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天下 > 第三百六十六章 飞援潼关

第三百六十六章 飞援潼关

第三百六十六章 飞援潼关

李庆安率骑兵队在朱雀大街上疾奔,马蹄声如雷,早有骑兵在前面开路,大声叫喊道:“前方人等赶快散开,大军有紧急任务出城!”

朱雀大街上的行人纷纷向两边躲闪,他们望着狂风一般的安西军从眼前飞掠而过,那 种惊天动地的气势,吓得行人们纷纷掩面不敢正视,待大军远去,他们这才议论纷纷,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骑兵队一直冲到城门口才缓缓减速,依次通过城门,当李庆安出现时,早已等候在城门边的崔光远立刻大喊道:“大将军,请留一步!”

李庆安放缓缰绳,上前笑道:“光远兄,可查到什么情况?”

崔光远上前拱手道:“时间紧迫,我也只是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安禄山在关中大约有七八处庄园,每一处占地规模都不小,有雇工及奴隶数百人至千人不等,现在知道的情报只有这么多,我会继续收集,到明天可能就会详细了。”

“很好!你若收集到详细情报,可与南霁云将军联系,他会以最快速度把情报传送给我。”

“卑职遵令!”

李庆安见他欲言又止,便笑道:“还有什么事吗?”

崔光远摇了摇头,“没有了,祝大将军一路顺风。”

“那好,我也希望听见你高升的消息。”

李庆安一抱拳,调转马头,向城门外疾驶而去,崔光远望着安西骑兵们远去的背影,不由自言自语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知我崔光远几时才能披上黄金甲?”

一个时辰后,政事堂在李豫提议下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地点设在东宫,政事堂的成员皆赶去了东宫。

几名宦官正在紧张地布置会场,李豫心中有些紧张,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今天这个会议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东宫将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军队,在大唐军制中东宫六率府也是对应的军事机构,有相应的兵员,服从东宫的指挥。

但事实上,李隆基极为忌惮东宫拥有军队,使东宫六率府仅仅只是一个虚名,不仅一兵一卒没有,甚至连相应的将领也没有设置,即使有军队,也是在李隆基的严密掌握之下。

而今天李庆安提议以东宫的名义募兵二万人,这就意味着李豫在通往皇位的道路上又拥有了一座坚实的基础。

今天他将开创大唐前所未有的先例,第一次使东宫正式拥有军队,这时,一名侍卫带着南霁云匆匆走进了东宫。

李豫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像盛水一样,先需要一个容器,这种容器不仅是需要得到名正言顺,同时募兵的钱粮也要有保证,更重要是要有统帅这支军队的能力,李豫尽管为监国,但这三个条件他一样也不具备。

名正言顺先是要得到圣上的许可,当然,圣上昏迷,那么政事堂的通过就显得举足轻重了,一但政事堂通过,就有了正名,募兵的钱粮也是问题,户部控制在张筠手中,就算眼前政事堂通过决议,而户部最终不批也是枉然,好在李庆安已经承诺所需钱粮由安西负责,这样,就算户部借口仓禀钱粮不足,不以拨款,募兵也能维持下去。

这时,南霁云匆匆上前,单膝跪下抱拳道:“臣瀚海军兵马使、中郎将南霁云参见储君殿下!”

李豫连忙将他扶起,上下打量他,见他身材高大,器宇轩昂,不由欣然笑道:“南将军的盛名我早有耳闻,今天见面,果然威武有加,名不虚传。”

李豫最担心还是他没有能力指挥新募军队,尽管他手下人才济济,但就是没有一个能代兵打仗的人,虽然大唐文官也有不少名将,但在李豫这里没有,李庆安留下了南霁云,用意也很明确,他既然出钱出粮,自然就是要让南霁云来负责招募和指挥这支东宫新军。

李豫也明白李庆安的用意,由南霁云来指挥这支军队,也就意味着他还是受李庆安的控制,但经过他再三权衡利弊,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毕竟他现在处处受制于人,唯一的倚靠就是李庆安了,让南霁云掌军不过是倚靠李庆安的延续罢了,等自己真正掌权以后,再慢慢处理这些棘手之事,至少可以让王思礼来取代南霁云。

想到这,李豫笑道:“南将军,我打算今天就开始招募军队,一切都要拜托南将军了。”

“储君殿下,我家大将军再三严令,命我一切听从储君的指挥,臣会竭心尽力而为。”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这时,一名侍卫奔来,禀报道:“殿下,相国们大都已到齐,但唯独缺张尚书,不知何故,张尚书迟迟不来。”

李豫回头向南霁云望去,南霁云笑道:“张尚书府宅附近出现了刺客,为了保证张尚书的安全,我已命两百士兵护卫在张尚书的府宅周围,估计他今天可能来不了。”

李豫大喜,张筠果然来不了,那就意味着最大的阻力消失了,他立刻下令道:“时间不容久等,既然张尚书来不了,我们就不等了,政事堂会议即刻开始。”

