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崇祯有家店 > 第一章 大宴群臣

第一章 大宴群臣

除夕过后,崇祯皇帝倒是过了几天轻松自在的安生日子,这几日在后宫流连忘返,弄得崇祯皇帝有一种掉落脂粉堆的感觉。温柔乡,英雄冢,崇祯皇帝还真有些食髓知味。

到了大年初四这一天,崇祯皇帝在皇宫请客,祭祖之后宴请在京的皇亲国戚和四品以上文武。

当然,这种宴会形式和过程大于一切,固定的菜式,固定的流程,总共耗时两个多时辰。无论对于崇祯皇帝还是对于参与的大臣勋贵都是一种折磨。

不过对于大臣和勋贵来说,能够参与这样的宴会,还是一样无上的荣耀。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强忍着打哈切的冲动,昨天晚上被田妃折腾的够呛,这个时候正犯困。本来吃饭也就好了,现在还要听礼部在那边嘟嘟囔囔的念东西。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居然有一种回到上学时代的感觉,真是久违了。

明明下课很好,很精神,可是一听老师讲课,那睡衣立马入潮水一般涌来。不知道是不是老师讲课太无聊,那睡意根本就无法控制,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崇祯皇帝此时就是如此状态。

站在崇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急的不行,这样的场合皇上要是失态了,那可就出笑话了。

见崇祯皇帝的眼睛有闭上的趋势,王承恩赶忙伸手轻推了崇祯皇帝一下,这要是一下趴在桌子上,该怎么办?王承恩都想好了,一旦皇上趴下去,自己就立马大喊御医。

皇上病晕倒了,也比睡着了强不是?崇祯皇帝被王承恩一推,慢慢的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的才想起来自己在请人吃饭,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脸,崇祯皇帝怒视还在那里没完没了的黄立极。

黄立极也是心里叫苦,崇祯皇帝的样子他当然看到了,可是没办法,礼仪就这么长,自己有什么办法?

见崇祯皇帝怒视自己,黄立极立马加快了语速,很快就读完了,心里跟着松了一口气。

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黄立极也累的够呛,不过总算是结束了,一摆手说道:“开宴!”顿时两侧钟鼓齐鸣,宦官和宫女还是穿梭着上菜了,饭菜的香味还是很提神的。

当然,没了黄立极的声音,大臣和勋贵也都精神了不少。

崇祯皇帝也是面带笑容,看着穿梭不断的宫女,眼睛却在看着大臣们的反应。

这一次的宴请,崇祯皇帝特意交代了王承恩,所有的餐具全都换成玻璃的。玻璃的盘子,玻璃的碗,晶莹滴透的玻璃碗,里面居然有一朵牡丹花,仿佛长在玻璃里面了。

盘子里面的玫瑰花怎么看怎么漂亮,一眼看过去,美的不像话。

至于每张桌子上的摆件,那也是极尽美轮美奂,那侍女一样的灯座,点上灯之后,顿时散出五光十色的光芒,仿佛宝光四射一般。

琉璃,在场的人大多数都是见过的,可是如此多的,如此大的摆件,这些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啊!

事实上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

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四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

只有崇祯皇帝知道,琉璃和玻璃都属于玻璃态物质,即以二氧化硅和助熔剂为原料,经加热后熔融为液态,再经冷却硬化后得到的非晶态固体材料,他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琉璃是中国古籍对早期玻璃的一种专业术语。

琉璃称呼起源于唐,即指玻璃原料加上氧化铅称为在水晶玻璃,而加入氧化铅的比例,随各国的习惯定义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氧化铅的比例达百分之二十四以上时,玻璃的透光度与折射率均佳,同时也较重、较软,很适合烧制成精致的玻璃艺术品。

当然,崇祯皇帝知道后世人都很难区分玻璃和琉璃,更何况大明的这些人?

