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隋太子 > 第116章 时机

第116章 时机

杨玄感反了。

杨玄感是谁?

没有人不知道,他乃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现在正被大隋皇帝杨广重任,负责督运往北征前线粮草之事。

他的造反,影响有多大?

至少是整个北征军,都将面临断粮的危机。

会带来什么后果?

没有粮草的北征军,还能称之为军吗?何况皇帝杨广也在里面。

且若是这些年间,积累起来的仇怨一并爆发,引发了额军队的哗变。

那大隋,将是真正的变天了。

大隋皇帝一死,只怕天下必然大乱。

这种乱,只是现在这般大乱的加重而已。

如于当下,在皇帝杨广连续进行两次北征以后,除了江南,只有零星的动荡外,全天下其他地方,何不是起事不断。

便是去岁一年的时间,按照朝廷的统计,大隋天下之内,就有不下五十场谋反之叛乱。大多数都在人口比较充沛的山洞河北之地。

到了今年,只怕会更多。

这般情况下,不仅是朝廷愁苦无比,如地方官吏更是心惊胆战。

这些起兵造反的,或是落草为寇者,若是攻击官府,那第一时间,就会拿他们这些官吏开刀。

所以,只要有叛军攻过来,一些地方县寺,甚至跑的比百姓还快。

这便导致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越加的降低,为了平叛,甚至要出动郡府之兵才是。

可是郡府又哪来的那些兵士,两年的时间,大多数都被皇帝杨广,给召集到前线去了。

至现在,短板越来越明显。

由此还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叛军越发的嚣张,越发的肆无忌惮。更是有人,在召集上百人以后,自行称帝。

当然,现在杨玄感反了,只是将大隋的叛军,带向了另一个方向,开了另一个非常不好的头。

有杨玄感前车之鉴,必然会有更多的官吏消防。甚至说不定,会有手握大军的重臣。

而杨玄感之反,也给东都的朝廷带去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便是数日内,洛阳往北征大营中的回信迟迟没有送来,便是边军的奏报,也有两日没有进行送达。

现在,大隋皇帝于北征途中似乎消失了一般。在杨玄感之乱下,谁来主持朝政?

或只有大隋太子殿下,杨昭。

许多人都想到了这个名字。

两年的时间,皇太子在江南就像是扎根了一样,便是连东宫都没有回过一次,更别说回洛阳了。

可若是太子归来之事,皇帝杨广又非驾崩,在之没有旨意的情况下,谁敢传出这道命令?

于是,有很多人开始变得犹豫不定起来。

“诸位都忘了,齐王可是陛下之前制定留守东都之人!现在杨玄感这等乱臣贼子,枉顾君臣之义,起兵造反。陛下又难以联系到,当由齐王来主持大局才是!”

留守于东都的兵部尚书刘崇温,在一次三省六部长吏的碰面之上,说出了这般建议。

让大家深感古怪的是,一向紧跟大隋皇帝,更受大隋皇帝信任的宇文氏众人,竟全部支持起来。

如此大势之下,旁人若是还看不出什么,那真的是白活了。

皇帝次子,齐王杨暕,现在是打算趁此天下危机,皇帝命令难传于东都之时,以获取更多更大的权力,甚至借此夺取储君,乃至于天子的权力。

胆子真的是太大了!

许多人暗暗吃惊。

但当看到宇文家的宇文成都,率部将洛阳的城门紧紧关闭,便是各大户的府邸,都有兵士看管时。

众人瞬间想到了“兵变”两个字。

难道说,齐王也是如此的不顾及了吗?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待看到几名御史言官,包括户部尚书,都因为坚持个人想法,反对齐王主事,而被罢官或者拿下刑部大狱后,大家明白。

若是想保全自身,此时此刻,就必须选边站队了。

便是在这个温暖的春天里,洛阳发生着外人看不到的变化。

齐王杨暕趁着大隋危机爆发,皇帝消失之际,非常幸运的拿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权柄,并获得了宇文氏于洛阳率领的两万人的效忠。

