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
除了赵凤昌和辜鸿铭之外,其他三人分别是梁鼎芬、杨守敬、吴殿英,虽然这几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显赫,但在这个时代,却都是十分知名的学者或仕绅,梁鼎芬、杨守敬在中国的近代教育中都颇有建树,而吴殿英是军人出身,是张之洞最主要的军事助手,帮助张之洞训练湖北新军,而且在军中推行全面开放和全新的军事指导思想,全面打开了思想的闸门,使湖北新军内部的思想意识迅速与国际民主新思潮接轨。也为后来在武昌爆辛亥革命,就是以湖北新军为主力。
等张之洞介绍了一圈之后,秦铮笑道:“古人语:唯楚有材,今观香帅之幕府,果然不假,今日之宴,也可以称得上是众英会了。”
张之洞呵呵笑道:“过奖、过奖,我这里算得什么群英会啊,我看贵众才是人材济济,自从贵众回归中华以来,实在是大扬我中华之国威,海内敬仰,老夫本欲亲到天津拜会贵众,无论这两湖的公务多忙,老夫也实在是抽不开身啊,这次秦政委能来武昌,也算是让老夫了结一件心事啊。”
秦铮道:“香帅太客气了,我们虽然久居海外,但这数十年束,也听闻过一些香帅的大名,启用冯子材,取得谅山大捷,又兴办实业、开办教育,创建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湖北织布局,均为利国利民之举,而开建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为国育材诲人,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万世,如此功业,实在令人敬仰,趟使中华之邦多几个香帅,国事也断不会败坏如斯。”
张之洞听了,也不禁哈哈大笑,嘴里虽然连说过奖,但心里却着实是高兴,中兴名臣中,曾左李张并列,但前三位都是从军旅起家的,并且都曾指挥军队、征杀疆场,只有张之洞是文臣出身,尽管现在被尊称为“香帅”, 但实际从未上过战场,这也是张之洞最大的遗憾,不过在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时任两广总督,是越南战场的大后方,为战场筹集粮草军械,支援战线作战,并且向清廷推荐冯子材、主张招安黑旗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也是张之洞在军事上少有的建树,至于兴办实业、教育,则本来就是张之洞的功绩。
不过心里虽然高兴,但嘴里却还要歉虚,张之洞道:“那里、那里,老夫这些许小功,怎么能和贵众相比,这次全靠贵众回归中华,才使我大清免于灭顶之祸啊,我们都己经老了,将来的大清还靠贵众这样的年轻人啊。”
秦铮笑道:“香帅太过歉了,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这些人打起仗来或许还行,但治国理政,治理地方,却还不足,何况我们毕竟是初回中华之地,对国势所知不深,因此以后还需要香帅多多指点才行,而且这次庚子国变,使国事败坏,将来朝廷恢复,还需要香帅这样德高望众的老臣来执掌大局,方才能够迅速的让中华恢复安定,而且早日实现富国强兵。”
张之洞的心里一动,秦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客气还是另有所指,不过现在可不是详谈这些事情的时候,因此张之洞将话题一转,道:“这次俄军南进,来者不善,不知贵众是否有把握击败俄军。”
虽然张之洞是有意将话题岔开,但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俄军南进,而且谁都知道,唯一能够阻止俄军南进的,只有海外华人,因此众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秦铮的身上,看他怎样回答。
秦铮道:“香帅,还有各位请尽管放心,如果说要将俄军全部赶出东北地区,我们还力所不及,但要在山海关击败俄军,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赵凤昌道:“俄军素来悍勇善战,为列强之最,此番南进,必要来者不善,听完大军数万余众,而贵众虽然也能征善战,但毕竟刚回归中华不久,军队军械均未齐备,何以可以击败俄军呢?”
