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隆庆五年五月二十日,文渊阁洋溢着一片喜气。从辰时起,部院寺监堂上官、科道、翰林,倶身着红衣,分批来到内阁中堂,向已移位左侧位的高拱道贺。
李春芳连上三疏,请求致仕。三天前,皇上察其诚恳,御批准其致仕,优诏褒美,遣行人护行,赐驰驿归。依照入阁先后排序,高拱遂为内阁揆,移位左侧位。照例,朝廷百官当着红衣为贺。
“新郑!”刚被起用、以吏部尚书衔管兵部事的杨博很是亲热地唤了一声,高大的身躯弯下来一揖,拱手至额道,“恭喜恭喜!新郑决策定贡市,岁省边费岂止百万!招水西安国亨出而就理,贵州不战息争;又慧眼识英才,百年蛮贼盘踞之地一举克之;整饬官常,恤商改制,一时经略,慷慨直任,不足二载,皆有成功。李兴化虽为揆,受成而已。今日终于名副其实矣,博为新郑贺,也为我皇上、我国家贺!”杨博因年纪、科举辈分都远在高拱之上,不便以“元翁”相称,即以“新郑”代称之。朝廷百官,包括内阁大臣在内,以杨博资格最老,当年正是他带头逐高,迫使高拱去国;没想到高拱不计前嫌,上疏举荐召用,杨博既感动又愧疚,今日借贺喜之机,不避嫌疑,当众把高拱恭维了一番。
“是啊是啊!往者元翁实主国政,然则毕竟不是相;终于名正言顺了,可喜可贺!”刑部尚书刘自强接言道,“复出这一年多来,元翁不遑多让,遇大事立决,高下在心,应机合节,人服其才,喻之排山倒海,未有过也!”
众人见杨博、刘自强这两位当年曾为逐高立下汗马功劳的部院正堂当众奉承,有的摇头,有的赞叹,更多的则是跟着说起了奉承话。
高拱一笑,抱拳回礼,并不回应。
轮到科道了,众人鞠躬拱手,也是一番喜庆之词。户科给事中曹大埜一直想向高拱表达谢意,却不得入其门,终于有了机会,也像杨博一样,不避嫌疑,奉承道:“学生闻得,元翁复出以来,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凡晨理阁务,午视部事。人谓公门无片楮。学生钦仰之至!”
“这算不得什么!”高拱摆手道,“大臣以体国为忠,以匡国事为美,区区小廉,细节耳,何足挂齿!”
“喔呀,钦仰!钦仰!”众御史、给事中纷纷抱拳赞叹道。
高拱拿起一份文稿道:“不过,晨理阁务、午视部事的日子,也该结束了,这是我拟好的《乞恩辞免兼任疏》,恳求皇上免了吏部的兼差。”他笑了笑,“我闻科道每以高某兼掌吏部为非,今日不妨向各位宣读辞免部事的奏本。”说着,拿起文稿读了起来,“兹者,大学士李春芳得请致仕,则阁务为重,政本之地,臣不得以暂离。若仍摄铨衡,非惟势有不能,而理亦有所不可。乞许辞免,专司阁务,庶于事体为安。”
“高风亮节,高风亮节!”科道人群里出赞叹声。
“皇上必不允!”吏科都给事中韩楫大声说,“天下之治乱系人才,人才之进退由吏部。掌吏部者,必至公至正之士不可。其人正,则君子进而小人退;不正,则小人得志而君子丧气。然所谓正者,又必有确然不易之心,然后可肩重任而不挠;有超然独运之才,然后可陶铸群流。是故,但能守正者,亦不可谓之称职;必是德才兼备,识见超迈者,方可称一流。皇上圣明,铨政非委于元翁不可;元翁掌铨政,则天下可治。”他虽是高拱门生,但在此场合,不称“师相”而呼“元翁”。
“可是,祖制……”人群里传来质疑声,随即被“是啊是啊”的声音淹没了。分不清是附和韩楫,还是赞同质疑阁臣兼掌铨政不合祖制者。
“相掌铨,国朝二百年未之有也。”御史王元宾道,“况元翁身为相,日理万机,再掌銓务,安得有喘息之机?皇上念及元翁已然花甲之龄,一肩而当此两重任,未必不允嘞!”
高拱饶有趣味地听着,暗自揣度皇上究竟会做何决断。过了两天,圣旨下,乃皇上御笔钦批:“卿元老旧臣,才望忠正,兼选重务,不允辞。”
“叔大,你看,皇上还是不允!”高拱拿着御批,既高兴又有些无奈,对张居正道,似是征询他的意见。
张居正微微一笑,未一语。
“再疏请辞!”高拱决断说。言毕,把堆在案上的公牍往一旁推了推,埋头写了起来。
当日,高拱的辞免兼任疏就摆到了御案。皇上看了又看,对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道:“今日刚驳回辞免疏,高先生怎么又上一本?是高先生本意还是外间有人说三道四?”
