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六百一十六章这小家伙有点意思

第六百一十六章这小家伙有点意思

自从赵昆崭露头角后,始皇帝身上那冷漠的脾性,已经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性。

想到赵昆最近因为迦太基人的事情,大发雷霆,出兵西征。

始皇帝脸上露出了一抹难得的笑容。

不错,是自己的种。

这正是始皇帝对赵昆最满意的一点。

大秦最宝贵的是什么?

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个答桉。

但在始皇帝心中,大秦最宝贵的便是,所有老秦人的傲骨。

赵昆创立军工厂,改建科学院,调整大秦民生商业发展。

这些举动,确实能让大秦的国力有飞速的增长。

但无论是科学院也好,还是大改革也罢,对始皇帝来说,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些东西,有了,自然是好上加好。

没有,大秦依然存在,依然强大。

自孝公以来,秦人便立下东出之志。

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大秦历经七任国君,经历了其余六国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而在这个过程中,若没有整个秦国的上下齐心,根本不可能有始皇帝一统华夏的辉煌。

秦人耐苦战,而且做事不浮夸,极其注重实用。

这些历代积攒下来的优良品质,才是大秦的根基。

从帝王的角度去看,科学院那一百多人,虽然宝贵,但也不是不可损失的。

当初始皇帝执意扶赵昆上位,主要就是发现,赵昆的性格之中,什么都好,就是缺少一丝帝王霸气。

或许,在别人眼中,赵昆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储君了,但在始皇帝眼中,这根本不够。

之前始皇帝总共有十八位帝子,能勉强入始皇帝眼的,唯有两人。

长公子扶苏温润如玉,行事有君子之风。

但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在始皇帝心中,根本不适合继承皇位。

十八公子胡亥头脑灵活,善于交际。

可事实证明,这就是一个绣花枕头,不堪大用。

在赵昆出现之前,始皇帝为什么痴迷于长生不老药?

还不是因为后继无人!

高处不胜寒,始皇帝在人间顶点站立太久了。

对他来说,如果有万一的可能,他宁愿选择做一个普通人。

赵昆的出现,满足了他的一切期盼。

如果说始皇帝对赵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话,那就是赵昆登基的时间还短,还没有养成足够的帝王气。

作为大秦的皇帝,什么都可以不懂,但行事必须强硬。

尤其是对于异族。

还是那句话,在始皇帝眼中,大秦不稀罕别人的尊敬。

大秦要的是别人的恐惧。

只有在那些异族的血液中,刻进对大秦的恐惧。

这样的大秦,才能够万万年。

秦军灭楼兰,与西域诸国交好,但放过了始作俑者本都王国。

包括吴广对倭国的处理办法,处处都流露出一丝阴损的味道。

这些处理办法,虽然不能说差,但始皇帝终归觉得差了点意思。

这些年轻人,已经逐渐沉迷于大秦的繁华,做事有些畏首畏尾,太过注重权谋。

他们恐怕忘记了,大秦能走到现在,靠的是什么。

睚眦必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莫过如是。

若非这次迦太基人做的事情,触犯了赵昆的逆鳞,或许赵昆会再次轻轻放下,也说不定。

赵昆震怒出兵,也算是歪打正着。

希望他这次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帝王之气吧。

始皇帝一脸微笑,当他怀中的赵可乐吐了一个奶泡的时候,脸上的笑意不由更浓了。

“这小家伙有点意思!”

始皇帝都囔了一句,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赵可乐粉嫩嫩的肉脸。

赵可乐瞪了两下小腿,有些不舒服的扭了扭屁股,然后侧头继续熟睡。

简直把始皇帝的心都快萌化了。

当初赵昆本打算给自己儿子取个霸气点的名字,比如赵日天什么的。

直接被嬴政一头皮削过来。

后来嬴政想起自己第一次喝可乐的场景,便给皇长孙取名赵可乐。

这把赵昆郁闷得够呛。

但王雅和公孙玉等人,都喜欢这个名字。

再加上始皇帝的威严,他也只能无奈屈服。

好在赵可乐很健康,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从出生到现在,能吃能睡,还不闹人。

可以说,是个非常听话的乖宝宝。

始皇帝喜欢赵可乐,主要还是这小家伙也粘他,别人抱的时候,他睡半个时辰就要醒一次。

但始皇帝抱他,他可以睡一两个时辰,而且睡醒之后,精神很好。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王雅这个正牌母亲,成了兼职奶妈,需要喂奶的时候才需要他。