拿到权力之后,杨暕这次是直接光明正大的开始主持起朝议。

他让众人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平叛杨玄感,也不是平定荥阳之地的起义。而是想着怎么拿回关中,拿回长安。

现在留守长安大兴城者,正是皇太孙,那个四岁的幼童。

“关中乃是重中之重,孤等欲平叛天下,最需要的,便是关中的支持。孤觉得现在情况特殊,可以让京兆府尹听命于孤,是为最妥。且当日,父皇以晋王守长安。

此时为不当之举也,当将长安之全力,关中之全力,一并收回朝廷,方便统一调动。

诸位觉得呢?”

杨暕这段时间,因为一直待在洛阳,加上少运动。

相比于两年前,要胖上许多,说话间,亦是带着几分抑扬顿挫,让人听起来,很是舒服。

便是洛阳皇宫的侧殿内,在杨暕说完以后,殿内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的臣子们,都没有说话。

似乎是默认,又似乎是害怕。

尤其看到宫殿门口,站着的一群带刀侍卫之后,更没有人敢轻易开口了。

齐王杨暕,这两年来性情大变,尤其近几日内,在之与宇文氏的联合之下,洛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整个越发有些膨胀。

至于旁人的一些建议,便是他也有些听不进去。

一旦有人反对,那结局一定是非常的惨。

所以,许多人都下意识的沉默起来。

即便如今被重用的宇文化及,此时也是闭口不语,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而大将军宇文述,还有大将来护儿,便是齐王宣布其人暂时代替掌控洛阳中枢时,二位大隋的元老之臣,纷纷称病在家。

弄得许多人暗自懊恼,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处?

不过,这也怪许多人权欲熏天,便是不想放弃手里的那一些权力。所以,现在只好老老实实的站在朝堂之上,当个工具人。

“很好!既然诸位都没有意见!

那孤便以工部尚书,另有右屯卫将军,以汝二人率部,往东宫执行此事。

最好能将晋王他们一众人也给接过来。

皇兄当前于江南忙碌,平时照顾不了妻儿,孤也好帮帮忙不是?”

杨暕直接点出了宇文化及,另有被之提拔起来的工部尚书宋僖。

只是,齐王所言,尤其关于将晋王请来之事,只有傻子才会觉得,是为了皇室那所谓的亲情!

其之目的,可不就是为了太子杨昭吗?

太子杨昭以仁爱号称,若是妻儿都落到了齐王的手中,他是否会为了妻儿的性命,而放弃手中权力?

没有人能知道准确的答案。

但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可能,杨暕需要把希望抓到自己手里。

他看着宫殿里皇帝独属于的座椅,面上渐渐笑了起来。

父皇这次失踪的好,皇兄在江南的好……

现在,还有谁能阻止自己?

天子之位,父皇能做得了,皇兄将来也能做得了,难道他杨暕就做不了?

杨暕偏偏不相信,于是,寻到机会后,他往前迈了一小步,而这,将成为他改变自身处境,未来命运的一大步。

杨暕深觉,他的命运,就该由自己掌控才是。

便如现在这般,群臣再也不敢为他这个皇子指手画脚。

权力,美人,或是真正走上那个位置,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美妙。

“大隋终究是我杨暕的!”

上党郡。

杨玄感早一个月,还在这里劳累不已,为皇帝杨广,专心致志的督运粮草。

但现在,由北地传来的消息,让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早饭。

是啊,这些年来,尤其前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楚国公杨素病逝之后,自己虽然继承了国公的位子,但是处境并不好。

一是没有机会进入中枢,二是受到皇帝杨广的猜忌,完全不给他重用的机会。

为什么?

想他杨玄感才华横溢,便是天下名士,也是多加称赞。

为何不能谋取更好的职位。

一种牢骚在心中酝酿。

渐渐地,这股牢骚就会发展成为一种野望,一种足以撑破个人梦想的野望。

他想位极人臣,既然天子不仁,那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当皇帝呢?