陈洪摇头道:“老奴不知。”
皇上轻抬下颌,示意陈洪阅看高拱的奏本,陈洪拿起一看,只见上写着:
臣恭读温纶,感彻心骨。蒙皇上信之弥深,任之不二,此子于父母所不能得者,而臣则何以得哉!宜当竭忠毕力,仰答眷知,安敢再有他言?然大臣共国休戚,事理所在,义当为国求诸至当而后已。是以不避琐屑,再渎宸严。
我国家之事,皆属部臣题行,阁臣拟票。或未当,则为之驳正;或未妥,则为之调停。不嫌异同,务在参伍。所以事多得其理,而人不敢为奸,是阁之与部不容混而一也。臣昔以阁臣奉命摄铨而不敢辞,既辞不得请而不敢再者,实以名居大学士李春芳之次,其驳正调停有在,而臣可以无避耳。今春芳既解任去,而臣又忝居二辅之先,若仍领铨务,则自所题行,自所拟票,驳正调停终为未便,是谓以水济水,谁能食之。此其不可一也。
又人臣不可操权太重,今内阁平章重事,吏部进退百官,皆权所在也。臣既忝阁臣之先,而仍总吏曹之职,则操权不亦太重乎?权太重,非惟臣难以居,而国体亦非所宜。此其不可二也。
臣素任事,安敢惮鞠瘁之劳?臣素朴直,安敢徼孙肤之誉?直以事理如此,辗转再四,不敢不明陈于君父之前。伏望皇上鉴臣恳悃,容臣辞免,斯于事理为安,事理安则臣心乃安,所以竭犬马图报称者,始得展布而无不尽也。
“喔呀,万岁爷,看来高先生是实心实意要辞吏部的事嘞!”陈洪放下文牍说,“万岁爷,当准了高先生。”
“为何?”皇上不悦地问。
“这个…高先生自己说的,相兼吏部,权太重。”陈洪道,他看高拱言辞恳切,而皇上似乎不为所动,便想说服皇上遂了高拱的心愿,又道,“往者高先生不是相,因兼掌吏部,还被说成一代横臣,如今…”
“住口!”皇上龙颜大怒,呵斥道,“大胆奴才,竟敢如此诬称高先生!”
陈洪吓得浑身打颤,忙跪地叩头,辩解道:“万岁爷,老奴不敢!老奴只不过说有人这么诬称过高先生。”
“大胆陈洪,你夺了滕详的房产,可有这事?”皇上突然问。
半个月前,前司礼监掌印太监滕详病故,冯保本想把他的家产据为己有,不料陈洪横插一杠,冯保灵机一动,假意顺从,待翠青大碌到手,他就送到李贵妃宫中,把陈洪夺滕详家产的事添油加醋禀报一番。最后还以遗憾的语气说:“老奴本想把宅子送给爵爷的,这下也不能进孝心了。”李贵妃之父李伟早就让冯保在李贵妃面前念叨,说想造所大宅邸,冯保故意把两件事勾连到一起。果然,李贵妃闻言,杏眼圆睁,恨恨然,当夜,正好皇上到翊坤宫过夜,李贵妃就把陈洪霸占滕详房产一事,说给皇上听。
“万岁爷,万岁爷!”陈洪已然猜到,此事必是冯保密告,战战兢兢叩头道,“冯保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奴才并未据为己有,只是欲……”
皇上对国政尚且不上心,何况两所宅子。听李贵妃说这事,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在意。可今日,陈洪“一代横臣”这句话激怒了他,陡然想起这件事,就越恼怒,他打断陈洪,冷笑道:“房产的事,朕本不想深究。你可知,朕对赵贞吉甚眷顾,只因他竟敢诬称高先生一代横臣,朕毫不犹豫罢了他。如今你也胆敢如此诬称高先生!那朕也不能留你!”
“万岁爷,老奴一向敬重高老先生,并未…”陈洪哽咽着道,皇上不容他再辩,“扒了他的朝服冠带,带下去!”
两名随堂太监上前,搀起陈洪,把他的朝服冠带脱下,架了出去。
皇上余怒未消,提笔在高拱的奏疏上写道:“已有谕了!”随即把御笔重重一扔,吩咐道,“退给内阁!”一名御前牌子小心翼翼地拿过文牍,刚要走,皇上又道,“你知会高先生,司礼监掌印空缺,要他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