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危机初现
第三百一十九章 危机初现
安西的吐蕃战役很早便结束了,当哥舒翰还在围困星宿堡的吐蕃残军时,李庆安便已经在真珠河一个叫离河镇的地方视察大食第四批粮食的转运了,这也是最后一批粮食,从五月到九月,大规模的粮食运送终于接近了尾声,大食为换回三万名战俘,一共向安西唐军支付二百五十万石粮食,在八月底时已经交换完毕,三万战俘已经全部释放,而二百五十万石粮食大部分都储存在俱战提,正从那里转运回碎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初,二百五十万石粮食也转运完了一半,按照唐军的计划,要在年底河流结冰前,将全部粮食都运回碎叶。
这些粮食从俱战提上船,沿真珠河逆流而上,再从一条通往热海的支流运到碎叶大仓库,而真珠河和这条支流的交接处便是离河镇,这是一片低缓的丘陵区,覆盖着大片森林,在唐军占领碎叶前,这里只生活着极少量的突厥人,但随着唐军逐渐向西展,对真珠河的水运作用增强,这个中转点也渐渐变得重要起来,五月时,一支约三千户的汉人军户移民迁移到这里,他们便在这里开垦土地、建设家园,逐渐很快形成一座新城镇,因这条支流叫离河,因此这座城镇便叫离河镇,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安西军便从三千军户中招募了三千余子弟兵长驻这里,又从碎叶派来一千军,一共四千军,组建成了离河军。
离河军的兵马使叫贺求胜,是一名只有二十八岁的年轻军官,出身安西军户,虽然年轻,但他却有八年军龄,最早便是李庆安斥候营的士兵,参加了小勃律战役和石堡城战役,后来又成为李庆安的亲兵,累功提拔为中郎将,负责镇守离河镇,除了他以外,还有一名同样年轻的官员,叫苏翼,他只有二十九岁,出任离河镇移民支使,苏翼是陇右人,出身贫寒,是一个小县的主簿,这次朝廷抽五百名官员来安西协助移民安置,他也是因为没有后台背景而被选中,移民支使实际上就是新官府的筹建人,按照碎叶的计划,离河镇在三年后将改为离河县,届时,苏翼便是第一任县令。
或许都是年轻人的缘故,两名一文一武官员相处还算融洽,今天李庆安来视察离河镇的粮食转运情况,两名官员便是他的陪同,陪同李庆安一同视察的,还有一名监察支使,从安西监察署派来监察粮食储运情况。
这几天离河镇格外热闹,随着又一批粮食到来,随船而来的纤夫和船夫有数千人之多,近千艘满载粮食的平底船停靠在岸边,其中有两百艘船的粮食要留在离河镇,镇子以北有十几座巨大的粮仓,可以储存五十万石粮食,纤夫和船夫正忙碌地从船上卸载粮食,李庆安从一队队马车中走过,他见贺求胜一直心事重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便笑道:“有什么心事就说吧!别憋在心中。”
贺求胜身材不算很高,但长得却异常壮实,他红着脸期期艾艾道:“大将军,我想调离此处?”
“为何?刚才你们还说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很有挑战,怎么现在又想调离了?”李庆安笑着问道。
“那是他说的,我可没说。”
贺求胜瞥了一眼苏翼道:“在这里我觉得没劲,我恳求大将军调我到北庭或者疏勒。”
“为什么想去疏勒?”
“我猜大将军下一步要打吐火罗,我想在吐火罗立功。”
“你倒是很有眼力嘛!居然知道我要打吐火罗,不过我的回答可能会让你失望,没有特殊情况我不会轻易调离一名大将,而且离河军刚刚组建才半年,如果把你调走,这对离河军的建立会很不利。”
李庆安见他一脸沮丧,便笑了笑,指着几座大仓库对他道:“你已是八年老兵,应该知道这几座粮仓的重要,除了北方的敌人,任何敌人来进攻碎叶,先就是占领这些粮仓,而你们离河军便当其冲,离河镇战略地位之重要,我不说你也清楚,为什么让你来镇守这里?你考虑过没有,我也不瞒你,我是考虑了很久,才把你调来这里镇守,因此你是久随我的心腹,由你镇守在这里,我才能放心,但我却没想到,你居然不想干了?”
