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天下 > 第四百四十一章 马车风波

第四百四十一章 马车风波

第四百四十一章 马车风波

天还没有亮,轰隆隆的鼓声响彻了长安城,原本寂静无人的大街小巷顿时热闹起来,一盏盏灯笼如黑夜中的明月,漂浮在长安的街市上,一辆辆马车,一个个骑马的官员,在夜色中匆匆而行。

今天将是大唐新帝即位的日子,凡在京从九品以上官员,皆要到大明宫觐见。

李庆安是从城外的军营前往大明宫,他坐在一辆宽大的马车上,已收拾整齐,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着麒麟紫袍,腰束玉带,他将以中书令右相的身份参加朝会,但预防万一,他还是内穿细甲,这种细甲是安西最好的甲匠用大马士革镔铁打制,细细密密,厚达两层,重十五斤,可以抵挡十步内的手弩和四十步外强弩,一般的刀剑难以割破。

昨天他和韦青平谈了很久,韦青平又劝他效仿秦直道修建连接安西和中原的唐直道,加强中原和安西的联系,韦青平的这些建议使李庆安考虑了几乎一夜,且不说韦青平劝他退到幕后的建议非常中肯,而且修建唐直道更是具有现实意义,李庆安在关内道亲眼见过秦直道,夯得非常坚实,至今寸草不生,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高速马路。

一般而言,唐家骑兵从北庭到长安最快也需要一个月,很大程度上是道路不便,而且迂回曲折,长长的一段路程都不能纵马疾驰,如果修建了笔直宽阔的唐直道,从北庭到长安最多只要半个月,如果修建换马驿站,配置上好的阿拉伯马或者大宛马,那么信使从北庭到关中或许只要十天便足够了。

这个建议令李庆安十分振奋,人力不成问题,他昨天晚上已经信去碎叶,命安西政事堂着手修路之事,又命封常清从信德招募十万民工,并调集数千头大象来参与修路,另外,按照他和李亨达成的协议,将从陇右、关内道和河南道迁移三十万户移民前往安西,尤其河南道今年生旱灾,饥民遍野,可以以工代赈,命他们从东面修路。

李庆安打开小桌上的一本仓册,这里面是李豫清查宗室两个月的成果,关中各地的太仓中已有存米存麦一千万石,左藏中有钱六百万贯,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使李庆安不得不感叹李豫处置土地的决心,虽然李豫身死,却给他们这些后来人有了足够的资源,有了这些钱粮,修建唐直道应该不成问题了。

这时,马车忽然停了下来,李庆安透过车窗望去,已经到了明德门,对面似乎也有一支队伍,一名亲兵低声道:“大将军,是哥舒翰。”

话音刚落,对面传来了哥舒翰的笑声,“可是李大将军?”

李庆安拉开车帘,只见对面也有一辆马车,马车上正是哥舒翰,两年多没有见他,哥舒翰明显有些老了,精神也不是很好。

李庆安拱拱手笑道:“哥舒兄,别来无恙否?”

哥舒翰是昨晚连夜赶回,他这两天心情确实不好,原指望李亨登基,他将受封关内道节度使,这也是李亨给他的承诺,但没想到最后的结局是被李庆安占了关内道。

李亨给他的承诺也变成了将汉中给他,而且不能给他任何封号,这件事让哥舒翰心中十分不爽,尤其是昨天上午李庆安当街杀了孟云和罗正义,李亨没有任何反应,不仅如此,还及时将关中军权转移给了王思礼,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李亨和李庆安有了勾结。

其实哥舒翰在某种程度上是误会了李亨,李亨之所以出卖孟云,是因为孟云的习惯性背叛,他今天背叛了李豫,那明天就会背叛他李亨,李亨也是借李庆安的手除去了这个后患。

可哥舒翰并不这样看,在他的眼中,李亨为了一己私利便出卖了手下大将,他今天可以出卖孟云,那明天会不会出卖自己,哥舒翰心都寒了,他看透了李亨这个人。

哥舒翰对李庆安笑道:“李大将军,我有几句话想对大将军说,不知是否方便?”

李庆安爽朗一笑,“哥舒兄不妨来我马车,我们一起去大明宫。”

“那好,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哥舒翰移步到了李庆安的马车中,两支军队合兵一处,一起浩浩荡荡向大明宫而去。

哥舒翰打量一下马车,笑道:“这好像还是当初我送大将军的那一辆吧!”

“正是!这辆马车很不错,我很喜欢,多谢哥舒兄了。”

“小事一桩,不必客气了。”

哥舒翰一摆手又笑道:“只是马车里没女人,少了很多乐趣,如果大将军没带女人,那我送你几个如何?保证让你喜欢。”

“哥舒兄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有一侍妾跟随,过两天就来了,女人太多,我看着也头疼。”

哥舒翰哈哈一笑,“那样大将军可就少了很多人间乐趣,我可不羡慕你。”

李庆安也笑道:“我的乐趣,哥舒兄估计也不会喜欢。”

两人闲聊几句,哥舒翰的话题便慢慢进入正路,“大将军还在关注吐蕃吗?”