反了它的。

于故意在上党郡积压了大量的粮草以后,又让亲信抓了上党郡的一个宗室子弟,杨玄感选择造反了。

起兵造反,讲究师出有名。

杨玄感宣传的名号,便是诛杀暴君,匡扶天下。

还别说,凭着那些粮草,在短短的数日时间内,他就拉到了不少人。

很多都是从北地而来,无家可归的流民之属。

定襄城破了!

皇帝在深入到北漠之后,再无音讯!

这两个消息,尤其后者,更是成为杨玄感扩大目标的根本。

时机,他抓住了时机,在大隋皇帝消失之际,天下乱生之际,完成了造反。

现在,当然是扩大战果的最后时机。

可具体该从哪里入手,杨玄感却是犯了难题。

他迫切的需要一个人,能够走到他的面前,给他指引更为具体分方向,甚至于最后,能帮他走上,那个千万人都想要走上去的位子。

就在这个微风细雨的春夏交界之事。

一个青年,不远百里之行,走到了杨玄感的面前,又似乎是命运的重逢。

他的名字,叫做李密。

瓦岗寨。

就在魏徽加进来的不到一月时间内,天下的情形,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

快的几乎让人反应不过来。

杨玄感叛乱,洛阳之变,连带着长安之围,定襄之失,还有传言皇帝驾崩于前线之事……

便是一件一件事的发生,都会让人震惊不已。何况是几件事情,全都挤在了一个月内发生。

“这是我们瓦岗寨的机会!”

现在,即于瓦岗寨内,可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怂恿翟让攻击郡府,占领地盘。而如现在这般,待在寨子里,以行绿林之事,已经很难装得下许多人的野心。

当问及一个人,是愿意当盗匪,还是寻找那一丝成为高官的机会?

大部分都会选择后者。

现在瓦岗寨内的不少部众,就是这般心理。

多少年前,陈胜吴广起义,高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现在,却是成为了他们内心最为真实的写照。

大隋之于末年,或将来临,这是他们的机会。

“十日后,若是北面没有传来皇帝的消息,那我们就进攻东郡郡府。反正现在我们瓦岗寨,已经有了两万人了,树大招风。

便是这一次躲过去,下一次又如何躲过!”

翟让坚定了决心。

但同时,翟让也没有被眼前这一切给冲昏头脑。

他像许多人一样,都在等着北面,大隋皇帝的确切消息。

定襄完了,榆林、五原危在旦夕。

皇帝还没有出现。都过去这么久了。

就是带着五六万闯进去,也不至于连一个水花都没有吗?

若是大隋皇帝死在那里,便是皆大欢喜。若是没有,那自然要从长计议。

而程咬金眼看着局势往自己未曾想象的另一面发生,他顿时有些心烦意乱。

因为江南的太子殿下,同样有大半个月的时间,没有给他送来任何的消息了。

太子在做什么?江南是不是又发生什么大变故了?

手边当年同他一同上了瓦岗的亲卫,而今都成了小头领。

让这些人下去打探,但根据打探的消息,便是多地风起云涌,只有江南,依然安静的如一摊死水。

江都。

雨水的加持之下,庄稼又长高了不少。

这段时间内,北征大军没有再要粮,使得多地的官寺,都变得安静了不少。

再无多少地方主吏,以专门跑到江都,以期面见太子殿下,然后为了分配问题,而争得面红脖子粗。

地方太守等主吏不来,不代表他们不会派人监视。

因为皇帝在北边丢了,那么作为储君,且处于江都的皇太子杨昭就成了香饽饽。

但在江南之地,和杨昭处事久了,大家都知道,这位皇太子可是个务实派,若是在没有把握到对方心意之前,贸然而去,表明相关态度,只怕会弄巧成拙。

所以,江南之地,才会在外人看来,是那般的一潭死水。

死水之下,则另有活水在不断的流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