说到这,李庆安的口气渐渐变得严厉起来,“如果你不想干,就给我写书面请求,我会换人来镇守,如果你要在这里干,你就给我提高警惕,一时一刻也不准懈怠!听见没有?”
贺求胜满脸羞惭,其实他本来没有什么调走的念头,但前些天,他听说和他一样资历的张永庆在于阗阻击战中立下大功,被提拔为将军,他心中有些不平衡了,在这里,他几时才有立功的机会?今天他想趁李庆安视察离河镇的机会提出调动要求,不料却被李庆安狠狠训斥一顿,令他羞愧难当,低下头一句也说不出来。
李庆安见他知错,便口气缓了缓,拍拍他的肩膀道:“我知道你是想立功创业,我能理解,但你现在的职责也极为重要,如果有敌军探子潜进粮仓,放起一把火来,我们几十万石的粮食就将毁于一旦,这对安西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因为我知道你能保护好这座仓库,所以我才会选你来这里镇守,好好努力,多培养一些得力手下,以后我一定会给你机会。”
李庆安的驭下手段,作为当事人贺求胜没有感觉到,但让旁边的文官苏翼感慨万分,他作为一个底层的小官还是第一次接触安西之主,李庆安的年轻固然让他惊讶,但李庆安对手下的这种严厉和宽容却更让苏翼感动,而且他对自己也是一样善待,肯定自己的努力和功绩,不需要说任何阿谀奉承的话,这他和从前的上司完全判若两人,竟让苏翼生出一种愿为李庆安效劳的念头。
苏翼原本是因为没有后台背景而被迫来安西,在他看来,来安西和流放无异,只想着做几年后便想法子调回去,但安西官场的活力和清廉却让他大为惊讶,而且很多制度规矩也让他感到公平,比如说,他奉命在离河建镇,然后将在三年内逐渐建设为县城,而他的任期是五年,也就是说,他将是第一任离河县县令,这就给他一种莫大的成就感,而不是他辛辛苦苦建镇,最后县城建好,却让别人来当县令,正是这种成就鼓舞和制度公平使他拼命工作,今天,当他第一次接触到安西的最高权力者后,他便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把妻儿都接到安西来,长期为安西效力。
或许这就是一种领导人的气质,这种气质会随时随地改变他周围的人,给他们一种启示,给他们一种信仰,这对李庆安是一件极为平常之事,平常得他自己都毫无察觉,但他却改变了苏翼的一生。
这时,一匹战马从远方奔来,一名骑兵在马上大喊:“大将军,碎叶急信!”
李庆安见马上骑兵挥舞着一只红色的竹信筒,他心中也不由暗暗吃惊,这表示十万火急的重要之事。
他快步走上前,从士兵手上接过了信筒,信是从碎叶转来,李庆安快速打开信筒, 从里面取出了信,他愣住了,信竟然是皇储李豫写给他的亲笔信,当他看完信的内容时,他的眼睛猛地眯了起来,握紧的拳头将这封信捏成了一团。
他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了。
甘州,一队十几人的骑士飞驰而过,张掖已经远远被他们抛到了脑后,这队骑士毫不犹豫地向前奔驰,在队伍最前面是一名宦官,他满脸沙尘,疲惫不堪,但他却不能半点停留,他所担负的使命在不断催促向前奔驰。
这名姓夏的宦官来自至大明宫,他的目的地是千里外的的沙州,他奉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命令,去给住在沙州的庆王送一份密旨,密旨当然不是他能看的,但李隆基将密旨交给他时的反复叮嘱,让他感觉到了这份密旨的重要。
他不敢有半点懈怠,一路快马疾奔,前面山崖上隐隐出现了一座戍堡。
“夏公公,我们去戍堡住一晚吧!”
