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骤然薨逝
“呕……”
晴雯看着宝琴这几天吃什么都吐,就连喝水也干呕不止,实在是觉得她怀孕辛苦。每日宝琴也就出了一些清粥,便只能喝下医女开的安胎药和自己准备的水果茶。
晴雯担忧地问医女:“这样下去可怎么好?我们奶奶肚子里还有个孩子呢,长时间这样吃不了东西,大人和孩子只怕都要饿坏了啊。”
医女也是无奈:“这女人有孕,会吐是很正常的表现。不过像宝二奶奶这么严重的,我也很少见,只能尽量给她想办法缓解,盼着这症状能早一天减弱,她能正常吃饭也就好了。”
宝琴怀这一胎真是辛苦,人都瘦了一大圈,就连过年也不曾好生过得。整个荣国府欢声笑语,鞭炮声声,只有她缠绵床榻,吐得脱力。
好在,元宵过后,宝琴渐渐地能吃些东西,胎象也越来越稳,众人悬着的心也终于都放下来了。
可是这一日,好容易养足了精神的报请,往贾母的院子来请安,便趁着贾母、唐婉和王熙凤都在的时候,说了一个提议。只说她如今有孕,孕期的反应比较重,宝玉那里,她是一定照顾不得的,她便有心给宝玉收了晴雯做妾。
说到这个,贾母和王熙凤心中有数,晴雯的人品绝对可以信任,只是即便是要收房,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王熙凤便笑道:“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为宝玉。晴雯呢,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她是什么样的性子,对宝玉又如何,我们心中都有数,抬举她做姨娘,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琴儿,你这是初初有孕,难道忘了你母亲去世,你和宝玉还未出孝期,宝玉是个读书人,最在意这样的规矩法度,你这不是让他为难吗?”
贾母也笑道:“是啊,你虽是好意思,但是有句话我可告诉你。别看晴雯出身不怎么高贵,但她到底是我身边挑出来的丫头,你问问她,趁你怀孕的时候承宠于宝玉,她愿不愿意吧?”
“不愿意!”
晴雯就纳闷了,今儿宝二奶奶好容易能出门到贾母处请安,为什么非要找借口把自己支开?原来是在说这个。还好她长了个心眼儿,转回头过来看看,也还好贾母是旧主,对自己的性子比较了解,要不然,恐怕她就真的在这个时候变成了宝玉的妾室了。
宝琴回头一看,竟是晴雯。她方才的那句“不愿意”是什么意思?她是有眼睛的,平日里见宝玉待她与旁人不同,晴雯服侍宝玉也是细得不能再细了,明明是有情,她怎么会不愿意呢?
谁知晴雯一下子就给宝琴跪下了:“求宝二奶奶成全,在您顺利诞下嫡子之前,晴雯只是您和二爷的丫鬟,万不敢做他想。”
宝琴这下明白了,这是晴雯的意思,只怕也是宝玉的意思。这是在向世人宣告她这个正室的地位,是宝玉给的尊荣,也是晴雯给的敬意。
女子孕中多思,本来就是多愁善感的,见晴雯如此,她却点下泪来,再要晴雯做妾的话,也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过去把晴雯扶起来:“傻丫头,若是我这一胎是女儿,若是我好几年没生下嫡子,那你的大好青春就这么白白虚耗着?”
晴雯也笑道:“这怎么是虚耗?琏二奶奶说得对,宝二爷要顾忌法度,必须守孝,奶奶你也一定能顺利诞下嫡子。我横竖是二爷和奶奶的人,不过是好生伺候您二位,怎么就虚耗光阴了呢?”
宝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待晴雯的心又真了几分。
王熙凤在一旁看着,心中大叹,不住唏嘘。她前世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看出来,性子如同暴炭一样的晴雯,才是最有原则最重情义的呢?今世她不过是给了晴雯足够的脸面和立足于荣国府的力量,谁知竟能听见她如此重情重义的话。倒也不枉当初自己对晴雯这个丫头高看了一眼吧?
晴雯此举,不过几日就在荣国府传遍了,她无形中又收获了一片尊敬。当然,也有那些人说酸话,只说晴雯明明知道自己这宝二爷妾室的位置跑不了才这样说的,什么故作清高、当女表子还要立牌坊的浑话也是一车接一车的。
自然,这些话晴雯不是听不见,但她却早就不在意了,只乐得装聋作哑,毕竟如今的晴雯心中有数,身后有靠,区区一两句话而已,她觉得动怒吵嘴什么的,简直就是自降身份。
展眼已经二月了,林家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林黛玉的婚事,却忽然听见朝中传来消息,皇后薨逝了。
此时,满京城的人都停下了所有娱庆活动,皇城中住着的朝中重臣,家中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是够进宫祭奠的人,日日都要身着素服往宫里去。因府里女眷都不在家,怕府中诸事无人照管,尤氏这几年来对外的形象也都是病弱不见人,便索性报了病,在家处理荣宁二府各项杂事。
又有荣国府贾赦,他辞官之后已经在府中静养多年了,人人也都以为他是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这一次请了病假,也无人在意。实则贾赦不过是略苍老了些,平日里居家度日,把玩古玩书画,变得十分低调罢了。
此时府上无人可用,贾赦便站出来说愿守家,正好也让荣宁二府诸人无了后顾之忧。
如今皇后已薨,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尤氏见那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便同贾母商量:“这些原是买来学戏的,如今虽不学唱,尽可留着使唤,只令教习们自去便罢了。”
贾母便道:“可怜见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个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若有不肯回去的,再留下使唤,大了配了咱们家小厮们也就得了。”
尤氏听了便道:“如今我们去问问这十二个,有愿意回去的,就带了信儿给家中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