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霸王铁骑纵横天下 > 第134章 辅助资料,三国长败将军夏侯惇

第134章 辅助资料,三国长败将军夏侯惇

夏侯惇:一个当之无愧的常败将军

光荣三国志向来把夏侯惇做成曹操麾下的王牌将军之一,他的名声在三国迷中也一直是勇气可嘉、武艺高超的军事人材。不过在一片贬低关羽、赵云、马超等宿将的浪潮中,似乎很少有人想到,众人印象中的夏侯惇其实与正史记载相去甚远。为了有的放矢,下面把《三国志》中夏侯惇那悲惨的战场经历拿出来晒一晒。

?

1、“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众人眼中卤莽的吕布用计把夏侯惇活捉了,还作为人质要挟,幸亏韩浩指挥若定,平息了这场闹剧。曹操后来恨恨的下令:“以后再有类似情况要尽快采取行动,不要管人质死活!(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很显然,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被生擒活捉的曹军“知名”将领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当然,有人会说,夏侯惇不是把吕布打退了。请注意,陈寿在这里的用词是“退还”而不是“败退”,双方应该是打了个平手,并没有分出胜负。而吕布在一场短兵相接之后居然回头抄了夏侯惇的大本营,把他的驻防地濮阳给打下来了,不但劫了他的粮草,还活捉了他本人。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完败,确实有点辜负了曹操把大后方委托给他的重任。

2、上一次夏侯惇总算是被“恐怖分子”完壁归赵,但很快他就在战场上英勇负伤了。《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记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三国志》上没有记载是谁偷偷射了……也没有记载夏侯惇是不是吞了……

不管怎么说吧,看来夏侯惇作战还是比较勇猛的,不然也不会冲到前面去以至于被敌军射中。

3、之后夏侯惇因祸得福,古有塞翁失马,今有元让失目。光荣负伤的夏侯惇虽然还没有立下如五子良将或曹仁、夏侯渊等人的功绩,但他的官运却非常亨通。“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这很让人费解,曹操自己说过:

“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三国志 ? ;武帝纪》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曹操确实是论功行赏,并非如后来八王之乱时的掌权者那样让全国人民一起升官财。而此时的夏侯惇显然还没有达到升官封侯的地步,曹操的意图很值得琢磨,可谓迷雾重重。

3、“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夏侯惇为百姓做了件好事,亲自背土挖沟,鼓励种田。虽然屯田和兴修水利不是他自己出的主意,他只是在执行上面的安排,但是怎么说也有苦劳。但是说句题外话,亲自背土,我怎么看都像现在某些领导人带头植树,做样子沽名钓誉。而作为一个“以烈气闻”的壮汉去埋头搞建设实际上也体现了夏侯惇的另一面。不过,作为战将,还是应该在沙场上多立功。

4、“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三国志 ? ;吕布臧 ****** 继上次输给吕布本人之后,再次败给吕布的部下高顺。或许是失去了一只眼睛而影响了元让的攻击力,尤其是武力值。

5、“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夏侯惇在官渡之战中作为曹操的后续部队,很有可能也参加了战斗,不过也很有可能没参加战斗,不管怎么说,他跟着曹操进了邺城后立刻升官,而且还“便宜从事”。

6、“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 ? ;先主传》

?

再败……大家都知道刘备的长项是逃跑,夏侯惇被这样的人打败,怎一个“囧”字了得。

7、“攻阳平山上诸屯,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武皇帝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故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未还,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侍中辛毗、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武皇帝,进兵定之,幸而克获。此近事,吏士所知。”——《三国志 ? ;二公孙陶四张传》

元让撤退撤到了敌营里……不过他运气好,张鲁士兵打也不打,问也不问,跑的之乎者也,比刘翔还快。尽管此时刘晔提醒他说我们已经占据了敌人的主要阵地,敌人都跑了,但是夏侯惇显示出了谨慎的态度,亲自跑去问过曹操以后才确定自己真是占了大便宜。虽然这里的夏侯惇带兵带的已经有点可笑了。但是要明确两点:

第一,;;;;它不是《三国志》原文的记载,而是出自裴松之注引的一本名为《魏名臣奏》的书中,这书连听说过的都很少,所以可信度有问题。

第二,;;;;这件事当时就有好几种说法,具体情形混乱不堪,裴松之就引用了好几个,所以不能盲目对这件事下任何结论。

不过这件事虽然不能当做正史来看,但就事情本身而言的确搞笑。易大佬称曹操为可爱的奸雄,我看这里的夏侯惇应该是Q版的壮汉 ~~

8、“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

被人俘虏活捉,被射瞎眼睛,疯狂败北,晕头转向,夏侯惇经历了很多事,作为将军,他尝尽了很多人无法品尝的酸楚。但即便在战场上几乎可谓寸功未建,但他仍然被曹操委以重任,都督二十六军,还赏赐了好多女人。他的驻地居巢就在魏吴边境线上,这不是一个轻松地差事。

我想曹操或许是想给夏侯惇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好让他能够威名更盛。不过可惜,期盼着跟孙权大战一场好为国家立功的夏侯惇始终看不见吴军那娇媚的身影。

这一段虽然是我YY,不过可不是毫无根据呢。

?

“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三国志 ? ;诸夏侯曹传》注引《魏书》

看看这一段曹操和夏侯惇两个人主演的对手戏,为了汉魏之分推来让去,掩人耳目的手法未免拙劣了一些,到最后还是“拜为前将军”收场,“固请”二字极其重要,说明了什么呢?夏侯惇想要做前将军,但由于很多原因,他无法满足心愿。所以给曹操写信说自己的官是汉朝封的,不是曹操封的,不乐意。那么曹操只好把他“挪”到自己麾下,顺便稍微提拔一下,前将军成了顺手牵羊的舞台道具,也为夏侯惇苦等吴军做好铺垫。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吴军就像那传说中的爱情一样,人人都相信有,但从来没人真正遇到过。

夏侯惇郁郁不得志,率军回到寿春,再没生别的故事。曹丕倒是懂得老爸的一些心思,把夏侯惇提拔到了大将军的高位,但是他的伤心欲绝难道真是一个大将军的名号所能医治吗?

几个月以后夏侯惇与世长辞。

他轻轻的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其实从上面的记述里不难现,夏侯惇似乎并不以作战见长,相反,他的本传中倒是记载了很多他为曹操提出的政治建议,而且很被曹操所欣赏。由此判断,夏侯惇的才能主要体现在政治上,而不是战场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