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蒸发”的母亲
随着侦查员的描述,一副模糊的画卷已经逐渐面目清晰起来。
报案人是章琴的丈夫洪卫。大约在一个礼拜前,他不情不愿地来所里报失踪,丝毫没有一般报警人的心急如焚,倒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冷漠让人印象深刻。
据他当时所说,妻子前一夜还在家里,第二天一早就不知所踪,直到后一天夜里也没有回家。妻子原先有个情夫,他强烈怀疑她是去情夫那里了,但因为两人的感情早就破裂,他也并不是很放在心上,直到第二天白天再去捉奸,对方却称妻子并没有出现过。
从洪卫报案到章琴的母亲再次来所求助,这期间,章琴的女儿曾经在网上布过寻人启事,几乎转遍了母亲的朋友圈,却也一无所获。
据她女儿反映,父母感情一直不和,经常吵架,但是母亲与人为善,人缘很好,从来没有和其他人有过什么纠纷。母亲的个性乐观,平时大大咧咧,心事从来藏不住,近期家中没有什么突事件,也不可能有自杀倾向。而且近期女儿马上要中考,母亲对她的功课一直非常关心,帮助收集学校信息,除了加大家庭教师的辅导密度,还亲自每天陪读辅导功课,不可能在这个关口为任何事离家出走。
现在,专案组面对的是几个疑点。第一,洪卫在章琴失踪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报案,而是在一周之后,在其丈母娘的反复催促下,才勉为其难打了报警电话。第二,在章琴失踪后,洪卫报案前的日子里,他突然辞退了女儿的上门家教,这个家教已经给他女儿补习了有两年多。第三,洪卫声称自己在现妻子失踪后,到处寻访她的朋友,可是我们掌握的是他连续一周没有上班,所有的行踪并没有可靠的人证来加以证实。
“章琴的手机这几天一直没有充值过,银行账户也没有任何动向,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综合推断,章琴极有可能遇害多日。”侦查员最后汇报道。
乔饶刚点燃了一支烟:“现在视频录像已经覆盖了当时的记录,我们也没办法掌握章琴的最后出入监控。走访没有太多间接证据可以利用,只是加大了对洪卫的怀疑。”
大队长认可老乔的说法。他吐出一个烟圈,无奈摇头:“案件性质得不到及时确认,我们的侦查工作非常被动。我们的侦查员在最短时间里对章琴和洪卫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排查,还对周围邻居、附近群众进行逐一的走访。还专门调取了章琴失踪前后的小区进出录像,通宵达旦地扫,但一无所获。”
乔真记录下要点,心里慢慢地在琢磨这个案子的走向。大刘这时候举手示意,毕恭毕敬的标准举手姿势让乔真联想到中学课堂上的三好学生:“我建议还是再勘察一次章琴的住所,说不定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证据。”
乔真忍不住接过话头:“现在既然章琴的丈夫有比较大的犯罪动机,又在可能的案时间有可疑举动,如果我们直接勘察现场,他一定有所准备,早已经隐藏比较重要的证据。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一次行动,无异于打草惊蛇,他的心理倒处于了进一步的防守状态,反而容易在后续的审讯方面造成工作的被动。”
大队长点点头:“我们现在的下一步行动方向就是打算,请总队的专家们秘密潜入,暗中勘察现场。这项行动在上报审批前,需要先征求你们的意见。”
乔饶刚默认了这项行动。大家行色匆匆地很快离开。乔真走到会议室外,猛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她实在不明白为何大家都对贴得哪哪都是的禁烟标志熟视无睹,昨天,她刚想在自己常驻的档案室门口贴上打印的“无烟办公室”字样,也被张臣挚善意劝阻了,说是这样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显得清高不合群。
她很想问为什么保护自己不抽二手烟会和清高不合群划上等号,最终还是忍住了。回国这些日子,她虽然大多数时候还是会说不该说的话,但很多时候,知道不再问为什么,这里的规则如此,自己只有适应和忍受,根本无力改变。
无论是从逻辑还是从经验来看,章琴和洪卫的居所,在专案组成员的眼里,应该正是章琴遇害的第一现场。但这个推断,还缺少有力的证据。
外围的一组侦查员正在周边三公里内的区域搜寻化粪池、垃圾箱、住宅楼楼顶水箱……对可能藏匿尸体、尸块的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另一组警力对小区附近可能购买到分尸、运尸工具的商店、店铺逐一进行查找和走访,苦苦搜寻着一丝一毫的证据。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证据,破案就是如此,到了一定的胶着状态,每个人几乎都对证据望眼欲穿。
石妍、陈世捷两人一直处于待令而的状态,乔真并没有被安排在专案组,但档案室的门正对着电梯,她不时地瞟上一眼,注意着电梯楼层的变化,一有风吹草动就准备一道跟着出去现场。
档案室的隔壁就是重案队的会议室,张臣挚开完会经过她门口,一看她魂不守舍的神情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格外“恩准”她届时一起观摩学习。看着乔真难以置信地惊喜表情,简直像要扑上来给自己一个拥抱,张臣挚赶紧佯装低头看手机,看她并没有扑上来,随后有点如释重负地挥挥手:“去吧去吧,石妍的师傅带队,他们五分钟后就要出了。”
在一队便衣的掩护下,老乔父女会同技术组三人火速赶往了这个“第一现场”。这一次的勘察不同往时,时间紧迫,洪卫的女儿虽然在学校上课,但是行踪飘忽不定的洪卫随时可能回家。技术组不仅在和细节斗争,更是在和时间赛跑。没有人说话,偶尔有低声耳语式的交流,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