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风雨话新军中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戚家军选将好,选兵好,武器也好,大胜仗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摸着下巴,崇祯皇帝见孙承宗和王在晋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忍不住说道:“两位爱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朕今天就是听实话的。”
孙承宗和王在晋对视了一眼,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慎重和决绝。
虽然两个人曾经有过争执,有个政见不合,甚至还为此斗争过,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两个人有同样的想法和心思。
一边的徐光启也默默的放下了筷子,拿起酒杯干了一杯酒,笑着说道:“皇上,他们两个人不好开口,还是让臣来说吧!臣原本就不打算在回到朝堂上了,说点什么过分的话,也不会有人针对臣。”
崇祯皇帝一皱眉头,对孙承宗和王在晋的小心有些不满,难道在这里说的话还能传出去不成?自己还能卖了他们两个?
见崇祯皇帝似乎有些不满,孙承宗和王在晋都有些尴尬,同时又有些羞愧。
为官之道,在于尽忠,但是也要学会自保,这是很多官员进入官场的第一课。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文官也是如此,历史上就一个魏征,同样也就一个李世民。
即便英明如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还是对魏征进行了清算,当官越久,心思越重。
徐光启完全理解两个人的想法,于是就开口说道:“皇上,嘉靖年间,辅严嵩专国二十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
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领俺答汗不断寇边,二十九年甚至兵临BJ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是大明的莫大祸患。”
“戚家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候,外事已成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鞑靼兵围京城,朝廷上下一心,无人敢干涉戚家军之事,朝廷要钱给钱,咬着牙支持戚家军,这才有戚家军的功劳。”
“如今的朝堂上,党同伐异,很多官员认为野猪皮不过是小事情,所幸就将辽东之事当成了争权夺利的之地,相互攻讦,相互利用,往往是朝令夕改,换人频繁,互相掣肘,竟然能闹出经抚不和的矛盾来。经抚已然不和,下面的人怎么办?必然是无所适从,军队想要有战力都不如容易啊!”
崇祯皇帝一愣,吧嗒吧嗒嘴,觉得徐光启说的有道理啊!虽然有的地方不确切,但是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
听了徐光启的话,孙承宗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对于这方面,孙承宗最有言权了。当初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了粮草人马,上书朝廷请拨二十万两开拔饷银,然后征讨野猪皮。
谁曾想到朝廷里面的人,尤其是魏忠贤,为了自己的私利,生生压下了这件事情。
孙承宗一怒之下辞官回乡,要说孙承宗对魏忠贤能有好印象,那都怪了。在孙承宗的眼里,魏忠贤就是祸国权阉,国之罪臣,杀一百次都不足以平复自己心里的怒气。
至于王在晋,跟随魏忠贤一党,孙承宗怎么可能看得上他?自己主张出兵征辽,他站在魏忠贤那边,说什么稳守,在孙承宗的眼里,王在晋就是助纣为孽的人。
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在中间转圜,一再告诉两个人,国事为重,否则这两个人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
“这一点朕知道了,徐爱卿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徐光启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后来戚家军能在边塞取得那么好的战绩,其中和朝廷给他配备的大量火器分不开。”
“那个时候朝廷有钱!”徐光启笑着说道:“连朝鲜三大征都能支撑得起,更何况养一支戚家军呢?”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万历年间的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NX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RB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其中朝鲜之战便是和RB打的,从明朝的时候开始,RB就向着侵略过来,并且一直为之努力,直到二战动全面侵华战争,只不过任何时候这个国家都不缺敢死之士,RB的阴谋终究没有得逞。
当时RB国内掌握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尔)。
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政治腐败,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沦陷七道。
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
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
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为争取时间,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RB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
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动进攻,明神宗朱翊钧下石星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因李如松已经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战死,所以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SXSX兵及FJ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董一元、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