不需要喂奶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公孙玉和嬴政在带。

说来也好笑,自己的儿子,不粘自己,粘爷爷奶奶。

可赵昆觉得无所谓,他每天事情那么忙,哪有时间看孩子。

再加王雅,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

古时候的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最容易夭折,所以交给有经验的人带,自然是有好处的。

但这也不用担心,赵可乐就是咳嗽一声,全宫上下都要忙得团团转,更何况他能吃能睡,身体倍儿棒。

就在始皇帝准备再逗乐孙子的时候,赵昆从远处走了过来。

看到这个不太尽职的孩子父亲,嬴政的脸色当即板了起来,没好气的低声道:“你还知道来看可乐?”

“儿臣不是来看可乐的,是有事禀报父皇....”

赵昆苦笑着摇了摇头,对始皇帝施了一礼。

始皇帝皱眉;“何事?”

赵昆侧目看了眼始皇帝怀中的赵可乐,不由滴咕了一句:“睡得跟猪一样....”

“你说什么?”

“啊,哦,没什么,就是通武侯传回信报,命陇西侯李信为先锋,已经进入了大宛境内。”

“朕问你第一句说什么?”

“啊?这.....”

赵昆见始皇帝目光不善,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始皇帝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又道:“你现在是大秦的皇帝,这些事,不必说给朕听了。”

虽然他表面上没表现出什么,似乎对李信的消息,漠不关心。

但以赵昆对始皇帝的了解,这更加说明始皇帝对李信有一种略微复杂的情感。

自从李信兵败项燕后,便开始自暴自弃。

而李信颓丧,也成为他与始皇帝之间最大的隔阂。

始皇帝一方面为李信的自我放弃,感到愤怒。

另一方面,又何尝没有为李信的陨落而喟叹?

要知道,当初始皇帝力排众议,舍王翦而不用,选择李信征伐楚国,就是想要将他扶持成为大秦下一代的战神。

可惜,李信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期盼。

因此他摔倒的时候,受到的打击,也格外沉重。

始皇帝有自己的骄傲,他不可能为了一个李信,一味的屈尊降贵去安抚他。

但那种浓郁的惋惜,却成了始皇帝心头的一根刺。

始皇帝顾及面子,没有处理。

但赵昆却不会。

李信之事,他必须向始皇帝通报。

始皇帝表面上再云澹风轻,得知这个消息后,想必也会好受很多吧?

........

而与此同时,大宛王宫前。

大宛王率领文武朝臣,恭敬地垂手站立。

前几日,大宛王收到了远在大秦咸阳的父王紫寡的急信。

这几天,每每想到信件中的内容,大宛王就忍不住冷汗津津。

本都王国协助迦太基人,在大秦境内掳掠科学院人才,最终在秦人的反抗下,同归于尽。

现在想起来,大宛王还是忍不住汗毛炸立。

本都王国,真特娘的好狗胆。

作为大秦在西域最忠实的舔狗,没有谁比大宛更加清楚,秦国有多么可怕。

西域的这些坐井观天之辈,只见过大秦军队灭楼兰,章邯驱逐耶格钵,赵昆覆灭匈奴人。

他们以为,那已经是大秦军力的正常水准了。

只有熟知秦国历史的大宛王才知道,之前大秦几次在西域的用兵,完全就是大秦真实军力的冰山一角。

但凡本都国王稍稍动用一下他的狗脑子,都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

之前在西域用兵的大秦,真的是打仗么?

