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 互惠互利,是能得到双赢的好事

互惠互利,是能得到双赢的好事

● 李嘉诚案例

罗素说:“合作是解救人类的唯一途径。”做生意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可是,合作是一门大学问,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在商界,李嘉诚的合作理念颇为人称道。

李业广是“胡关李罗”律师行的股东之一,又持有英联邦的会计师执照,有两把刷子,在业界的名气很盛。有人却说李业广是李嘉诚的专用律师,李嘉诚解释说:“哪有?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让李业广为我自己所用。”

李嘉诚也不是自谦,李业广确实在香港颇有名气。他身兼20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相当于兼任着香港1/4上市公司的董事。此外,他还是香港许多有钱人的高级参谋。有着这样身份的李业广,虽然不是见钱眼开之人,但是一般的大亨还真难请到他。不过,他却在长江上市时就做了届董事会董事;长江做大后,他做了长江旗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就凭这一点,足见李嘉诚会用人并懂合作之道。

李嘉诚比较务实,他不会玩虚张声势的伎俩。虽然自己的名气比李业广大,但也不拉拢名人给自己任董事,看中的是李业广的才华。两李合作之后,为长江实业制订了很多扩张计划。

李业广向来为人低调,一般都在幕后为李嘉诚卖力。直到1991年,李业广做了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主席,才声名大噪。在李业广之前做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的都是香港的知名人士,如:金银会创始人胡汉辉,股坛的大人物李福照,慎生银行的主席利国伟。

李业广做联所主席的消息一传出,各大报纸关于李业广的消息铺天盖地。在介绍他时是这样说的:“胡关李罗”律师行合伙人,长江实业集团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对李业广对长江的贡献极为认可。

证券专家杜辉廉,是一位出身于伦敦证券经济行的英国人。70年代,杜辉廉作为惟高达证券公司的代表来到香港,并与李嘉诚相识相交。1994年,惟高达被万国宝通银行收购,杜辉廉便留在了万国宝通银行的证券部。

李嘉诚在打股市的收购战时,多次请教杜辉廉。杜辉廉也经手了长江实业和李嘉诚家族的股票买卖,被称为“李嘉诚的股市经纪”。

杜辉廉是长江实业智囊团里唯一不支干薪者,李嘉诚也曾多次邀请杜辉廉做董事,但都被杜辉廉拒绝了。他拒绝参与长江实业的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为此,有情有义的李嘉诚总感觉亏欠杜辉廉。

1988年底,杜辉廉和好友梁伯韬开办了百富勤融资公司,而杜梁二人只占了35%的股份,剩下的股份给了由李嘉诚带头的18位商界巨头。

杜辉廉是百富勤的主席。在18位富商的帮助下,百富勤展态势极好,很快就收购了广生银行和泰盛银行。不久,百富勤又分出百富勤证券公司。4年后,百富勤年盈利达到6.68亿元。

待到百富勤在香港成为小巨人之后,为了让杜梁二人的股份额处于安全位置,李嘉诚主动将自己的股份分给了杜梁二人一部分,自己仅留了5.1%。李嘉诚对百富勤的投资简直是公益性质的,完全是出于报杜辉廉曾经效力长江实业的恩。不过,百富勤展很好,成了大家争相购买的热门股,李嘉诚手里的百富勤股份还是给他赚了不少钱。

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杜辉廉后来一直在给长江实业做顾问。90年代,李嘉诚与中资公司的每一次合作,都向杜辉廉进行了专业咨询。当被《明报》的记者问到自己的智囊团有多少人时,李嘉诚说了实话:“数也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

● 李嘉诚智慧

李嘉诚说过:“大家合力就能办更大的事,为彼此带来更大的利益。许多人为争一时之气与人失和乃至势不两立,处处与之为难,这样做从长远考虑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在不给对方机会的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机会。以和求展,双方均受益才是更高境界。”

一个人不明白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是什么,上帝就带他到一个房间:“看看吧,这就是地狱。”

在那个房间里的正中央放着一口大锅,锅里煮着香喷喷的肉汤,但围着锅的一群人却个个一脸饿相,瘦骨嶙峋。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可以伸到锅里的汤勺,但是汤勺的勺柄太长,他们自己没办法把汤送到嘴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肉汤挨饿。

上帝又领他去到另一个房间:“这一次,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在这个房间里,也是房间中间放着一锅肉汤,但这个房间里的人个个气色都很好,每个人都是欢乐的表情。虽然他们的手中也是一个勺柄很长的汤勺,但他们每个人都能喝到肉汤,原因就是他们会用自己的汤勺喂别人。

同样的条件,一些人能够身处天堂,一些人只能身处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独自霸占资源,还是共享利益。如果真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扬合作精神,合作能够取得持续性的成功,因为缺乏合作精神而导致失败破产的企业,比因为其他原因而失败的公司总和还要多。拿破仑?希尔说在他经商的多年间,亲眼见证了各式各样因为不懂合作而宣告失败的企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能力都是有限的,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来加强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和能力,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能够互相包容接受的人,而不是独行侠。

李嘉诚也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一直与人为善,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他认为不论是经商还是做人,独来独往,得不到别人支持和帮助的人,走的路不会太长,也不会太宽,只有互惠互利,才能相互将路走宽。

“我一直奉行互惠精神。当然,大家在一方天空下展,竞争兼并,不可避免。即使这样,也不抛掉以和为贵的态度。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抓住机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就能带来双赢的良好局面。”李嘉诚正是坚持这样做,才在商海中打下了一片天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