护送他的张侍卫长大声建议道:“张掖守军不是说了吗?我们最好不要走夜路,可能会遇到马匪。”
夏宦官看了看天色,现在离黄昏还有一段时间,而这里离沙州已经不远了,还有五天的路程。
“现在休息太早了,我们再行一程,前面应该有歇脚处。”
夏宦官不肯休息,众骑士不得不护卫他继续前进,又奔驰了大半个时辰,天色渐渐地暗了,但他们始终没有再找到一户人家,或者一个帐篷,到处是茫茫的草原,他们有地图,知道大约再向前走四十里,便到了甘州和肃州的边界,那里有一支军队驻扎,叫健康军,但他们的马已经疲惫不堪了,拼命打着响鼻。
“夏公公,我们还能忍一忍,但马已经不行了,怎么办呢?”
张侍卫长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埋怨,他们都是宫廷中养尊处优的人,哪里吃过这种苦,刚才如果听他的,现在他们已经在喝酒吃肉了,但夏公公可是圣上身边的人,尽管他心中不满,可还是得忍住。
夏宦官也感觉到马不行了,他心中也有些后悔,但脸上却不表露,他打手帘四处看了一圈,忽然现西北方向有一片黑影重重,似乎是一片森林。
他立刻手一指道:“去那边休息两个时辰!”
众人向西北方向奔驰了五里路,果然是一片小小的黑松林,独孤地矗立在河西走廊的草原之中,众人也无心去探查了,黑松林只有一两百株树木,不会隐藏着什么危险。
众人纷纷翻身下马,进松林里找地方休息,松林中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床榻,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阵叶,干燥而柔然,众随从都累坏了,喝几口水,吃两口干粮,胡乱给马喂点草料和水,便倒头酣然入睡。
夏宦官忧心忡忡,不时将手摸向怀中,那里有他此行的任务,李隆基的一份密旨,唯恐它有半点闪失。
这时,天色已经黑尽了,夜风加大,呼呼地穿过松林,出一种仿佛女人低吟般的怪声,令人毛骨悚然,草原上寂静的可怕,乌云密布天空,天上看不见一丝星空,在黑压压的乌云垂压下,草原显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荒凉和孤寂。
虽然说是休息两个时辰赶路,但众人都已经疲惫不堪,连夏宦官也睡着了,忽然,他蓦地坐起来,一种怪异的声音将他惊醒了,他凝视侧耳又听了听,脸色略略有些变了,连忙推攘身边的侍卫,“大家快醒醒!快点!”
众人从睡梦中被推醒,眼睛里都显得有些茫然,不知生了什么事?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众人都不说话了,连呼吸也摒住了,半晌,众人惊得跳了起来,“是马蹄声,密集的马蹄声,至少有几百人向他们这边奔来。”
这时,出现了一片黑影,确实是骑兵队,至少有三四百人,他们出怪异的尖啸声,仿佛狼群现猎物一般,向黑松林疾奔而来。
“大家上马快逃,是马匪!”
张侍卫长急声大喊,夏宦官慌了手脚,几次上马却没能踩住马蹬,最后被两名侍卫扶上马,他们打马便逃,但是有点晚了,一支箭凌空射来,正中一名侍卫的后颈,一声惨叫,士兵翻身落马。
众人吓得魂飞魄散,他们虽是羽林军,却个个出身富贵,在长安一贯是威风八面,死亡离他们是极为遥远之事,现在却有人死了,他们胆都吓破了,四散奔逃,也没人顾得了夏宦官,现在逃命要紧,马匪们异常凶狠,他们追击迅猛,将侍卫们一一射死,一个都不放过,夏宦官也被一箭射中后背,摔下马来。
这时,一名身材魁梧的马匪奔至近前,翻身下马,伸手便向夏宦官怀中露出半截的圣旨抓去,夏宦官已经不行了,他死死按住圣旨,低抖着声音道:“这是皇帝陛下的旨意,你们不能动!”