由于张筠的缺席,使政事堂顺利通过了募兵方案,从长安数十万流民中募集二万军队,曾是府兵者优先,从军者不仅可以得到钱粮,而且还能赦免其逃户之罪,

消息传出,生活在长安各坊的流民异常踊跃,纷纷赶到设在东西两市和朱雀门前的三个募兵点报名,由李庆安留下的五百亲卫负责招募,平均每人率领四十名新兵,募兵所需的二十万贯钱款,由聚海行柜坊暂时垫付,卫尉寺提供了数万套兵器盔甲,仅仅两天时间,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便已装备完成,隶属于六宫六率府,南霁云也由瀚海军兵马使一摇身变成了东宫六率府将军。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关内、河东、河南三道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旧语中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在《潼关吏》中也写下了“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潼关原有驻军一万五千人,但李隆基亲征朔方,带走了一万两千人,潼关仅剩下三千人驻守,由潼关副元帅王思礼率领。

王思礼年约三十余岁,身高七尺,长得虎背熊腰,面如重枣,是中唐赫赫有名的一名虎将,他原是千牛卫将军,在中唐的党派之争中,王思礼属于相国党,被李林甫所拉拢,李林甫死后,相国党解散,王思礼便毅然投靠了储君李豫,但又被李豫手下的文官们排挤,他便外派出京,来潼关担任副将,现在主将已走,他便是潼关的守将。

昨天晚上,潼关出现了一件异事,一支来自河东的牛马队请求过关,小校探查来报,大约有五千余匹马和三百多头牛,马上驮有帛缎,还有六千名马夫,由三百余名士兵押运,负责人是安禄山的手下大将孙孝哲,他派人送来信件,说这是朝廷的命令。

王思礼当然也知道河东已被安禄山占领,王思礼本人对此愤慨异常,但他只是一名普通将领,对这种涉及江山社稷的大事他不好妄加评论。

此时,王思礼站在城墙之上,注视着牛马队缓缓进入潼关,已经有一千余人马走进了瓮城,潼关的守军都上了城,好奇地打量这支奇怪的牛马队,从内城到外城间只有短短的几百步,挤满了黑压压的马匹和马夫,劲风穿城而过,旌旗猎猎,风卷旗舒,将后面一名铁盔铁甲的军官完全遮盖了,只见他身材异常高壮,正是领队孙孝哲,他是先锋,在牛马队的最后还有安庆绪。

王思礼有些疑惑地看着孙孝哲,孙孝哲身高足有八尺,雄壮异常,手执一杆大铁枪,胯下马更是一匹上等的幽州骏马,这明明是一个万人敌的大将,不像文书中所说,只是一名校尉。

如果是平常,王思礼是不会准他们进关,但他刚刚接到太仆寺卿达奚珣的牒文,说这批牛马是太仆寺预订,请他放入关内,同时他又接到了兵部的命令,命令牒文上有兵部尚书陈希烈的亲笔签名和兵部大印,命他不得阻拦,放人入关。

有了太仆寺的牒文和兵部的命令,王思礼没有理由再拦这支牛马队,便下令开关放行。

由于山路狭窄,只能行一人一马,故牛马队进关缓慢,近三百头牛入关就花了半个时辰,紧接着是人马入关,速度明显加快了,两个时辰,便进了千余人马。

“快!再加快速度!”

王思礼听见城下有马夫在低声催促,他眉头不由慢慢皱了起来,这种催促的口气一般是军队常用,短促而有力,现在居然出现在马夫的口中,这未免让人感觉有些怪异。

王思礼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些马夫,个个孔武有力,步履矫健,他们大部分人都后挎腰刀,一手握住刀柄,催赶马匹,王思礼从他们握刀的姿势便心生疑窦,这些人分明就是军人,而且还是精锐之军,哪里是什么马夫,这时他忽然又现,这些马匹都是阉割过的军马,不是普通的马匹,他心中顿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难道这是一支军队?安禄山的军队。

这时,几名士兵匆匆带来了一名宫廷侍卫,侍卫上前呈上一封信道:“王将军,储君有急信。”

王思礼又瞥了一眼下面的马队,这才打开了李豫的信,只匆匆看了一遍,他惊得跳了起来,连声大喊:“快!关闭城门,不准马队进关!”

“当!当!”的警报声在潼关上空敲响,数百名士兵一拥而上,用长矛逼退马队,“出去!全部退出去。”

这时,内城门开始吱吱嘎嘎地关闭了,统帅这支牛马队的大将孙孝哲见事情已经败露,他不假思索,猛地挥枪大喊:“冲进去,夺取潼关!”

