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从废墟上屹立
第二百零六章从废墟上屹立
2008年6月18日,中国国务院正式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决定举全国之力,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以加快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具体由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展水平和区域展战略,组织东部和中部地区省市以“一省帮一重灾县”原则,各省市在3年期内、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重建工作。
山东省支援北川县,广东省支援汶川县,浙江省支援青川县,江苏省支援绵竹市,北京市支援什邡市,上海市支援都江堰市,河北省支援平武县,辽宁省支援安县,河南省支援江油市,福建省支援四彭州市,山西省支援茂县,湖南省支援理县,吉林省支援黑水县,安徽省支援松潘县,江西省支援小金县,湖北省支援汉源县,重庆市支援崇州市,黑龙江省支援剑阁县,广西支援雅安的芦山县、雨城区,海南省支援四川省宝兴县,贵州支援天全县,青海省支援名山区,云南支援荥经县,新疆支援邛崃市六乡镇,广东省(主要由深圳市)支援甘肃省受灾严重地区,天津市支援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展得以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当幸存者得到及时解救、伤残者得到有效治疗、遇难者得到有尊严处理的时候,当一条条生命线被开路先锋打通、一座座堰塞湖被当代大禹疏浚的时候,当崭新的帐篷在废墟旁排排立起、灾区学校又传出琅琅读书声的时候……
耳闻目睹这一切,国际舆论感叹:汶川大救援,当惊世界殊!
汶川大地震生以来,国内外各界向灾区提供的各类捐赠,其中国内展开空前的捐款活动,超过了1996至2007年全国接收的救灾捐赠款物的总和,打破了中国捐赠史上的纪录,境外地区及国际社会向中国地震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至地震一周年时,光香港民间各界捐款就已达130亿港元,台湾各界捐款已达70亿台币。
中国与世界同在,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节节攀升,履行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救援义务,俄罗斯别斯兰事件,中国向受害者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海南和四川两省还接纳了20名别斯兰孩子进行“疗伤之旅”,美国新奥尔良地区遭遇飓风袭击,中国政府迅即捐款500万美元,并紧急调拨了大批救援物资,印度海啸,中国政府和人民捐助了总额近7亿元人民币的善款与物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高度评价:“中国是全球和地区事务中有影响和负责任的国家。”
世界与中国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国政府次接纳多国专业救援队前往灾区,次接受外国军队提供的救灾物款,次邀请外国记者到一线采访报道。政府不但接受国际社会的救灾款物,还多次主动向国际社会提供救援清单寻求持续支持,汶川大地震至今,已有170多个国家的元、政府脑、议会领导人、外交部门官员,通过不同渠道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了慰问,来自这些国家的大量救援物资和款项,正源源不断地从地球的各个角落汇聚四川灾区。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天灾面前,世界人民紧紧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沙特阿拉伯王国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巴基斯坦提供包括22260顶帐篷战略储备在内的物资和现金,印度提供500万美元救灾物资,日本政府则放约5亿日元紧急援助,欧盟人道主义援助办公室向中方援助200万欧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30万美元,国际奥委会援助100万美元,后又于2008年8月2日与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奥委会在北京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800万美元对口支援。
为帮助中国抗震救灾,5月18日,美国两架c-17运输机分别从夏威夷和关岛载运了食品、电机、毛毯和其他物品飞抵成都并捐援助现金50万美元,5月22日,美国国际开署提供的一批总价值81.5万美元的锯子、液压装置、混凝土切割机和人员救助设备等装备运抵成都,翌日,约旦空军亦用飞机把10吨物资运往灾区。
加拿大政府捐助超过3100万加元,俄罗斯四批救灾物资价值400万美元,挪威政府提供2000万挪威克朗,意大利政府提供50万欧元和150万欧元的救灾物资,土耳其援助200万美元援助,英国援助100万英镑援助,西班牙、爱尔兰援助100万欧元,马来西亚政府、以色列政府分别援助150万美元,比利时援助65万欧元,韩国、阿尔及利亚分别援助100万美元,澳大利亚援助100万澳元,芬兰、荷兰、德国分别援助50万欧元,泰国援助50万美元、公主诗琳通捐款10万人民币、红十字会和普密蓬国王“猜帕塔那”展基金会捐款10万美元,法国援助38万欧元的物资,老挝援助价值50万美元木材,新西兰援助50万新西兰元,瑞士援助40万瑞士法郎,丹麦援助75万丹麦克朗、丹麦红十字会援助100万丹麦克朗的救灾物资,克罗地亚、希腊、新加坡、越南、巴西分别援助20万欧元,斯洛文尼亚、朝鲜、柬埔寨、萨摩亚、波兰分别援助10万欧元,立陶宛援助20万立特,卢森堡援助5万欧元,蒙古援助5万美元,爱沙尼亚援助50万爱沙尼亚克朗,捷克援助70万捷克克朗物资,阿尔巴尼亚援助4万美元,莫桑比克政府(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援助4万元人民币……