他话音刚落,那马匪头子却一刀插入他的心脏,夏宦官惨叫而死,马匪领夺过圣旨,打开看了看,他点点头,将圣旨揣进怀中,一摆手道:“我们走!”
他的打扮虽然是羌胡,说的却是一口纯正的汉语,他们将尸体搬上马,如一阵狂风般向北方飚去,片刻消失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几天后,李隆基的密旨出现在了李庆安的桌上,此时,李庆安已经从碎叶赶到了龟兹,李豫的报信告诉他,李隆基已经决定封庆王琮为安西节度使,而他李庆安任安西大都护,只管政务,不再掌握军权,但李隆基不敢明着夺权,而是密旨给庆王,让他联系安西大将,伺机夺权。
这份密旨已经被李庆安得到了,旨意中的内容让他极为震惊,不仅是要尽夺他的兵权,而且还要在夺权后将他押解回长安。
‘若事急,可就地处斩!’
这是李隆基密旨中的最后一句话,李隆基竟是要杀他了,比对付王忠嗣还要凶狠,好歹王忠嗣和皇甫惟明都是在贬黜一年后再秘密处决,而对付他李庆安却连最后的虚伪面具都不要了。
李庆安不由一阵冷笑,所有的人还真以为李隆基是要把他留给太子呢!甚至连李豫都相信了,或许李隆基有过这种打算,但现在他没有了,他确实没有冤枉自己,他李庆安已经有了强烈的野心,只不过,李隆基不是因为他有野心而杀他,而是要抢夺他的女人。
他是大唐皇帝,他怎么能容忍一个臣子抢走他看上的女人呢?这就是他要杀自己的理由,很简单,所谓普天之下,莫非子民,他李庆安立下再多的功又有什么用?不肯把女人给他,就是死路一条。
这时,严庄一瘸一拐地快步走进来,道:“大将军,你找我吗?”
李庆安把密旨递给了他,“你看看吧!”
严庄上下匆匆看了一遍,不由脸色大变,尽管他想到会有这种可能,但他没有想到,竟来得这么快,吐蕃战役刚刚结束,李隆基便下手了。
“大将军,你....准备怎么办?”
严庄问得很犹豫,他想知道李庆安到底有没有下定决心,李庆安背着手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窗外,尽管他不想面对,但事到如今,他已经无路可走了,就算他逃亡西方,新任安西节度使也一样会把他抓回来,李隆基已决意杀他,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我现在还能怎么办?”
李庆安的语气有一种苦涩,道:“我原打算不停地动战争,让他下不了这个决心,但我还是低估了他杀我的决心,或许在长安他就想杀我了,亏得哥舒翰救了我一命。”
严庄也听出了李庆安的决心,他再不犹豫,便道:“大将军不用急,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一步,既然他是用密旨给庆王,那说明他还是有点投鼠忌器,既然如此,我有一计,还能给大将军争取至少半年的时间。”
李庆安蓦地回身,大喜道:“先生请说!”
严庄轻捋鼠须阴笑道:“此计还是落在庆王的身上,大将军不妨给他个假圣旨,等他回了信,将他的回信改掉,就说此事机密,已有眉目,不能打草惊蛇,慢慢动手,然后再把庆王搬回龟兹,这样就表示庆王已经按旨意行事了,这样一来一去,再加上庆王行事的时间,这样一来至少就半年过去了,那时大将军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此计果然高明!”
李庆安拍腿赞道,但他眉头随即一皱,心中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就不必杀使者了,现在使者都死了,这又怎么交代?
严庄明白李庆安心思,他微微一笑道:“这很容易解决,在庆王的信中再添一句,就说身边没人,把侍卫和夏公公都留在身边了,然后再让边令诚去一封信,这个漏洞就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