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收听新闻
丝毫不出所料的,李治被气的犯病了,头疼欲裂的同时,眼睛也跟瞎了一样,什么都看不见。
他躺在延英殿的床上,穿着亵衣大口大口的喘气。
刘神威正蹲在床边给他头上扎针,武则天和李月辰一人抓着他一只手,在旁边小声安慰着。
“陛下,现在状况如何?”刘神威扎下最后一针问道。
“疼……头疼啊……”
李治一边大口喘息一边语无伦次的回答着,“朕,看不到任何事物……”
“陛下别担心,我在。”武则天抓住他的手在旁边安慰。
李月辰也在旁边劝诫:“阿爷不要急躁,冷静!”
妻子和最宠爱的女儿都在身边,李治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似乎是不愿意让女儿看到自己狂躁的样子,所以强迫自己大口大口的深呼吸,回复着自己的情绪。
李月辰很清楚他是因为战争失败而生气,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这件事情。
但这种事偏偏急不来,所以现在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刘神威的银针扎满了他的头顶,让他的疼痛缓解了不少,但依然无法根治。
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情况才逐渐缓解下来。
根据李治自己的说法,他犯病时头部胀痛,胸闷气短,四肢麻木……这是典型的高血压症状。
因为当初李月辰在孤儿院的院长也有同样的症状。
再加上不知道是否存在的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情况非常不乐观。
李月辰知道,这种病有着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李治的状况,在这个时代,真的无能为力。
其实现在的李治,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快点退位,让太子李弘顶上,自己当太上皇去享清福。
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否则继续这么下去,以后病情会越来越难以控制。
但李月辰可不敢这么说,这是要犯忌讳的。她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一脸心疼的看着这个养育自己多年的父亲,就如同当年对孤儿院院长那样。
当李治眼睛开始能看到东西的之后,第一时间看到的就是妻子和女儿一脸担心的表情。
尤其是女儿,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面透露着心疼和愧疚。
“辰儿为何这般看着朕?”李治无力的咧嘴一笑,“莫非是犯错了怕我知道?”
李月辰摇摇头:“辰儿只恨自己无能为力,不能代阿爷分担痛苦。”
“傻丫头,就算能,朕也不会允许你如此做啊!”说着,李治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
看他似乎想要坐起来,旁边的武则天赶紧扶着他让他坐直,拿着布墩子让他靠着:“稚奴可感觉舒服些了?”
李治点点头:“好多了……”
“刘神威,难道孙道长就不能来吗?”武则天扭过头问道。
刘神威面露难色:“娘娘,并非臣自夸,师父一身医术,臣已完全继承下来,若臣没有办法,师父恐怕也……”
“你如何确定?”武则天瞪着眼睛质问道。
“这……”
李治拍了拍她的手背:“罢了,朕这老毛病,当初孙道长也亲自看过,不一样无法解决?”
“可……”
“好了。”李治阻止了她继续往下说,“朕这不是没事了?”
虽然看起来淡然,但他的眼中,也带有不甘和失落。
只不过久病成医,他现在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了深刻的了解,知道治好的希望不大了。
“刘奉御!”
跪坐在李治身边的李月辰调转了一下方向:“阿爷这病症,日后应该如何预防才能减少复发?”