要知道古法琉璃和玻璃的成本,那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或者说根本没有办法相提并论。

崇祯皇帝要做的不是琉璃,而是玻璃,至于用不用玻璃开冒充琉璃,那就是下面人的事情。自己可是皇上,皇上能做生意吗?当然是不行的,这黑锅自己可不被。

没见到那些大臣一个个都看向大殿的门口吗?眼睛都快挪不开了。

崇祯皇帝让王承恩在大殿门口摆放了一个偌大镜子,直径两米的大圆镜子,站在那前面,能将整个人全都照到里面。那些勋贵和皇亲进来,一个个全都吓傻了。

看到这一幕,崇祯皇帝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已经能够想象玻璃给自己赚大钱了。

开宴之后,大殿里面的气氛就没有那么严肃了,崇祯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喝了几杯,然后就各自聊天,各自说话了。有几个大臣迫不及待的就凑到了周国丈的身边,开始小心翼翼的打听这些玻璃制品的来历了。

“周国丈,你是咱们这些人消息最灵通的,说来听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勋贵拉住周国丈,小心翼翼的问道。

他还真的没找错人,这里面周国丈还真知道,因为他是崇祯皇帝故意安排的托。大年初一,周国丈进宫的时候,崇祯皇帝特意和他说了一次,然后还赏了他一套玻璃茶具,把周国丈给乐够呛。

崇祯皇帝都打算好了,如果玻璃不行,那就考虑推行别的了,比如水泥之类的。

逼急了,崇祯皇帝都准备搞香烟了,这东西一但推出去,那就是了不得的东西。只不过崇祯皇帝暂时没想这么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崇祯皇帝也不想那么做。

“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吧!”周国丈十分得意的说道:“这是一种新的琉璃品种,和以前的琉璃不同。”

“你看,更加的明亮剔透,里面也没有气泡,看到那面大的琉璃镜子了吗?”周国丈指着崇祯皇帝摆放在那里的玻璃镜子说道:“照人多清楚?比起来,家里的铜镜还有得看?”

那名勋贵跟着点了点头,摸着下巴说道:“好东西是好东西,可是这是皇家的,咱们总不能搬回去吧?”

周国丈没好气白了一眼对方,自己这个做国丈的没都好意思搬回去,你好意思?得意的看了对方一眼,周国丈故意说道:“我可是听说了,这是京城一个商户研制出来的,然后进贡到宫里来的。”

“是吗?”那名勋贵顿时来了兴趣,赶忙问道:“是哪一家?”

“海升号!”周国丈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听说这家海升号不简单,好像和宫里的公公们有关系,听说是一个公公弄来的配方,然后弄出来的。只不过具体人没找到,不过想来是真的,空穴不来风啊!”

那名勋贵心中一动,也就打消了准备去巧取豪夺的念头,公公们的产业,谁敢去打主意啊!

要知道皇宫里面是最错综复杂的了,每一个公公身后都有人,无论是背靠妃子还是皇上,都不能轻易招惹,容易出事情。

至于周国丈的话,他是不怀疑的,周国丈的消息能从哪里来?还不是皇后哪里?在说了,名义上说是和公公们有关,谁知道后宫的娘娘们有没有好处在里面?

再往深想一想,皇上的内库或许都会收到银子,这样的买卖,除非是自己疯了,去找他的麻烦。

合作倒是可以的,这勋贵立马想到了这个念头,这么好的东西,在京城肯定会大行其道。如果弄到外地,价钱还不是自己说的算?抓住时机,只要能够倒出去,那钱是一大把一大把的。

这样的事情,周国丈会想不到?当然不会,可是周国丈没办法,这是皇后私下告诉自己,让自己把消息放出去。

崇祯皇帝看着下面勋贵和大臣们嘀嘀咕咕,知道自己的计划差不多了,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至于说海升号,当然是曹正淳在外面找人开的,里面大量的充斥着东厂的密探。崇祯皇帝准备随着海升号的扩张,将东厂的密探组织给放出去,快速的遍布全国。

他们的任务也不再是监视官员,而是向着暗中纪检的方向过渡。

在暗中考核和考察官员在任的情况,有没有横征暴敛,有没有欺压百姓。一旦有这样的事情生,他们就能第一时间奏报上来。在结合明面上的监察机构和锦衣卫,崇祯皇帝相信自己能很好的掌握吏治的情况。

不过这都是长远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是卖玻璃,崇祯皇帝见火候差不多了,便下旨大臣和勋贵可以回去了。

崇祯皇帝也按照以往的规矩,给这些大臣和勋贵都搬了赏赐,只不过这赏赐还和以前一样,那些漂亮的玻璃制品,崇祯皇帝终究没赏赐给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