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五十一章请缨出战
“怕是平澜的公主不会做任人摆布的布偶,愿意主动修书平澜。”左相似嘲讽着付右相。
左相也算是个有才华的人,继承了祖父的职位,却是对各种事务似问非管如同尸位素餐,还爱说风凉话,但道出的确是那个理,总是让人不知如何评论他。
至于清胥王不罢黜他的官职,除了祖绩之外,就是这个左相名赋,与武家是世交还曾歃血立誓为兄弟。
这样算了清胥王还是妹夫,谁让武贵妃是他的妹妹,虽两人没多大血缘,但两人来往还是挺亲密的。
“文相放心,有玉锦城在黛妩公主会写。”付国相回着文左相的话,也让清胥王暂时放下心。
“好,那这件事就让玉锦城去做吧,来人传朕口谕,令玉锦城之妻黛妩公主,立即修书一封与平澜,问起兵者何时发?”
这件事是解决了,但这何人去与落沙之军周旋,倒是难住了众人。
兵部尚书戴砚今日忽得重病,早朝都未上,而玉锦城更别说了,她与黛妩公主婚期将至,黛妩怎么可能让他出征。
而因前些日子的案子,武将又缺少,无人有能力带兵出征于洛州。
“各位爱卿可有出征的人选。”众大臣不语,这时太子宣提议到,“燕家外亲燕柯,儿臣觉得是个人选。”
“燕柯可以上战场杀敌,但带兵行谋略却不行,更何况他才年仅一十六,实属毛头小子。”文左相接到,接下来无论太子宣提议谁,文赋都一一反驳。
“胡野又如何?”
“他今年八十有七了。”
“林云。”
“他前年就辞了官,好像一个月前死于溺水。”
“那…”太子宣还没说下一个人选,清胥王就听两人在此,各执己见互相辩论,听的实在心烦,制止道“好了,文赋你说何人适合。”
“这…”文赋垂下眼睛,暗暗一笑不再言语。
“难道,朕的胥朝就没有能出征抗敌之人吗?”清胥王更加烦扰,气的连拍了几下扶手。
这时千古玥说站出来,开口道“禀父皇,儿臣愿前往落州,去平那落沙贼军。”
“老七,你当真要前往落州,可是你的大婚将及。”
其实清胥王担心的并不是这,而是武德王的手段,这些千古玥他也明白。
“可儿臣不能面对父皇,因落州边塞百姓的流离失所,而忧思伤神,儿臣实在不能在此享乐度日,请父皇准许。”
“皇上,慕王殿下如此为您着想的份上,就准了吧?”
“皇上,臣之家女不是不懂大局之人,婚期可待殿下大胜归来再办。”
看文赋与付凯晟先后的说词,清胥王只好允许,或许落州比帝都更安全。
“好,看你如此仁孝的份上,朕准了,令慕王千古玥五日后启程出征落州,平落沙之军务必完成。”
“谢父皇成全,儿臣领命。”
关于千古玥这一举动,有些人很是不懂,但两位国相是非常清楚的。
而太子宣也没猜到,千古玥竟真的要出征,这是让人忽视他,还是他有其他的阴谋?
到了申时清胥王才散了议会,大臣们也都各自回府了,而太子宣一路上怎么想,也想不出千古玥有什么计划。
付国相这么一棵大树,千古玥不先倚靠着,反而要出征落州,谁不知道武德王的手段,向来阴狠而狠辣,那里又离帝都远,有谁能够帮他半分。
然而因为千古玥这一举动,刑部与礼部竟有点,开始欣赏起来他了。
太子宣想着想着,便回到了明夷宫,他刚褪下朝服换了便装,就有下人来禀,说太子妃已备好午膳,请太子前去一起共用。
一听是太子妃,太子宣立刻收起了忧虑,以非常轻松的状态去见她,这都是不想让燕婉为他担心。
近日,燕婉的身子才好些,可不能让她再伤神了,太子宣这样想着。
太子宣移步至膳厅,这时燕婉已经在门前站着等候,他赶紧上前摒退了下人,把燕婉拉入厅中,是又生气又担心的说,“婉儿,你的身子刚好些,怎么站到烈日之下,晒伤了怎么办!”
“殿下太过紧张了,婉儿只是刚出去了一会儿,怎么会晒伤呢!”燕婉笑着很是温柔平和地讲,她走到桌前看着饭菜,“再说,婉儿为殿下区区晒伤又如何。”
“傻瓜,不许这么说,你的命是本宫用尽一切,也要去守护的。”
“殿下。”燕婉赶紧捂住太子宣的嘴,皱着眉摇了摇头,“殿下贵为储君,将来是未来的帝王,若此话落入某些人耳里,怕是对殿下不利,这话以后殿下还是莫说了。”
“知道了,以后都听婉儿的。”太子宣握住燕婉的手,温情脉脉忽而又笑着说,“婉儿,午膳有哪些好吃的?”
因为太子宣发现,燕婉看他的眼神有些不一样。
“都是殿下喜欢吃的,婉儿还亲手走了扁豆粥。”
“还是婉儿疼本宫。”
太子宣坐下,燕婉盛好汤放在太子宣的面前,说“殿下,今日…”
“婉儿放心,今日一切安好。”太子宣喝了一口汤说道,燕婉慢慢坐下似发呆的样子,“但婉儿听说,五皇弟生了病,七皇弟也请兵出征了。”
“说是生了病,倒不如说是惹了父皇的逆鳞,被关了禁闭,而七弟不过是想为父皇解忧而已。”
太子宣放下勺子,燕婉看向他,她心里总觉得不太对,好像有什么事太子宣在瞒着她,轻言着“殿下,五皇弟的事到底怎么回事?”
“婉儿你就不要想太多了。”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燕婉的眼睛。
“殿下。”燕婉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猛的站起来,用锋利的目光看着太子宣,用着绝决的语气说,“若殿下不肯告诉燕婉,那燕婉就自己找人打听便可。”
“好,本宫告诉你。”太子宣伸出手让燕婉坐下,并抓着燕婉的手,不让她生气。
面对燕婉如此生气的样子,太子宣无奈地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