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子之血
兰儿整整调养了半个月,身体才渐渐恢复。
半个月来李灏一直没来过凤仪宫,她也没问,也没派人再去打听什么。
这皇宫说大不大四处都有高高的宫墙,说小也不小,要是不想见到一个人,哪怕都在皇宫中,一辈子也可能见不到。
宫中的每处宫殿都如一处独立的府宅,由内务府向各宫分吃穿用度的物资,内务府又下设负责皇上和后宫嫔妃日常生活的礼司、御膳房、绣房、礼乐司、敬事房......等等。
而她身为皇后需要了解每个管事部门的情况,几乎每位掌事的尚宫和大监每月都需向她上交流水册簿,有任何特殊的事都要向她请示汇报。
这些日子她虽在养病,可也没完全闲着,每个部门掌事交上来的册薄就一大堆,还要时不时听这些掌事说下每处的情况。
她也不太懂其中的道道,有时不一定听的7;150838099433546懂,好在常福在宫中呆过多年,在一旁协助她,又向解释了好多宫中的惯例习俗,说话间总算还能唬住那些掌事的老道尚宫和大监们。
原来身为皇后要管理好后宫,每天要处理好多琐碎、繁杂的事。
她虽不习惯,但既是手持凤印的皇后,这些是不得不管的。
皇上要忙国家大事,朝廷政务,管好皇宫里的内务事宜也是皇后必须做的,这正应了夫妻二人,一人主外一人主内,方能家和万事兴。
正好她一边养病一边熟悉后宫中的诸多事情,皇上来不来她这里,她也没去多想。
得知李泽已从天牢中放出来了,还是因为前几日李泽的王妃顾芷芮来宫中谢恩,顺便到她的凤仪宫中来坐了坐。
顾芷芮相对于以前,身上已找不到半分娇纵跋扈的气焰,倒显得成熟稳重了很多。
顾家在李沐宫变后,是当其冲遭殃的大家族,顾相国在朝堂上挺身直言,被李沐当场绞杀,顾家全族流放,男的充军,女的罚为营妓。
只有顾芷芮幸免,这还是因为当时太后全力保全李泽,也希望李泽身边有人照顾,也顺带保全了顾芷芮。
李灏登基后已为好多以前受屈蒙难的大臣平反,把他们追封为了功臣。
可已生的悲剧却无法挽回,像顾芷芮的母亲在流放地早已病死。那些亲人姐妹就算都已获得赦免,但已是物是人非。
她还有个哥哥顾显陵被充军后在军中表现不俗,如今被皇上封为参将,也算是他们顾家唯一的一丝希望。
顾芷芮来见她时还有些怯怯的,大概是怕她记仇,只是一味的磕头谢恩。
兰儿想到她以前的所作所为,心中虽还无法完全释然,但早就不恨她了,待她和气的问了几句,她和李泽日子过得可好?
听她这样问,芷芮双目又红了,边拭泪边说:“前几日王爷从天牢放出来时,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了,已经病倒了。请大夫来看过,今日还不见好,也不知能不能熬得过去。”
兰儿不由愣住了,李灏虽没杀他,也没割他的舌头,但也让他在天牢中吃了不少苦头。
芷芮惨淡的笑道:“臣妾知道这次王爷能保住性命多亏了皇后娘娘。可王爷夜宴上会失态,也是因为对娘娘您始终无法忘怀,有时午夜梦回他叫得都是您的名字。求娘娘好人做到底,派一位宫中的御医去给王爷看看,他的身体自从突厥回来后一直都是时好时坏。臣妾害怕他会......会再也好不了了。”
兰儿不禁有些伤感,他们虽是有缘无份,可没想到如今两人都成了痨病鬼。
当年那个轻袍缓带、器宇轩昂的三皇子如今只能在生死边缘苦苦的保命。
兰儿吩咐常福去找位御医随贤王妃一起出宫,到王府中给王爷诊病。
常福迟疑的问:“娘娘,此事是不是要禀明皇上。”
“不必了,一点小事何必还去打扰皇上。”她身为皇后,派一个御医给王妃的权利还是有的吧。
常福总觉不妥的道:“可是......”
“你只管去办,有什么事本宫自会担着。”兰儿不容他在犹豫道。
常福无奈的去请御医,芷芮又是千恩万谢。
芷芮离宫后,其实她心中也有些忐忑,也许李灏又会怒气冲天的跑到凤仪宫,掀起一场狂风骤雨。
可几日过去了,宫中风平浪静,皇上一直未出现在凤仪宫。
今夜她喝完药,靠在床上随手翻了翻掌事们送来的归档薄,无意中看到一本册子上写着敬事房,好奇的拿起来。
这些日子各处的册薄她看了不少,唯独一直没看到过敬事房的,想来如今宫中敬事房只怕是最清闲的。
而这本册子是今日才送来的吗?她翻开看了看,里面记载着皇上每夜由后宫嫔妃侍寝的具体日子、时辰、地点。
前面几页几乎全是在凤仪宫,有几笔记着在其他宫殿,但她记得那是迎三位妃子入宫的时候,李灏虽留在她们宫中,但未真正临幸过。
翻到最后一页,连着两日赫然记载着长秋宫,就在前日和昨日,李灏都在长秋宫,上面写,“陛下幸之后,良妃身下雪白的丝绢有落红,为处子之血。”
兰儿看着这行字,只觉尤为刺眼,那种心痛的感觉无法言语。
喜来拨着烛台上的蜡芯,让床前的烛光更亮些,却看清兰儿眼睛红,“娘娘怎么哭啦?是眼睛进了灰吗?”
兰儿嗯了一声。
“娘娘,奴婢帮你吹吹。”喜来说道。
兰儿任眼泪流下,自己揉了揉眼睛,“不用了,本宫乏了。”
喜来放下纱帐,兰儿正欲躺下,却听到有隐隐的琴声传来。
想来今夜皇上还是会歇在长秋宫,良妃的琴声是那样的温婉动听。
兰儿躺了下去,殿内的烛火熄灭,她安慰自个,这本是迟早会生的事,如今生了也好。
皇上雨露均沾,至少不会浪费了宫中那些如花的女子。
可她在辗转反侧间难以入眠,那琴声不知过了多久才渐渐消失。
孤枕透凉,她数着更漏声熬到了天明,原来这就是夜深前殿按歌声,斜倚熏笼坐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