李庆安摇了摇头道:“实不瞒哥舒兄,这几年我的精力主要是和大食作战,对吐蕃知之不多,他们似乎沉默了很久了。”

“大将军不了解吐蕃,但我很了解,吐蕃人的沉默只有一个解释,他们在积蓄力量,早在几年前赤松德赞便开始主政了,此人虽然年少,但他知人善用,他用尚息东赞为大论,主管政务,又封达扎路恭为大将军,主管军队,在吐蕃全面进行改革,厉兵秣马,这几年又开始恢复元气了,我估计再过一两年,吐蕃人又要寇兵大唐。”

说到这,哥舒翰叹了口气道:“但大唐陇右军却兵甲不全,粮草不继,士气低下,如果吐蕃大军来袭,我真不知该如何抵挡?”

李庆安听出了哥舒翰的意思,无非是叫朝廷给他拨钱拨米,支援军器物资,他便淡淡一笑:“哥舒大帅的要求,我已经明白了,不过防御吐蕃不仅仅是陇右一家之事,包括安西剑南,都要一并考虑,我会在政事堂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找一个稳妥的一揽子解决办法。”

李庆安的态度不冷不热,让哥舒翰碰了个软钉子,哥舒翰讪讪笑道:“那就拜托大将军了。”

李庆安一笑,又换了话题,和哥舒翰谈起了对付吐蕃军的经验来,这也是哥舒翰感兴趣的话题。

不知不觉,两人的马车队便来到了大明宫丹凤门前,这里挤满了准备进宫的大臣,天色还没有大亮,大臣们都纷纷离开马车,准备依次进宫,王珙来得稍晚一点,正和韦见素谈论今天的大典,韦见素在一个多月前因杨国忠之案被罢免了工部尚书,但不久又被李豫任命为兵部侍郎,这就是李豫的优柔寡断,做事总是缺乏一种彻底性。

两人说着话,前面的大门已经空出来了,他们可以进宫了,韦见素忽然用胳膊拐了一下王珙,向后使了眼色,王珙回头望去,正好看见李庆安和哥舒翰从一辆马车下来,两人谈笑风生,神情亲密,王珙不由有些愣住了,在今天这种阵营鲜明的时刻,哥舒翰几时和李庆安搅到一起去了,他这是什么意思?

王珙冷笑一声,直接进了丹凤门,丹凤门内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数千官员,今天是新帝登基大典,凡在长安的从九品以上官员均要参加,包括外地在京官员和有散官头衔的非职事官,还有一些退仕的官员,换而言之,只要是拿朝廷禄米的文官基本上都要来参加,足足有上万人之多。

丹凤广场占地广阔,就算再来一万人也显得空旷开阔,数千官员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一般而言,靠近龙尾道的核心地域站的基本上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而五品以下的小官则会自觉靠边而站。

在龙尾道前,李亨正和几名重臣谈论着今天的大典,今天的大典将由礼部全权负责,只是时间仓促,很多仪式都被迫免了,太子李适在接受朝臣叩拜后,册封政事堂官员,然后将前往太庙告祷祖宗,这便算完成了登基仪式。

由于李适是少年皇帝,虽然仪式有些欠缺,但大臣们也并不是很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这次登基后将形成的权力分配。

这时,王珙快步走来,众人一起向他见礼,王珙笑了笑,给众人回礼,他给李亨使了的眼色,李亨会意,便随王珙走了几步,避开了众人,低声道:“什么事?”

“我刚才现哥舒翰竟和李庆安乘坐在一辆马车上,两人下车时,神态很亲密,关系非同一般。”

李亨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他眉头一皱道:“或许他们只是在路上遇到,有事聊天,共乘一辆车而已。”

“我也是这样想,不过哥舒翰明知今天是大典,却和李庆安共乘一车,不管影响,不顾百官侧目,这样会使人产生误解,给摄政王造成很大的被动,我以为摄政王有必要提醒哥舒翰。”

李亨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口中虽然不在意哥舒翰和李庆安共乘一辆马车,但他心中却极为不悦,哥舒翰这时什么意思?

他忽然想起了哥舒翰所提的条件,出任关内道节度使,兼管陇右,就因为这个条件自己无法办到,所以他去讨好李庆安了,是这样吗?

想到这,李亨重重哼了一声,不用说,一定是这样了。

这时,含元殿前的钟声敲响了,这是大典即将开始的钟声,丹凤门广场上的官员纷纷向自己的位置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