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伊甸园之谜(二)
女王在继续介绍着四川盆地的远古由来及传说故事:“伏羲、女娲治水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出生于天府之国的大禹治水,大禹开凿巫江山峡,改壅塞为疏导,导九江入海,成就了史前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后由开明氏鳖灵继续整治、完善,并导江开洛治水,最后才由李冰父子彻底完成世界上最优良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水经注》说:‘导江开洛,蜀开明世为之’。这条人工大运河称为洛水,就是今天的沱江,从成都平原以北,导岷江水穿过丘陵,横贯几百公里,至江阳(今泸州)又入长江,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气候温润、土地膏腴、山水神奇、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
“这也充分证明,巴蜀之地在五、六千年前就开始走向繁荣了,相比于中原文化一点也不逊色!”考古专家贾立波、柳青芜感叹道,“我记得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指出北京猿人的祖先在山峡,而且,美国亚特兰大市艾默里大学的华雷士科研小组和加洲大学的一批生物化学家们在追踪人类起源的研究中,也得出一致结论,说攀西裂谷带是人类源地,四川盆地正处于这个裂谷带中。
后来,随着50年代初期资阳人化石的现、1985—1988年巫山大溪人类文化遗迹的巫山猿人遗址的现、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富林文化’遗址的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绵阳边堆山文化遗址的现、西昌礼州遗址的现、广元营盘细梁石器遗址的现、以及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流域、岷江上游等新石器文化的考古掘和研究,便足以勾画出从远古的巫山猿人、资阳人到新石器时代巴蜀地区人类展、演化的过程。”
女王接着她先前的话题继续说道:“四川盆地异常繁荣之后,蜀人还优于中原文明把文明传播世界其它地方,这恐怕是你们这些后人无法知道的史实。早在伏羲、女娲治水之前的蛮荒洪水泛烂时期,蜀地就建造很多干栏式三层居屋式大方船,向外逃难,躲避洪水之灾。你们肯定会问,为什么是方舟呢?
在中国人的古代观念中,认为天圆地方,方州就是大地的意思,代表大地四方,而且,在女娲时代,四川就叫方州。故《淮南子》中说:女娲‘抱圆天,背方州’就是这个意思。
大部分的船(方舟)都搁浅在了昆仑山山麓,而只有诺亚家族一行人,辗转到了西亚的两河流域,在那开劈鸿濛、扎根繁演生息。与此同时,诺亚家族也把古蜀地文明带到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包括青铜冶炼制造技术及后来的泥版书活字印刷术,现存于世的巴比伦十二宫环带,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十二辰的翻版,而黄道带的创制也是起源于中国古代,据我所知,巴比伦的黄道带正是由蜀人常羲带去的。
3200年前,连山八卦图就传到了古希腊,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不断在古希腊那里出土一件件陶盆,陶盆的连山八卦图上,就用古篆文生动详细地铭记了中国的历数。”
“呵呵,还有这等珍贵历史的文物出土?我们咋不知道呢?听女王陛下这么一介绍,我们感到非常惭愧,惭愧!对四川、对中国有这么灿烂的文明传入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希腊而知之甚少,真是愧对先人啊!”
“嗨!你们也不必太过自责,有些东西传入了,被后世挖掘知晓了,也算是好事,怕就怕人家明明收藏了那些宝贝反而不告诉你,或者将你的文明成果进行了转化,变成人家的了,让你无法追根求源,压根儿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更加令你们无从知晓的历史事件!”
“瞧您搞得那么神秘的样子,什么事件呀?”专家们真好奇了。
“告诉你们吧,苏美尔人的祖先就是中国四川的赤国妻氏,苏美尔人便是从四川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古蜀人,他们当中的吾珥人信奉的女神——月神辛,就是来自四川的流黄辛氏之国的常羲,而苏巴德女王也是来自远古的天府之国的四川妹子。”
“黑黑,尊敬的女王陛下,开玩笑说聊斋不带这么玩的!您这么一说,不但我们不相信,一旦传出去,恐怕外交纠纷,两河流域的国家会找我国澄清事端!”
“瞧瞧你们,还有点尊严和自信心没有?你们对四川的历史文化了解甚少,导致你们心里没底气,难道我作为一国之君还能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要按你们帝王时代讲,我说的话乃金口玉言金科玉律,我能毫无根据地在这儿与一帮地上社会学界泰斗级胡诌吗?很显然,我不会,我说的都是事实!没有半点虚假成份,苏美尔文明源地之两河流域的幼拉底河,在古代亚述语中读作pura,即濮拉,或称为puranunu,意为水或大水,这和岷江古代称大江是一致的。幼拉底之名也是苏美尔人(古蜀人)所带去的,幼拉底正是濮水的读音。底格里斯河在苏美尔语作tg-ru-shu,音为‘砥水’,也就是赤水,在蜀地就是今天的长江上游金沙江。
《华阳国志:蜀志》中载到:广都县在郡西三十里。即今成都市双流县境。西南方有一条名唤‘黑水’的大江,《山海经》中称岷江上游为黑水,至今还有黑水县,自西向东流贯一片宽广的沃原——‘都广之野’,过去称金沙江以及雅砻江为赤水,也叫做奔水,又分别称大渡河、青衣江为沫水和若水,蜀人把蜀地河流的命名都带到了西亚的两河流域,充分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乃古蜀人的杰作吧。”
听着女王这非同一般的叙述,天文学家陈紫陌、孟初寒大吃一惊:“不会吧?怎么会有如此离奇的传说呢?我们史书上咋无半点记载呢?”
