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新生活(四)
土路尽头是一片平缓的小坡地这一片坡地的面积不小一旁还有一条山溪通过。
站在坡地上王耀新眺望整片河谷郁郁葱葱的森林尽收眼底。
被任命为临时财务官的方大用、村长姚波也站在这片热土上有些热泪盈眶。
王耀新转过头来问道:“大用, 我们现在有多少钱?”
“总督府按照我們修路57公里的情况给了我们186万晶币这笔钱现在还在合作社的账户上。”方大用如数家珍的说道。
实际上对于新开发的乡村郑森是积极推行乡村合作社制度用于取代之前的宗老制避免乡村宗族化和地主化。
而加上移民过程中总督府会不断调整避免一个村子只有一两个姓氏。
比如现在河谷村七百多人口一共有157户虽然都是来自高密郡、琅琊郡等地但姓氏却有23个没有一个姓氏超过五分之一人口。
如果是一个大家族过来的在难民营之中就和初步完成拆分到了地方之后就会进行二次拆分避免形成地方大姓大族。
乡村合作社是四权分立的, 民兵队长掌握民兵(武装力量), 宣讲官负责宣传、政策通报、医疗教育之类村长负责具体生产工作, 公民官负责监督。
其中村长和公民官是民选的公民官是按照村子人口计算的每百人出一名公民官河谷村现在就有7名公民官。
而且村长和公民官是有考核的也有任期如果干得好可以直接升级到镇、县、府级。
至于干不好那就免职、流放、入赎罪营、绞首。。
至于贪污公款之类人革联可是要求财产公示、多重审查、禁止土地私有化和买卖、严禁私商的。
民兵队长、宣讲官都是总督府任命的而且会定期轮换。
加上黑衣卫明查暗访有没有问题一看就知道。
比如一個村长家里面好几辆马车、住大房子、家里面粮食几百石那百分百有问题。
虽然总督府允许一定的贫富差距但绝对不是几十倍、几百倍的不正常差距。
郑森可知内部腐败的可怕因此在今年年初就展开了第一次内部肃整运动查出了二十多人其中五人被直接枪毙, 剩下的人和他们的家人一起, 编入赎罪营之中。
这种内部肃整运动郑森计划每年都要进行将内部那一部分变质的人清出人革联的队伍之中。
人是存在惰性的不经常敲打底下那些人可以保持初心的估计很快会十不存一又迅速退化到老样子。
……
烈日当空众人带着草帽开始伐木造屋。
除了山溪旁的树木坡上的其他树木都被砍干净了。
而砍下了的树木挑选出比较笔直的削去杂枝和树皮然后用火烤一遍作为建屋材料。
不过整片坡地还没有处理好。
王耀新带人开好防火带然后将枯枝烂叶铺满整个坡地然后点燃。
熊熊烈火炙烤着整片坡地这种方式叫“杀地”目的就是为了清除地面和表层的蛇虫鼠蚁。
烧了大半天等火焰熄灭之后王耀新喊道:“老姚带人将地面的草木灰耙干净然后过一遍犁再撒一遍熟石灰。”
“好嘞”
随着第一块空地被犁好撒上厚厚的熟石灰之后又用修路的手拉钢擀将地面压平。
拿着钢斧的王耀新指挥着民兵用平木咬合法(北欧木房)快速搭建房子。
除了在搭建房子的人还有一批民兵继续伐木一边伐木一边开垦农田。
平木咬合法的搭建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木制脚手架的帮助下二十几个民兵半天就可以完成一栋木房子。
这种木房子的设计非常简单就是长宽10米高度58米的简单毛胚木房。
谷勉
里面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用木板隔出三四个小空间还可以搭出二层的小阁间。
当然这种建法的速度是很快但浪费木料而且要注意防火。
为了减少火灾的威胁这些房子都间隔3~5米左右。
当然当时给出设计图的时候郑森可没有照搬北欧木房而是做出了因地制宜的修改。
比如防台风需要这些由粗壮原木搭建的木房本来就具备一定的抗台风能力。
郑森又增强了屋顶的榫卯结构同时设计了十几个加固的钢结构部件。
另外就是留下二次改造的余地比如屋内地面铺设水泥地面屋顶的木屋顶用水泥和瓦片结合加强防水防风。
至于做饭和厕所暂时只能用公共设施解决。
伐木烧荒、造屋修渠从基隆城运输过来的物资正迅速增强着这个新村的建设。
而良好的管理制度加上非常注意卫生尽管有七个人感染了疟疾但是在青蒿素破障丹的治疗下有惊无险的度过了前期的一个个难关。
疯狂伐木烧荒的村民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初步开发了1300多亩荒地。
“老姚现在村子已经有53栋房子了我打算开始暂缓房子的建设开始准备耕田。”王耀新提议道。
姚波点了点头只是有些迟疑的问道:“
王队长现在已经五月份了春耕会不会太晚了?”
最近刚从政务速成班毕业的马弓一个星期之前才调任河谷村宣讲官他笑着说道:
“姚村长大可放心我已经向供销社订购了一批新稻种这种新稻只要55~70天就可以成熟收割亩产在100公斤左右。”
“什么?55~70天可成熟?”姚波不由自主的吞咽着口水。
恶补了农业知识的王大用也有些难以置信:“马宣讲真有如此良种?”
“是的淡水那边已经种了一季从种植到收获只有59天平均亩产144公斤左右当然这是肥料的加成没有肥料就100公斤的亩产。”马弓解释道。
“那这良种需要精耕吗?”姚波有些担心的问道。
马弓摇摇头:“不需要这种水稻的原产地在林邑当地都是直接撒种子的然后半野生管理。”
这种水稻品种就是占城稻。
该品种的优势并不在产量江南地区的本土稻种如果风调雨顺、土地肥沃也可以达到亩产100公斤左右。
占城稻的优势在于生长期短大概在55~90天左右生长期的不一样一方面是因为占城稻有各种小品种另一方面是各地气候的差异导致。
而占城稻的另两个优点则是耐旱和粗放管理。
对于刚刚开荒的大流求耕地而言占城稻在极限状态下可以做到一年四熟。
当然这种高强度的种植对于土地的肥力消耗也是非常恐怖的。
按照郑森的规划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可以采用一年二熟、冬季种蚕豆和黄豆(豆科可以补充土壤的氮元素)加上大量土化肥的使用。
大流求的一亩地可以达到年产250~300公斤干稻谷、50公斤蚕豆或者黄豆。
尽管占城稻的口感不好吃但是人都快饿死了还考虑口感那是脑袋进水了。
其实现在江南种植的水稻品种都是粳米和糯米而占城稻则是籼米。
这三种米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粘度糯米最粘、粳米次之(例如珍珠米)、籼米不粘(例如暹罗香米、天竺长米)。
现在的中原只是不习惯籼米的口感而已这种米最适合作为炒饭的原料。
反正郑森为了粮食安全是肯定要大力推广占城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