“回殿下,应当少动气,多安神养气。”刘神威回答道。
“阿爷,日后一定不要动气了。”李月辰扭过头,“若遇上烦恼,辰儿一定会陪伴阿爷的。”
“好,以后不动气!”李治笑着答应一声。
只不过能做到多少就是另说了……
李治的病症缓解之后,马上就命令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防止吐蕃入侵。
在朝堂上,虽然裴行俭,师父刘仁轨等人都认为吐蕃入侵唐朝的可能性不大。
但就算如此,也不得不防,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条命令。
……
对于朝堂上的事情,最近李月辰也开始关心起来了。
但……也仅仅是关心而已。
还是那句话,现在她一个小孩子,什么都做不了。
九月初一,李治跟朝臣们商量过后,觉得关中旱灾饥荒频繁,决定明年正月巡幸东都。
李月辰很想奉劝一句,这种时候留在这里反而更容易安抚民心。
不过想了想还是作罢了。
很快,又到了大唐朝廷命官们的法定节假日,重阳节。
说起来,朝廷命官的节假日其实挺多了,虽然平时是十天一休,可元旦冬至,寒食清明以及各个节气基本都有不同的假期。
曾经李月辰感到无聊的时候也算了一下,每年所有假期加起来大概有一百三十天左右。
如果再算上三年一次的探亲假之类的,大概在一百五十天以上。
不过大多数假期的第一天都要跟皇帝一起过,重阳节也一样。
李治在重阳节一般会在大慈恩寺赐宴群臣,同时登上大雁塔思念母亲长孙皇后。
往年李月辰都没去,不过今年收到通知,她也要跟着一起去。
重阳节当天,李月辰跟李治夫妻俩坐在豪华的车辇之中,一并去往大雁塔。
虽然表面上一直在跟李治夫妻俩开心的聊天,不过内心之中却极其无奈。
那烂怂大雁塔有啥可看的?不就是个唐僧翻译经文的地方嘛?
搁一千多年之后出门骑上摩托车不到十分钟就能到,至于为啥骑摩托不开车……还不是因为那地方一到晚上就堵的要死!
虽然心中无奈,不过脸上依然笑嘻嘻的哄李治和武则天开心。
这夫妻俩现在也只将这个最宠爱的小女儿带在身边,其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后面的随行马车上。
……
天子御驾在大慈恩寺门口停了下来,李治抱着小女儿下车。
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群臣纷纷行礼迎接,李治放下李月辰,微微抬手:“众爱卿免礼,随朕进去。”
李月辰抬头一看,嗯?九层?
仔仔细细的数了数,确认自己没数错,原来这个时期的大雁塔有九层?
而且这外墙看起来跟未来也不一样,就好像是两个不同的建筑。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隔了一千多年呢,这其中足够发生不少事情了。
开宴之前,李治先带着武则天,拉着李月辰的手进入了塔内。
随着一层一层往上爬,李月辰也看到了大量的经书,佛像,好像还有舍利子之类的东西。
爬到最高一层,李治的表情严肃了很多,毕竟是在怀念母亲。
李月辰很乖的站在一旁跟着他一起闭上眼睛,为那些在前段时间大非川阵亡的将士们默哀。
良久之后,李治接过张成鑫递过来的清酒,抬手一敬,随后泼洒在地面。
看到女儿也一副严肃的样子默哀,李治摸了摸她的脑袋:“若是祖母还在,肯定也会很喜欢辰儿。”
“嗯。”李月辰非常乖巧的点点头。
……
重阳节大臣们有三天假期,皇宫里面也闲了下来。
这几天李月辰每天练完功就去延英殿陪着李治夫妻俩待着,还叫上几个哥哥过来一起玩。
热闹起来之后,李治是很开心了,不过却让旁边批奏折的武则天时不时就被烦的抬起头来让他们安静点。
李治也觉得可能太烦了,居然将武则天扔下,带着孩子们去偏殿里面玩了。
他跟孩子们围成一圈玩一种叫做“双陆”的游戏,也叫握槊。
跟象棋有点相似,本质上也是两人分别在两侧,以黑白两种不同棋子布阵。
然后互相扔骰子来移动棋子,如果遇到敌方棋子也有“打”或者“吃”这种说法。
这玩意儿在这个时代还算挺流行的,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博戏,是用来赌钱的。
李治和武则天平时没事儿了也经常玩,在这个时代,这东西比围棋拥有更多的受众。
甚至隐隐都成了一种用来检测智力的游戏,玩双陆比较菜的一般都会被鄙视智商。
李月辰对这种策略类的游戏称不上高手,但也不差,跟李治和几个哥哥打的有来有回。
不过这种只有两人玩的游戏在她看来挺没意思的,心中想着明年到了洛阳可以把麻将搞出来。
四个人玩可比两个人要热闹多了,到时候可以自己跟李治夫妻俩,再加上千金公主一起玩。
现在的李治和武则天已经不适合玩打马球之类的剧烈运动了,还是多玩玩这种锻炼脑子的比较好。
……
最近这段时间李治心情特别好,所以病情也相当稳定。
不过病情稳定了,这夫妻俩反而开始在朝堂上玩骚操作了。
九月底,皇后上奏,因长久大旱,请避位!
