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文德桥
元宵节当晚,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的繁华热闹,街上全是结伴游玩的人。
在城东,百家河连接着东西两边,有一座文德桥,是百姓来往的重要通道。
逢过年过节,河边两岸小摊生意都爆火,店家笑得合不拢嘴。
正当大家玩得开心,吃得尽兴时,忽然轰隆一声,文德桥塌了!
桥上的行人纷纷掉进水里,其中还有京都守备营参将吴少杰,他到河对面给弟弟吴越买糖葫芦,走到桥中央的时候,桥塌了。
好在他身手矫健,跳上岸时,还救下了一位大娘。
河两岸的百姓,也都纷纷下水救人,河水刺骨,但好在人心是热的。
大家救援及时,桥上也无小贩,只有几个过路的行人,人全部被救了上来,只有一个伤势重些。
后面巡逻的城防营官兵赶到,迅速地将桥周围封锁了起来。
但这桥,是三年前修的,当时是工部操办,修桥的银钱,一半是朝廷给的,另外一半是附近的商户募捐来的。
修桥是利于民生,造福子孙的大事,向来也有募捐的习惯,百姓也愿出一份力,为自己家里积功德。
文德桥边,立有一块功德碑,石碑上还有捐赠者的名字。
这才三年,桥就塌了,虽然没有伤亡,但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第二天,捐赠的百姓就连名上书,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执笔,一纸状书递到了京兆府,这事也在金陵城中,迅速的传开,引发民怨,金陵城中的百姓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京兆府的人赶到文德桥时,桥周围满了百姓,幸而桥塌后,城防营的官兵一直守在此处,现场没有被破坏。
京兆府原本没有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前两日的暴雨,还有河流改道。
可当他们请来有几十年修桥的老匠看过后,说出的话,让他不由一震。
一般这类的石桥使用年限都很高,我朝有名的济州桥就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而这桥身没有外力破坏的痕迹,就石桥残留的两头来说,老匠说这桥修的不合理,具体的情况要对照当时的图纸,再把掉落在河底的石头打捞上来测量,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这话一说,京兆府的人当下就有点明白了。
而且这个案子刚递到京兆府,刑部吴尚书就派人来问过,因为吴尚书长子吴少杰昨晚也身在其中,险些遇难。
得大人物注目,又是工部监造的,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恐怕不是他能处理的。
府衙派去工部拿图纸文书的捕头上午就去了,一直没有回来,想来没有那么顺利。
京兆府尹当机立断,带着卷完,上呈给了刑部。
现任的工部尚书徐志,在得知这个事情之后,第一时间看到了参与此事的官员名单。
他问:“周侍郎人呢?”
“告假了,下了朝就回家了。”
徐志手轻扣着桌子,似在思考什么,修桥时,他还不是尚书,正外出考察,不在都城。
部下心急,忍不住问道:“京兆府的人还在等,这图纸和文书要不要交出去?”
徐志看了眼天色,道:“年初刚复辟开朝,这几日大家都忙得脚不点地的,你好生招待府衙的人,尽量在日落前把东西给他。”
“属下明白了。”
那人领命而去。
第二日开朝,刑部和京兆府同时上书,表明文德桥塌陷一案,案情复杂,牵连甚广,希望共同办案,皇帝当即应允,命两人在五日内查清真相,不可让民怨沸腾。
有了刑部官员在,工部的人不敢再懈怠,文德桥的采买帐册及材料商目录,各类相关文书在一个时辰内全部搬到了刑部公堂。
刑部主司亲自找了徐志问话,但在筹建的初期,徐志便被委派到广陵一带巡查水利民生事宜,随行的还有刑部官员。
此次巡查花了足足八个月,上报贪污案七起,发现数十条民生问题,徐志的官声也是在那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能晋升到尚书一职,全凭了那次巡查。
换句话说,修桥时,徐志还只是一个副职,人又不在金陵,此事跟他没有关系。
而文德桥主事之人,是周侍郎,捕快去找他时,他已经悬梁自尽。
昨天还在工部当职,今天就死了,一下子,工部变得人心惶惶。
刑部见事态严重,当即把参与修桥的一干人等,全部羁押看管。
这番动静,自然惊到不少人。
两座叶府,似乎都不太平。
大叶府,有人快马加鞭给身处化业廊中的叶司重送信。
而小叶府,则是有人上门。
叶枫和叶青看着眼前的余嬷嬷,有些惊讶。
这位老嬷嬷是她外祖母身边的人,在外祖林家地位超然,鲜少出门,她亲自登门来请,想必不是小事。
兄妹俩个不敢耽误,换了身见人的衣服就随着余嬷嬷到了林府。而守在林府外面的人,在第一时间把消息传给了萧子衿。
大厅里,几个表哥表妹都不在,只有林家老太君和舅舅林冲,下人都被遣到了院子里。
这般郑重,让叶青和叶枫不由得将背挺直了几分。
“今天唤你们来,是让你们见一个人。”
话落,余嬷嬷带着一男子走进大厅,大约三十来岁。
“他是林家的宗亲,叫林文康,三年前在工部任职,任工部检校员外郎。”
文德桥一事,兄妹俩略有耳闻,一说到工部,叶青就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案子。
“他跟文德桥一案有关?”
“正是。”
工部检校员外郎,从六品,在工部其实是一个闲散官职,算是工程的巡视员。
朝庭大多的工程建造都有专门的人负责,他们要做的其实不多。
林文康无心学问,倒是对这修造设计感兴趣,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才入了工部。
文德桥在修建时,林文康就曾到现场巡视。
因为他之前仔细研究过桥身图纸,所以一到现场就发现了不对。
实物和图纸不符不说,还存在偷材减料的情况,甚至于出现了一些不在图纸中的次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