女王接着话题,说道:“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一是当时没有文字出现,二是年代久远,只能靠人们口口相授,代代相传了!”
那贾立波、李昱光就问了:“那两河流域文明中,关于伊甸园的记载,不会也是《山海经》中的传说吧?”
女王答道:“还真让各位猜对了!既然蜀人把灿烂文明都带了过去,那他们还不得把蜀地文明当故事传授给当地的后代子孙呀,你想想,伊甸园中关于两河流域的相关记载:土地肥沃,气候温润,一年可以播种两季,只要将种子撒入土壤,无论豆子、稻谷、高粱、小麦都能自生自熟,就能丰收。还有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鸾鸣凤舞,百鸟自由自在,欢乐无比……这不正是洪水泛烂前蜀地的真实写照吗?
《山海经》中所记录的都广之野中,有结满蜜桃的不死树灵寿木,开满了鲜花,挂满了果实,在这鲜花盛开绿叶掩映的密林中,赤身luo体的伏羲、女娲兄妹就是在这样的美景中开始了造人行动,到了秋天,艳阳高照,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果园里硕果累累,人潮攒动。**们齐聚灵寿树下,载歌载舞,以果代食,这种蜜桃吃上一颗,就能增寿百年。因此,所有蜀地的姑娘都长得十分美丽,成为神女而长生不老。而男人们则坐在树下饮酒品茗饱尝珍果,快活似神仙……
《山海经》中还说到都广之野的中心,有一棵异常挺拔高直的‘建木’,传说中的黄帝还亲自照料过,据说这棵‘建木’既是众帝上下的天梯,又是用于考察太阳升落的观景树。而观景树的周围,也就都广之野,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可谓虎狼成群,牛羊遍地,但大家都和睦相处,享受生命的喜悦。就连地里的青草,也从不枯萎,无论冬夏,都郁郁葱葱,蓬着生机,与西方伊甸园故事如出一辙,这不就是东方故事在西方的传说,是什么?”
陈紫陌、孟初寒兴奋地接过话来道:“如此说来,在两河流域扎根生存下去的古蜀人(即后来的苏美尔人)就跟伏羲、女娲兄妹的人生故事一样,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创世纪中的亚当、夏娃的故事,难怪‘伊甸’二字,在英文中也有‘天国’的意思,伊甸园其实就是天国园的另一读音,而四川盆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称谓。
《华阳国志:蜀志》中也称‘地称天府,原曰华阳’,这是从远古沿袭下来的一种称谓,诸葛亮《隆中对》:‘益外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还有一个有趣事实,在犹太人曾经移居的河南开封,有一个犹太人的教碑,上面刻着女娲和阿耽的名字,而阿耽就是中国的盘古王,是阿无罗汉及亚伯拉汗的祖先。现代流行于西方的所谓上帝创造的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莫非真的就是伏羲与女娲故事的翻版?”
但贾立波还是感到无法理解,“这样说来稍嫌勉强,同时也说得有点儿离奇,甚至没边,没有人相信呀!”
女王怔了怔,严肃而义正词严地批驳道:“你们就知道崇洋媚外,一昧地相信西方传说,而不相信自己的老祖宗!不信的话,我还可以给你们讲讲蜀人开拓美洲并建立少昊之国的事。最早在两万年前,中国人实际上就已经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而就在几千年前,有大量的中国人迁徒美洲大陆生活,逐渐便形成了最早的印第安人部落。
什么叫印第安人?这是叫法上的音误,印第安人说白了就是殷地安人,殷地指哪儿呀?中国的殷朝呀,殷朝之地去的人所以就叫殷(印)地安人,这再一次充分说明美洲的印第安人与中华人种同祖同源,是中华人种裔支。
中华大地是黄色人种的故乡,其实,中华先人尤其是蜀地的先人至少在五六千年前即已创造了以中华文明为特色的太平洋文化圈。因为蜀地的诺亚家簇分支,也在5000—6000年前就把中华蜀地文明带到了美洲,并定居下来。
而且,到那里的远古蜀人相当重视全球各地区的气候,在各地设置了气象站,不仅有专人‘司日月之长短’、‘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并在全球建立了系统的天文观察和气候观察网络,其规模之浩大令人惊讶。大家应该知道,出生于巴蜀之地的羲和、常羲,都是中华远古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史书上记载的‘羲和浴日、常羲浴月’,就是指他们观察太阳和月亮的科研活动。所谓‘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月’,就是指一种古老的天文历法的记录。
玛雅历纪元的年代为公元前3113年,而阿斯特克历等殷地安人历法,其图象就是中国的八卦太阳历,是距今5000年前中国的八卦太阳历东传美洲而形成的,而这种图式一直保存在印(殷)地安人的历法中。接下来说到的周代的苌弘、汉代的落下闳(第一个制造浑天仪者和《太初历》制定者)等杰出的天文学家,也是天府之国人,你们不会不知道吧?”
本書于看書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