一声令下,那些赶牛的牛倌,牵马的马夫立刻消失了,变成了一支杀气腾腾的军队,他们撕去外衣,露出了衣服内的细铠,拔出藏在布帛中的战刀和弓箭,狂喊着向瓮城内涌去。四处喊杀声震天,兵器撞击刺耳惊心。

孙孝哲一眼瞥见在敲钟的哨官,他张弓搭箭,一支劲箭从弓中射出,箭矢穿透了哨官的脖子,他惨叫着从七八丈高的城楼上重重摔下,这声惨叫象黑夜里的丧钟,敲醒了所有潼关的士兵,也激怒了他们,城上士兵开弓放箭,投石下城,一时间箭似密雨,石如冰雹,中箭的战马一跃而起,嘶鸣声划破长空。

安禄山的军队则用盾牌抵挡,被压制在山道上,但安禄山派来的六千军人都是他精心挑选出的最精锐的范阳军,个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都已身经百战,尽管地形不利于他们,但他们依然攻势如潮,向内城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相比之下,潼关守军大多是挑选剩下的老弱之兵,精兵都被李隆基带走,人数也不多,他们仅能依靠潼关有利的地形和安禄山军进行鏖战,但他们远远不是安禄山军的对手,不多时,瓮城内的数百唐军便已阵亡过半。

现在关键就是对瓮城的争夺,潼关由外城、瓮城和内城三部分组成,只有通过内城门,才算是真正入关,外城已经失守,安禄山军已经进入的千余人马都集中在瓮城中,瓮城是一片占地数百丈平地,位于内城和外城之间,四周都是城墙,是士兵们平时换岗和检查外来行人之所,现在却成了双方争夺潼关的关键。

潼关内城门是双门,大门是用极厚重的生铁铸成,人力根本无法撼动,需要巨型攻城器才能撞开,安禄山军没有携带攻城器,要想打开内城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冲上城楼,夺下绞盘,用绞盘来打开城门,

这样一来,双方争夺的核心就是一条窄窄的上城甬道,这是从瓮城走上城楼的唯一通道,只能容两人并肩通过。

一千余名安禄山军和一千多潼关守军,在这条长不过五丈的甬道展开了极其惨烈的鏖战,唐军数十名骑兵冲在最前面,后面的士兵紧紧跟上,与此同时千余安禄山军如潮水一般涌来,他们来不及列成队型,挥舞着长刀,手执盾牌,弓箭上弦,顶着箭雨向前猛冲猛射,一时刀光森冷,长箭噬血,几十名瓮城内的唐军奔逃不及,被刀锋削掉了脑袋。

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让安禄山军变得异常凶暴,即使冲在前面的人已经被杀死,但后面的士兵依旧疯狂涌上,顶着尸体肉盾,强大的冲击力竟然把前面数十匹骑兵战马推倒在地,即刻将落地的敌人砍成肉泥。

数百名唐军死死守住甬道,他们和敌军挤成一团,刀也举不起来,便用牙齿咬,用拳头擂,用匕捅,一步也不后退,只听见骨骼的断裂声,临死前喉头的咯咯声,死人和活人挤在一起,窒息得令人喘不过气。

越来越多的安禄山军涌入城门,在孙孝哲的率领下向唐军起凌厉攻势,孙孝哲号称范阳军三猛将之一,高晖、李日越、孙孝哲,其中孙孝哲是幽州铁骑的兵马使,历史上就是他率军攻入了长安。

瓮城内已杀得尸横遍野,城头上唐军向下放箭,不断有敌人中箭惨死,但唐军的战斗力要远逊于安禄山军,甬道上唐军越来越少,而安禄山军越来越多,这时,孙孝哲下令用死人死马搭建肉梯,虽然还上了不城墙,但是已经可以从侧面攻上甬道。

王思礼见形势危急,他大吼一声,从亲兵手中夺过大刀,跳下了甬道,他站在人头之上猛地挥过大刀,血光迸射,七八名敌军竟被一刀劈成两段,从肉梯上滚落。

王思礼凶猛性子似乎传染给了每一名唐军,又有近百名唐军冲下甬道,他们顽强的鏖战,将已经逼近城头的敌军又杀了下去。

孙孝哲勃然大怒,他偷偷躲在一匹马后,张弓搭箭,瞄准了大展神威的王思礼,一支冷箭‘嗖!’地射向王思礼,王思礼躲避不及,一箭正中肩窝,他手上力气顿消,大刀竟脱手而飞。

此刻,他见越来越多的安禄山军冲进了翁城,唐军眼中都露出绝望之色,王思礼不由单膝跪下,一声长叹道:“想不到我王思礼竟成为大唐罪人!”

孙孝哲得意地狂笑,“蠢货,你的死期到了!”

他猛地拔出长剑,剑刃带起一道火光。

就在这时,在潼关的西方传来一声号角,‘呜~’号声劲吹,冲破了阴暗的乌云,仿佛是呼应,远方又传来了一连串的号角声,号声、号声,在潼关的山谷间回荡,冲破了死亡的束缚,带来了希望之光,号角声尽情吹响,李庆安的援军终于赶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