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云楠三宝
就像前世承包制度一样,看到朝廷让自己世袭守卫云(南,这属于自己一亩三分地,当然对当地经济着实进行了一番调查。
通过大众旬报,通过标语等形式宣传新政,当大家听说良田田赋每亩不过大米3升,旱地每亩不过3升,废除异地征瑶役,每丁丁赋不过6分银子。
相比明廷地方苛捐杂税,现在可以说轻徭薄赋,很多人都怀疑官府是否能够做到,老百姓也真心诚意拥护义勇军,如此即便后来生黔国公沐天波战死之事民间也没有太大的风波。
除了宣传,义勇军每到一处,新的衙门逐渐建立起来,很多官员来自于外省,但更多官员则出生本省,虽然主要官员也施行异地任官制度,但与过去千里派官不同,这些人对当地民情、舆情较为熟悉,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府州县衙门建立的同时,一些卫所也改为州县,建立地方行政衙门,恢复对地方的治理。
云楠土司众多,土司由当地土人自治,官府进行监督。
随着时间深入,杨轩逐渐现云楠与内地无二,至少在汉人居住地如此。
在来云(南之前如果那个说云(南是世外桃源,在云(南可以安居乐业绝对会认为是鬼话连编,到云(南之后更是感慨不已,虽然两世为人,但对云(南还是存在诸多偏见。
不说别的,这云(南面积甚大,比这个时候四(川)行省面积还要大。
治理云(南之初,杨轩开始开云(南三宝,有了这三宝更是感慨不已,原来那个吴三桂就是依靠这些东西才称雄于三藩。
第一宝就是白银,云(南盛产白银,宋应星所云:“然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故开矿煎银,唯滇中可永行也。
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云(南的银课达到了31900余两,这也是明朝在那一年全部银课的数额。
由此可见,云(南银矿的开采占据了当时明朝银矿开采市场的大头,在前世云(南白银储备在全国排行第二,如此可见云(南白银产量之大。
看到云(南白银产量如此之大,在全省局势安稳之后,杨轩当即召集各地矿商开会,并且正式颁布《矿律》
宣布官府开放白银开采,所有开采银矿矿主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现白银矿场需要在州府衙门备案,若不备案私自开采的,开采白银全部归官府所有。
对所开采的白银施行五税一的政策,少缴或不缴的罚5倍款项,严重的炒家。
白银开采后必须避免水土流失,需在银矿周围栽种树枝
对造成泥石流的处罚100两白银
如同前世煤老板,银矿老板一个个财大气粗的,但对缴纳抵押金还是不太理解。
杨轩耐心解释,这抵押金就是一种保证金,是一种信誉,若是生违反《矿律》有关事宜,官府可以直接克扣账面上的钱财,然后通知矿商补上。
若是矿银生产的低落和破败,衙门可以用这些钱来安置旷工。
除此之外,在顺庆的时候官府开始试运行《矿律》,开采煤炭的也需要缴纳300两纹银作为保证金。
看杨轩如此解释之后,众人方才释然,很多人更言之凿凿的声明,过去不论是土司还是官府对矿商多有压迫,大家每年贿赂官府多达数千两纹银,若按照《矿律》收上来的不过千余两白银而已。
简单估计,单银矿一年下来的税赋就足足超过20万两,这可是一笔大收入。
第二宝滇马也叫做云(南马,在云(南东部的乌蒙山区,在大理等地都颇多。
滇马体质结实、短小精悍、运动灵活、善登山越岭、长途持久劳役、耐粗饲、有良好的适应性为其特点。在云(南茶马古道就有很多滇马,他们穿行于山间小道如履平地,以驮载能力持久见称。
公马驮重60-100kg,母马驮重40~60kg,日行30k,可连续使役半月以上。乘骑一般日行45k,可在山区长途乘骑达到一月之久。且行走十余里不出汗,心跳如常。
更为重要的可以通过茶马古道与西藏人交换战马,且在丽江北胜州(现在永胜县)有军马场,专门养殖各种滇马,如此一举解决军马紧缺状况。
滇马虽然在平原地带难以与北方优秀马匹抗衡,但适合运输货物。
有了滇马之后,才有在各标建立辎重大队,各镇建立辎重营的可能,随着滇马源源不断的输入,再加上四轮马车的推广,保障大军远程作战能力。
第三个宝贝就是大象,李定国向杨轩推荐象兵,在云(南自古以来就有大象出没,受其影响,各地出现一些象兵,大家坐在大象上面,居高临下的冲锋,如此定可以大败对方。
看到牵过来的几头大象,这个陆地上最大动物,做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动作,看到大象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笨拙,杨轩突奇想,坐在象背上的除了传统象兵之外,再在上面放置几筐震天雷,边冲锋边扔震天雷的话,遭到象群袭击,鞑子必败无疑。
但大象性格太过温和,炮火一响大象就惊得四处逃逸。
看到这里,杨轩对象兵颇为谨慎,笑着对李定国说道:“这大象与战马还是有很大差异啊,大象性格实在太过于温和了,若完全冷兵器厮杀没有什么,野战可以摧枯拉朽。
但若是在战场上遭遇到什么火炮攻击,可能会四处逃逸的。
逃逸的大象可能对对方产生威胁,也可能对自己产生威胁。
因此,大象就像奇门暗器一样,可以作为奇兵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想好退路。
李定国呵呵一笑道:“黔国公,你也太小心翼翼了,如此小心翼翼打仗如何获胜?”
杨轩一时哑然,不过还是批准该部配备20头大象,以作为奇兵之用。
在利用云楠三宝的同时,在云楠全省废除卫所制度,卫所土地全部分给地方民众,耕种卫所土地税赋为每亩良田6升大米,每亩旱地6升小麦。
而耕种民田的,税赋减半。
比起洪武爷所定的边地卫所二份屯耕,八分戍守,昔日卫所耕作军户税赋大为减少。
在废除卫所的同时,在全省主要交通要冲,或者汉苗交界之所,建立新的守备部队,全省守备部队为15营(每营400人),多为地方青壮组成,平时归(省)都指挥使、(州府)指挥使统辖,战时或者维护地方秩序,或者协助正规军平叛。
除了守备部队,还计划在靠近苗寨的乡镇编练里兵,按照每乡(场)一个里兵大队原则尽心编练,以襄助守备部队保境安民,维护地方秩序。
而在这节骨眼上,张同敞、冉麟于1649年10月来到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