侧面通道里,屏风后面的李月辰挑了挑眉毛,这估计都是演戏给朝臣们看的。
先不说有多少人会相信的问题,关键是大旱,皇后辞职了就能好了?
况且大臣们也不傻,现在皇帝身体不好,军国大事的奏折都是她在批阅,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辞职?
虽然满朝文武都对她垂帘听政感到不满,但也不敢在这种时候站出来表示赞同她辞职。
于是纷纷上奏,表示皇后才德兼备,实乃千古贤后,万万不可啊!
李治也“顺水推舟”的拒绝了皇后的辞职申请。
然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宣布册封已故的外祖父武士彟为太尉兼太原王,外祖母杨氏为王妃。
根据这套骚操作,屏风后面的李月辰做了一下逆推理,这估计是在抬高母亲武则天的身份地位。
虽然缺少线索,暂时想不出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李月辰知道,这肯定是夫妻俩唱的双簧。
现在的李月辰没事了也会过来听听朝政,就当是收听新闻了。
说不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为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谋些福利。
李治夫妻俩也不管她,对于朝堂她现在就跟逛菜市场似的,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不过她一直都记着自己的原则,听归听,绝对不会发表任何意见。
就算李治和武则天两人偶尔开玩笑似的问,她也会用装傻卖萌的方式糊弄过去。
总之就是啥都知道,但啥都不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
最近的朝政基本还是围绕着旱灾进行,毕竟谁都不知道这旱灾会持续多久。
坐在龙椅上的李治听着大臣们在下面讨论,心中谨记刘神威给自己的医嘱,不停的深呼吸,告诉自己不能动气。
不过从手里转的飞快的保健球来看,心中也对这旱灾也同样发愁。
讨论的大臣之中,李月辰突然听到自己的师父刘仁轨的声音。
“陛下,臣认为,不如让旱灾地区百姓,自行前往各州涿食。”
李治停下手里的保健球,微微点头:“其实朕也考虑过此法……不知众爱卿可有不同想法?”
听到问他们的意见,各个大臣也都开始说起了刚刚他们讨论的方法。
不过在李月辰听来一个比一个不如。
有些比较迂腐的大臣直接说不应该百姓私自离开户籍所在之地,可问他旱灾怎么解决,又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还有的说去年的海边捕鱼同时从各州匀粮的办法不错,听的屏风后面的李月辰都忍不住想笑了。
今年旱灾波及几十个州,这他妈要捕多少鱼才够?
更别说这种时代,捕鱼效率低下不说,等抓上来,再熏制,然后再运过去,早就饿死数不清的人了。
这种办法当然很快就被其他大臣的反驳声压下去了。
随后就又三五成群的讨论起来。
最终李治微微后仰,靠在龙椅上,跟后面的武则天低声商量了几句之后,微微点点头。
随后微微一摆手,下面的群臣们停止了讨论,微微抬头看了过来。
“旱灾严重,耽搁不得,既无更好的法子,就按刘爱卿之法!”
皇帝发话了,底下的大臣们也就都不说什么了。
毕竟这个时期的唐朝是群相制度,李治又把皇权捏在手里。
这个时候的皇帝,还是有一言堂的能力的!
皇帝说这么定了,那就定了。群臣反对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