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开专车遇到的那些诡异事 > 第227章、盗版皇陵

第227章、盗版皇陵

这个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的人,老爸干脆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做‘陀君’。

“从上面的记录来看,这个叫做陀君的家伙带着一帮人来到了这个地方,据说有呼风唤雨一般的能力,立刻就把胜男王给吸引了,然后这帮人都有不少神奇的能力:估计应该是有一些比较特别的陀术什么的,然后在这个地方掀起了不少腥风血雨,看样子这帮人还真有能力……”

“这帮人都做了一些什么啊?”我好奇的问道。

“嗯……这就比较复杂了。”我爹皱着眉头说道:“先是说这地方的人不好:人口不足:女人太少。所以他们在当地的很多水井里面投入一种药物,让这里的女人喝了水之后,只要受孕生出来的基本都是女孩。”

“我去…那时候就有这种技术?”

“然后,他们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叫当地人种一种他们带来的粮食作物,这种粮食作物相当的高产,亩产量是原来种水稻的好几倍,他们称之为天稻,并且这喜人还很有力,需要求雨就直接求雨,让这地方三年都没有过旱灾和洪涝,所以这帮人在当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并且让当地的统治者喜出望外。”

“不过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这帮人就开始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说胜男王应该能做天子,而不用应该在这种地方,就让胜男王修筑一座陵墓,按照皇帝形制,并且他们也看好了一块风水宝地正好做这件事,也就是我们现在在的地方。”

“然后这帮人征伐了数万百姓在这里修陵墓,前后二十年,终于修成了一个比皇陵还要大的陵墓!”

说道这里,我爹叹了口气:“死在这里的百姓,前后也过万了。”

这山谷里死过上万人?

我听得倒吸一口凉气:这尼玛也太夸张了!活脱脱的万人坑啊!

“并且很大部分是故意弄死的:因为这帮人本来就是修炼陀术的,所以用人命作为祭祀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等到胜男王终于死去进入灵墓之后,这帮人似乎是屠杀了这里所有的百姓,并且用这些百姓的尸体和灵魂做了一些机关,而他们本身也进入了墓穴内部进行修炼……这之后的事情就没有记载了。

“看样子这个墓是个模仿明代墓的结构,你知道明代皇陵大概是个什么结构么?”我爹没有对这些东西做什么评价,而是淡淡的看着我问道。

“……不清楚。”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推崇皇权,恢复了预造寿陵的制度,并且对汉唐两宋时期的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表现在很多方面。先,陵墓形制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以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侵润墓穴。所以这一时期非常讲究棺椁的密封和防腐,墓中的尸体一般都保存较好。其次,陵园建筑取消了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展了谒拜祭奠的上宫建筑。相应取消了陵寝中留居宫女侍奉亡灵的制度。这是对陵寝制度的重大改革。它说明,随着社会的展,陵寝中原始迷信的方式逐渐废止,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朝拜祭祀的仪式。”

“根据记载,里面要是模仿皇陵的话,那么我们的麻烦就会特别多了!”我爹皱着眉头说道。

“是不知道里面的结构么?”我看着我爹问道。

“不是不知道里面的结构,而是知道了里面的结构也很困难。毕竟曾经有一座明代的皇陵被人盗掘过:那就是万历的皇陵!”

70年代的时候,曾经进行过一次对万历皇陵的掘,并且情况也记录的很清楚。

网络上对挖掘万历的皇陵有公开的记录,并且是当年的队长留下的记录。

已80岁高龄的定陵掘亲历者,当年的掘队队长赵其昌老人告诉记者,他担任考古队长时不过是个20几岁的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生,当初让他担任考古队长,感觉胆战心惊。而且鉴于长陵勘探毫无线索,所以向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请示,找一座规模稍小的陵寝“试掘”一下。考虑到定陵营建年代较晚,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而且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会多一些,所以掘长陵改为掘定陵。