此外英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美国、韩国、法国、朝鲜、蒙古、土耳其、加拿大、伊朗、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不但向灾区捐款捐物,还派遣人员参与救援。
最先进入中国地震灾区救援的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六支境外救援队伍,抵达灾区开展救援行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当中包括俄罗斯51人的救援队在绵竹市开展的救援,日本两批60人的专业救援队在青川、北川开展的救援,韩国47人的救援队、新加坡55人的救援队在什邡市开展的艰苦救援。
2008年5月18日,抗震救灾大开募捐活动《爱的奉献》的当晚,汇聚文学艺术界、新闻出版界、体育界、文化企业界等文化宣传系统的知名人士以文艺表演与播出抗震救灾宣传短片穿插进行的方式,表达中国文化艺术界同仁在大灾面前奉献爱心、踊跃捐款,共克时艰的心愿,筹集款项超过15亿元。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面对艰巨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兄弟省区市及社会各界倾力支援、倾情相助,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全省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这片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土地已旧貌换新颜: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重建城镇初展新姿,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展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灾区从废墟上站立,展示出在灾难后重生、在重建中跨越的生动图景。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党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集中体现了科学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充分展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自觉,充分展示了灾区人民自强奋进、顽强拼搏的不屈意志。
截止到2012年5月,四川省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9%,概算投资8658亿元已完成投资99.5%,地震灾区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
北川老县城西南出口处左侧,有一座山叫景家山,沿着之字形的盘山公路上去,是一座羌寨,站在公路的第一个倒拐处,经过大地震和泥石流袭击后的北川县城尽收眼底,满目疮痍的老县城令每位游客为之神伤,2008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曾站在这里,挥手和已成废墟的北川老城挥手作别,如今这里成了远眺老县城地震遗址的“望乡台”,望乡台上香烟缭绕、鲜花簇簇,“怀念遇难同胞”的石碑,“向5.12遇难者祈福”的牌子随处可见。
新北川县城坐落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安昌河贯穿整个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重建,被地震毁于一旦的北川县城已经在新址矗立,2010年9月25日上午,建成后的北川新县城将由山东援建方整体移交给北川县正式启用。
新北川大道、西羌南街、西羌北街、温泉大道……一条条宽敞的城际公路已使用,安昌河两岸连片成排的安居房已全部竣工,几乎每个小区门口,都会有羌族风味浓郁的“牌坊”。城镇、农村居民点规划总用地约12.22平方公里(加上周边环境用地),用地12.22公顷,建筑面积266.52万平方米,人口40371人,可持续展用地11平方公里。
在重点项目投资上,列出了安置住房、文化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政权设施、基础设施共投资193.2亿元的项目,其中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资132亿元,民工公寓18亿元,北川中学2.58亿元。
中国羌城——永昌、“5·12”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新县城景观轴(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禹王桥、抗震纪念园)、吉娜羌寨等高品质旅游景点组成,总面积6.01平方公里。其中,中国羌城——永昌,不但集羌族建筑之大成,更汇聚了党和国家、全国人民、海外侨胞及全社会的无疆大爱。
“5·12”特大地震纪念馆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最大、最全面纪念“5·12”地震事件的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是中国民俗博物馆北川分馆,也是中国最大的羌族民俗博物馆,被誉为“中国羌族第一馆”。巴拿恰商业街是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吉娜羌寨是羌族文化体验观光地,也是羌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2009年5月12日,新北川中学建设工程正式开工,2010年8月17日新北川中学工程正式竣工。
这仅仅是北川灾区的一个小小缩影,其它地震受灾地区,也已旧貌换新颜,一副脱胎换骨、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灾区的人们,已经从灾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正在朝气蓬勃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
2013年12月成稿于四川西昌市邛海边
2014年7月修改于北京市朝阳金盏乡
本書于看書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