将军不害怕吗?”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安帅以为我怕什么?”

“哈哈!没什么!我不能参加大将军婚礼,特备了一份薄礼,已经派人送去独孤府,我就祝大将军早得贵子了。”

“多谢安帅,希望我们以后合作愉快!小弟就不远送了,祝安帅一路顺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