工作队来到定陵后,从宝城前开始勘察,几天的劳苦奔波,队员们个个脖子木,腰酸腿痛,精疲力竭,然而回报他们的仍是一无所获。一天,当队员们转悠到宝城一角时,队长赵其昌突然现在离地面三米多高的城墙上方,有几块城砖塌陷下来,露出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圆洞!由于没梯子,队员们便搭人梯上到洞口。经观察,这个洞口像一个门券的上端,亮处可辨别砖砌的痕迹。“这是地宫入口!”队员们欢呼雀跃,把长期以来的困惑抛在了一边。

后来经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夏鼐亲临现场勘探,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也估计是通往地下玄宫的入口。

民工意外现定陵“钥匙”

由于掘工作量大,掘委员会雇请了十三陵周围村庄的农民60多人。1956年5月17日,掘定陵的第一锹土在这天铲起。掘工程是在宝城内侧对着那个现的洞口外挖一条宽3.5米、长20米的深沟,目的是摸摸情况。

两小时后,宝城内侧砌的石条暴露出来,在一块石条前,有个民工忽然惊异地大喊一声:“石条上有字!”大家循声而至,围住石条,只见石条上露出了雕刻粗浅的字迹:“隧道门”。吴晗和夏鼐闻讯后驱车赶到工地,一致作出“这里就是地下玄宫隧道入口”的结论。10多天后,在探沟挖到离地面4.2米的深处时,现了两侧用城砖整齐平铺的砖墙。两墙之间距离8米,如同一个弧形的胡同由南向北弯曲伸张。这由砖墙构成的通道便是史书记载的通向皇陵的第一条隧道——“砖隧道”。

进入1956年9月后,一直不太顺利的掘工作出现了重大转机。一名参与掘的民工栾世海意外地在土中现了一块刻有字迹的小石碑,小石碑上刻有这样一段话——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块小石碑后来被考古队称做“打开定陵地下玄宫的钥匙”,至今还安静地躺在定陵博物馆展室的玻璃柜中。

这东西的意思就是告诉你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告诉你怎么挖:这大概是以前的修墓工匠对墓主人:也就是皇帝无声的一种控诉!

在明代,人们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显然,这块小石条明确提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就在通向宝顶中心的方向,考古队挖开了第三条探沟。

第三条探沟开挖不久便现两道东西走向的石墙,两墙南北相隔8米,用花斑石条砌成,全长40米,这便是“石隧道”。找到“石隧道”,说明地宫不远了。

果然,到了石隧道尽头,出现了一道横贯南北的大墙,墙高8.8米,厚1.6米,厚厚的墙基由4层石条铺就,石基上方用56层城砖和灰浆砌成,顶端有黄色琉璃瓦檐,这就是小石碑所记载的“金刚墙”。通过工作队员的仔细观察,现金刚墙的中央是一个圭形的砖砌门券,上窄下宽,由于陵道填土多年的侧压力,它向里凹进去约两厘米多。圭形门券上的砌砖没有用灰浆,是干垒起的,这为掘人员拆墙提供了便利。可以断定,进入圭形门券,里面就是埋葬帝后的地下玄宫了。

这一天是1957年5月17日,从工作队挖下第一锹土,到找到金刚墙的封口,正好花了一周年。

戴着防毒面具下地宫

自找到金刚墙的一刻起,各种传言就在当地百姓和参与掘的民工中流传,有的说陵内布满了毒箭、飞刀、毒气,有的说地宫前设置了陷阱,人踩上去就会翻等等事情,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些东西,反正进去的人都是说并没有见到类似的东西。别的事情也就无从说起。

为保障队员们的安全,考古队还是决定,队员们戴着防毒面具进入金刚墙内:不过有防毒面具,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处

金刚墙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一股黑气带着霉的味道“哧哧”的从洞口涌出,待这股积攒了300年的腐烂霉气体稍稍散去,赵其昌第一个从打开的洞口翻进去。老人回忆,当时为了保险起见,在腰上系好绳索、头戴防毒面具、衣服袖口全部扎紧。尽管这样,内心仍难免紧张。“地宫里面太寂静了,静得让人心里慌、毛、,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怖和凄凉之感渗入骨髓。”

按照当年的这些先行者的记载,就是那么打开了万历的地宫然后去找他老人家的晦气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