秦铮笑了一笑,道:“战者,无非天时地利人和也,若时八国联军尚在,俄军南进,两军內外呼应,自然是攻无不利,而现在八国联军己全军覆没,北京己复,俄军再出兵南进,己是孤掌难鸣,这就是天时不利;我在来武昌之前,我军己在山海关设置阵地,山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有铁路与天津、北京相通,兵员物资运送便利,而俄军远道而来,又无铁路运输,在地利上也输了;俄国素来蛮横无理,与欧洲各国均有不和,前者为争朝鲜,与日本几欲刀兵相见,而且俄军若真南进入关,必与英美各国不利,因此英美各国必不愿助俄,而我军为护家为国而战,上下齐心,由李中堂从中周旋,山海将守将郑才盛与我军并肩作战,以御俄军,如全国上下协力,同仇敌忾,又何愁俄军不败。”
在座众人听了,也都连连点头,秦铮说的这些获胜条件可不是空口大话,由其是秦铮说到李鸿章从中周旋,才让郑才盛和海外华人并肩作战,也让张之洞不由得若有所思起来,李鸿章这样的做法,当然是和朝廷的制度不合,但李鸿章还真这样做了,看来李鸿章真的把宝压在海外华人的身上,不过如果海外华人真的击败了俄军,那么李鸿章可就真是立下大功一件,而自己可也不能落到李鸿章的后面,好在是自己手里有枪有炮,正是海外华人需要的,因此到也不是全无底牌。
于是张之洞道:“国事如此,匹夫有责,若为抗击俄军,保卫我大清,老夫也必会鼎力相助,贵众若有需求,可以尽管向老夫提出,凡事老夫能够做到的,必不推辞。”
秦铮就等张之洞这句话,做为后来者,他当然知道张之洞和李鸿章之间的恩怨,因此故意提到李鸿章犯清廷的大忌,帮助海外华人,就是要刺激一下张之洞。当然如果张之洞是个心胸狭窄,不顾大局的人,这样的刺激或许会适得其反,李鸿章越是帮海外华人,我就越是不帮,而且还处外拆台;不过张之洞可不并是这样的人,尽管和李鸿章不睦,但大局还是要顾全,早在谋划东南互保的时候,张之洞先想到的就是不计恩怨,拉陇李鸿章一起干,因为张之洞十分淸楚,没有李鸿章,东南互保就搞不起来,而且八国联军登陆以后,张之洞甚致策划,万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死于战乱,就联合东南大员,推举李鸿章为总统,尽快确定一个新政权,不给外国人有机可趁。也可见张之洞和李鸿章争归争,但关系到国家大事,还是有分寸的。
于是秦铮道:“香帅,我们现在到是缺少武器弹药,如果香帅能够供应一些,必然感激不尽,我们也不会白要必会按价付款,而将来击败俄军,香帅亦功不可没。”
张之洞呵呵笑道:“好说,好说,枪炮武器,我这里还是有一些......”
正说着,从人已将酒菜送上来,张之洞笑道:“来,先吃饭,其他的事情,等吃过饭以后再说,凡事都好商量,好商量。”
宴席开始之后,双方就沒有再谈及俄军南进、购买武器等事情,而且谈论一些风土人情,风花雪月等事物,赵凤昌和辜鸿铭在席间妙语横生,气氛也十分热烈,而且辜鸿铭还问了不少有关海外华人的事情,秦铮也都应照即定的原则,一一解答,滳水不漏,而且两人还不时用英语、德语交谈,内容也由风花雪月逐渐变成为谈古论今,后来整个席间都成秦铮和辜鸿铭的互动,其他人都成了配角。
而这一番谈论之后,也让辜鸿铭对秦铮颇有些刮目相看。原来辜鸿铭对海外华人并不怎么看重,认为他们不过只是一批莽夫,打仗还可以,但文化底蕴不足,但和秦铮一交谈之后,辜鸿铭才现秦铮不仅博古通今,而且对古今中外历史的见解,世界展大势的把握,国际局势的判断都有独到之处,虽然有许多观点都和自己不同,但却自有一番道理,有不少观点,的立意独特新颖,甚至是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辜鸿铭虽然性格古怪,恃才傲物,但毕竟也是大师级的学者,因此对秦铮也颇有些惺惺相惜之感,而整个宴席的气氛也都十分热烈。
如果论真实学问,秦铮自然是拍马也赶不上辜鸿铭,不过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任何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而且经过了一百余年的展之后,各种社会、经济理论都己趋于成熟,由其是对这个时代的各种学术观点、社会展理论几乎都做了大量的剖柝,而秦铮做为一个近代史的研究者,对这些观点理论自怨十分熟悉,随便扔出一两个来,就足以让辜鸿铭惊异不己了。
其实平心而论,秦铮虽然承认辜鸿铭在学术上的成就,但对辜鸿铭并不怎么敬佩,毕竟辜鸿铭的理论、观念并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而对这个时代的中国实际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毕竟靠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法让中国走向富强的,这个观点,也是经过了旧时空的历史所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