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心性的六重境界
第143章 心性的六重境界
姚远这几日收获匪浅。
虽说心境提升仍然极为缓慢,但至少也有了一些进步,而最大的收获则是他在一部古籍中所见的道家关于心性境界的划分。
那古籍上将心性划分成了几大境界。
第一重境界叫做自然境,但这里的自然并不是道法自然的自然,这一重境界的人,思想混沌,一片茫然,没有什么明确的为与不为,只是顺其本能行事。
第二重境界叫做功利境,又可称为凡夫境。凡沉溺于富贵功名与物质境界中不能超凡脱俗者,皆凡夫境。
人类大都为物尘所蒙蔽,为名利所陷,生于斯,死于斯,代代相传,愈陷愈深,灵命丧尽,几难有人迷途知返,能毅然超脱功利境界者。
书中所言处于功利境的人为行仁义,行字在前,仁义在后,故“行”在内心主观,我欲去行也。
第三重境界叫做道德境,主在能解脱功利境界、无止境界之束缚,尽心尽性,立德养气以修道,使气质变化超世独立,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中,保其本性灵根全其天真即是全真。
人皆有圣性,返璞归真,以存其本来赤子之心与圣性,扩而充之,上登圣境。此所谓道德行、仁义行,此时即为道德境中人,便在此境界中潜修不改可成圣人。
第四重境界叫做神人境,丹道派称之为真人境界,于超凡入圣后,自圣人起修,向上迈进一步,而超圣入神,久而久之可以期待神化登真。
其着手处在于人心与天心合一,人性与天性同流。
何谓天心?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心者,俱在于此。一曰能行,行变化而生生不息,一曰能健,天不私覆,不以个人好恶而降恩泽,而是普降恩泽于世间,不再择其善恶美丑远近亲疏,无欲无求无意无念无人无我无物无相。人心能和欲此,即天人合一。
在此境界中人,尚需超思想、超知见,超信仰,超生死。
第五重境界为造化境,即超神入化之境。
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指此。此境界据传可变化形骸,变化万有,变化天地之能,无时空、无相对、无绝对、无形相、无圣亦无神,无生也无死之大法。浑而为一,至此便可人与道和,故也称之为“人道合一”。
据传在第五重境界之上还有一重境界,但古籍中也说,这种境界只是传说,是否真的存在犹未可知。
古籍中将这种境界称之为宇宙境,欲入此境必先由忘我境界中,进而至于无我境界,便自然能物我同冥,而我与物合,此即物我合一,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在此境界中,浑浑沌沌,不识不知,忽尔轰然一声,透体能明,天地生光,六神和合,四大皆空,全只是一气流行之一团气天,亦无从分别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矣。
在一团气天中,时至神知,而我与“天”合,我与“神”通,我与宇宙精神共往来矣!此即是“宇宙境界”。
在此境界中,理无其理,气无其气,理气俱泯,纯是一团性天。亦无从契得何者为天?何者为人?何者为我?何者为神?天无其天,人无其人,我无其我,神无其神,境无其境,界无其界。
姚远按照此境界与自己目前的心性相对比,顿时一脸无奈的发现,自己目前的境界只能算作是功利境,也就是凡夫境。
这也就是说至少在心性这个方面,其实他还只是一个凡人。
姚远虽然没有沉溺于富贵功名之中,但功利不止是物质上的名与利,物质姚远早就不再追求了,但他心中还是颇有些执念,心性上还是无法做到尽心尽性,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之中。
因此自然算不得第三重境界道德境。
而且姚远仔细思量了一番,发现通过这几日的修炼,自己的心性境界虽然有所提升,但距离第三重境界还是有着较为遥远的距离。
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主动去追求心性上的提升反而是一种误入歧途,因此他也只能按捺住急躁的心绪,不再强求,所幸放下执念,开始观看起藏书阁内的其他藏书。
茅山不愧是上清派祖庭,这里收录的书籍,各门各类应有尽有,姚远也算狠狠的充实了一下自己的道门根基。
这一日,做过晚课后,明秀将姚远叫到了一旁,深深的看了姚远一眼,缓缓的开口道:“无为师兄,观主今日召唤我了。”
姚远微微一愣,“玄夜观主?他召唤你有什么吩咐?”
明秀略有不舍的看了姚远一眼,“观主让我和明阳明日起,便下山修行……”
姚远闻言一怔,轻轻点了点头,“这个之前玄夜观主不就说了吗?说起来已经过了多日了,也确实该下山了。”
姚远说完沉吟片刻,继续开口道:“说起来贫道在此也叨扰多日了,一会贫道便去与玄夜观主知会一声,明日贫道便也与你二人一同下山吧!”
明秀闻言还以为姚远误会了,赶忙开口道:“师兄你不要误会,观主特意交代过了,说是乾元观的藏书阁永远对你开放,你想参阅到什么时候都可的。”
姚远微微摇头,“说起来,自从下山云游开始,贫道还从未在一处盘旋如此之久,也是时候再次动身了,更何况最近几日贫道也发现了,心性之锻炼还需入世修行,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姚远轻轻叹了口气,挥手制止了还要再说的明秀,淡淡的开口道:“明秀无需多言了,贫道这便去与玄夜观主辞行吧,明日我们一同下山。”
明秀摇了摇头,“师兄不用去了,观主再吩咐完我和明阳之后,就已经下山了。”
“玄夜观主竟然下山了?”姚远微微一愣,“下山救世?”
明秀轻轻摇了摇头,“我也不知,观主只是说他应人之邀,出去办理一些事情,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回山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