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二章 不划算
百分之五十二!
即使风久知道自己制造的成品不会太差,但也不曾想能达到半数以上,要知道这个数据已经比一些资深机甲制造师的水准还要高了。
风久可不觉得自己第一次试验手法就能那么老练,那关键点应该就是出在被提炼的墨湮上。
只要将材料中的杂质去除的彻底居然就能得到这样的效果,也算是一个现了。
百分之五十二,与那些大师的水准也许是比不了,可等到风久熟悉了这个流程后,很快就能将这个转换率提升上去,那就很可怕了。
只是不说别人不知道风爹的材料配比,就是知晓了,也没人能像风久这样将墨湮百分百提纯,那得到的动力原核也顶多是中上品质。
可以说,单凭着这个动力原核,风久出去也足够有能养活自己的资本了,甚至不用担心被人买回去研究,因为他们就算是认出了其中的材料,也不知道细节之处。
但说是这么说,风久还没必要去如此做,连风爹都不敢暴露身份,如今的她更不可能那么招眼。
看着面前的动力原核,风久只沉默了一会就转身离开了,并没有为此有过多的兴奋。
只是做出来一个动力原核并不算强大,唯有当它安置于一架强悍的机甲内,才能真正展现出非凡的价值。
回了房间,风久也没有去修炼,因为最近太疲累,躺下没多久就睡了过去。
在风家庄园,风久总能睡的很安稳。
风久早上起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吃过早餐也没急着去工作室,在聚灵阵中修炼的一上午,下半天才进了地下室。
而小童临自昨天说要与她比试之后,简直比风爹还要疯狂,一整天都不见人影。
将完成的动力原核放在一边,风久就又着手机甲的其他部分。
武器不着急,而剩下的就是控制系统与骨皮构架。
一级机甲多数都没有飞行能力,除了本身笨重外,就是基础构成部分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消耗,如果硬要增加动力压力,那最后战斗力不仅不会提升,反而可能成为累赘,得不偿失。
所以一级机甲多数就作为普通陆战士兵去战斗,而根据地形不同也会有一些为此专门制造的特殊机甲型号,例如蜘蛛魔人跟金沙狂蝎一类。
但一级机甲材料肯定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是最低了,以至于很多机甲师为了提升自己机甲的实力,会在个别部位安装二级材料。
如果你说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更换二级机甲,那当然是因为后者造价高昂,比起这样的大花销,他们只能接受少部分的性能改造。
但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因为不是原装的机甲部件,在协调性上肯定会有细微的差别,是好是坏全看机甲师自己怎么选择了。
风久没必要做这样的改装,所以她处理的材料都是一级的,会容易一些。
机甲构造图全都有,她也不需要自己额外去设计,按着模子来就行。
这个时候风久也不是不怀念以前的修为的,不说飞升的境界,就是达到金丹期,炼制这些材料也不过就是几个念头的事,哪里需要这么耗时耗力。
真正入手制造了之后,风久与傀儡对比,只是机甲与修真界的傀儡术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傀儡一流在炼制的时候会将神念一点点的渗透其中,而控制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念头转动就可以随心操纵,那些用过心头血祭练的强大傀儡,更是如自身肢_体一般灵活。
但机甲却依旧只能算是外物,需要通过控制台的指令进行行动,这明显比意念要慢的多。
如果不是附加的武器确实很有杀伤力,风久真要怀疑机甲存在的意义了。
动力原核的材料,风久都处理了好一阵,更别说机甲庞大的构架,根本急不得。
所以风久上午都多半在房间修炼,下午才会去工作室忙活,每天也都闲不着,连去搜寻外界新闻都是抽着空来的。
乱石台的混乱早已经过去,除了身在其中的本地人,外人恐怕已经不记得什么了。
被破坏成那样的一个小镇,在城主大人出面后,修建过程变得无比顺利,年关一过,就已经能看出原本的影子。
楚千阳在几天前就赶了过去,处理一些手续的事,毕竟小楼的所有权还在他们手里捏着,不露面反而奇怪。
店里的损失统计出来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偿,只是比起实际的价位多少都差了那么些许,他们也不在意,或者说在意了也没用。
比起其他遭遇灾难的小镇来说,他们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已经是很优待了。
但是此时,风久看着楚千阳过来的照片沉默了很久。
那是一处高大的石台,坐落在乱石峰上,是她很熟悉的乱石台小镇的标志。
曾经这个石台每到春夏时分都会渗出水流,水流不大,但也算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然而此时还值冬季,图片中的石台却有潺潺清流涌出,将乱石峰整个都包围住了,形成了一处天然泉眼。
据楚千阳说,这处泉眼还是温的。
会出现这样的意外,很可能是因为之前的混战震荡。
但不管是不是因此,原本风久还不确定要不要回去,现在看到这处泉眼后却势必要去了。
她不仅要去,还让楚千阳将这处泉眼以及周边位置都悄悄买了下来。
如乱石台这样的小镇,想要圈定一块地方基本上不需要多少资本,何况小镇镇长最近缺钱的狠,愁的胡子都要白了,所以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应了下来,给的价格还很公道。
其实这样的泉眼放在别处也是个好东西,可就因为它在乱石台这样的地方,那些个权贵就算心痒了一下,也下不定决心入手。
谁让乱石台周边都是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呢,你就算将整个小镇都改造的很是豪华,处理那些周边废物却要花费更高的代价。
在那些精明的商人眼里,这可是一桩很不划算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