当初赵昆亲自率大军北征匈奴,差点覆灭匈奴,就连雄霸草原的大单于冒顿,都被赵昆弄死了。

如今凶名威震欧洲的匈奴单于,乃冒顿之子,也被他吓得跟狗一样,率领残族冲入本都王国发起堪称自杀的攻击。

可以说,西域就没有一个在大秦是有名有号的军中宿将。

如今的章邯,只坐拥五万兵马,便威震西域,让他们这些国家不敢有稍稍异动。

可本都王国这次犯下的事情,却让二世赵昆派出足足二十七万兵马,远征西域诸国。

统兵的,还是大秦的名将,王贲、李信。

如果西域的其他邻国,说自己的哪个将军是名将。

大宛王充其量嗤笑一声,懒得搭理对方。

但是,大秦的名将,那是真的名将。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

华夏一统不过区区二十年的时间,很多事情都是有据可查的。

根据大宛王的了解,始皇帝在一统华夏的过程中。

秦国军队,总共杀了二百万人。

其中,无敌名将白起,一个人便独占一半。

在这个过程中,有记载的大型战争足足有二百二十多次。

光是这些战斗中,秦国军队便杀死一百三十多万人。

可以说,大秦的军队,都是实打实的用人的血肉喂出来的无敌强军。

这些数字,光是想一想,都能够让大宛王吓得不寒而栗。

与这些战争相比,之前秦军坑杀楼兰人,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儿科。

而脚踩累累白骨,登上名将之位的大秦将军,气势会是何等的骇人?

大宛王不敢想。

五日前,秦军先锋七万兵马,在李信的率领之下,大摇大摆的经过楼兰,朝大宛奔来。

大秦出兵,消息早已传得漫天飞舞。

而统兵的大将们,压根不屑藏匿行踪,玩那些虚虚实实的把戏。

秦军什么时候到达本都王国,大宛王相信,本都国王比秦军自己都要清楚。

但知道又能怎么办?

这种慢性死亡的感觉,绝对无比煎熬。

别说本都国王了,即便是大宛王,在得知秦先锋军要在大宛整顿三天的消息后,也都坐立难安。

相比于西域的其他国王,大宛王特别清楚秦人的性格。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这是华夏之地自古就有的一句话。

大宛王心中十分清楚,别看自己和父王平时舔大秦舔得勤快。

但这些事情,对于大秦来说,其实可有可无,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因为本都王国,若二世陛下一个不爽,让西域诸国连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大宛王才会战战兢兢,下定决心伺候好李信。

很快,一个士卒飞快从远处跑来。

此人来到大宛王面前,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就上气不接下气地禀报。

“王上,秦军已至城外五里。”

大宛王连忙打起精神,招呼手下群臣,徒步朝城外走去。

这种时候,他别说坐马车了,连骑马都不敢,深怕给秦军留下不好的印象。

大宛王都不大,很快大宛王便率领群臣来到城门外。

因为大秦军队的到来,今日大宛王都全城戒严。

城门口倒是清净得很,除了守门的兵卒,没有一个闲人。

他们到了不就,大宛王便听到一阵轰隆隆的马蹄声。

他连忙抬头望去。

接着,大宛王便看到了一件让他一生难忘的场景。

城门东方,一群漫无边际的黑加骑兵,仿佛是从漫天的晨曦之中,突然走出一般。

殷红的晨曦衬托下,他们身上的黑甲,显得格外肃穆。

虽然阵型极长,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丝毫的混乱。

最前面的一排骑兵,手持半丈长戈。

戈上系着红绸,光是这个景象,便让人感到一阵莫名胆寒。

这些骑兵步调整齐,不快不慢,朝着这边稳步而来。

再走近了,大宛王便能够看清楚这些秦兵身上的装备了。

每个人战马两侧,都挂着四个漆黑的陶罐,应该是科学院出品的火药武器。

再后面,挂着威力极大的弩弓。

长戈、短剑、弩弓,任何一样在西域都是千金难求。

更不用说珍贵的火药武器,即便是花钱都搞不到。

但是对于秦兵来说,这些东西,只是标配的装备。

每个人都披着黑色的锁子甲,盔甲上还带着面罩遮脸。

走在最后的重骑兵,甚至战马都身披铁甲,堪称是武装到了牙齿。

这样的军队,别说本便有赫赫威名,便是之前名声不响,一见之下,也会让他们的敌人感到发自心底的绝望。

看着眼前的这支秦军,大宛王又是羡慕,又是感觉到庆幸。

羡慕的是秦军装备,庆幸的则是大宛跪的快,跪的彻底。

就在大宛王胡思乱想之际,秦军已经停留在距离城门百步之外。

一队骑兵从军阵中分离出来,驱使战马,朝这边踢踢踏踏的缓缓走了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