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在大明造航母 > 第546章 各地的新年

第546章 各地的新年

十二月三十,除夕。

作为华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无论是什么事,都难以阻止华夏人过春节。

已经习惯了过春节的满族人,自然也是把这个习俗带回到了关外。

不过,他们今年这个节日可不好过。

前几天,几个刺客试图刺杀多尔衮。

然后,大清的官场里也经历了一番动荡。

大量的官员和武将被清洗,一些参与了叛乱的人也被砍头。

一时间,盛京血流成河,无风的天气下,血腥味都无法迟迟散去,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恐怖的气息。

靠着极为强硬的手段,多尔衮平息了这一波叛乱,重新掌控了权力,将大清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

但是,他这种掌控,靠的是血腥镇压。

下面的人是口服心不服,依旧存在着风险。

不过,多尔衮也不管了。

过年,他也是准备好好享受一下。毕竟,明年还能不能有这种享受,他都不清楚。

好酒好肉好妞,戏班子,多尔衮倒是也会享受。

而与此同时,盛京的普通百姓,则是在纠结,要不要趁着节日,多煮一点饭。

平时,没有多少人家舍得吃饱,因为粮食太少太贵吃不起。

基本上都是吃个五分饱,然后剩下的时间慢慢熬。

而现在,好不容易过春节,没有肉吃就已经很惨了,一餐饱饭总应该要吧。

有的百姓狠心多煮了点食物,有的人则是继续饿。

没办法,大清朝廷剥削的太厉害了,几乎把一切可以拿走的都拿走了,只给他们留下了最低限度的生存物资。

所以,哪怕是过春节,他们也只能在精神上过一过,在物质上,和平时几乎都一样。

一些受不了这样日子的普通人,趁着过年,清军防备松懈,然后悄悄的南逃,逃向大华。

他们情愿去接受大华的统治,也不愿意再跟着和自己同族的多尔衮了。

同族又如何,同族又不能当饭吃。

虽然同族,但剥削力度的比异族还要大,这同族,不要也罢。

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趁着黑夜,趁着雪夜,趁着寒冬向西南方向逃窜。

能够逃到大华的,只有少数。

大部分的人要么饿死在路上,要么冻死在路上,要么被清军发现杀死在路上。然后,成为以后文人创作的一个题材。

相比起东北,昆明的百姓要稍微好一些。

昆明的官员也在剥削百姓,但是他们剥削的没有那么狠。

因为,多尔衮还在大力发展武器装备,试图继续和大华对抗。

而昆明的朱由榔和其他官员,都已经没想过要反攻江南了。

他们现在是有一天过一天,得过且过。

不去疯狂的扩充军备,自然也就不用收刮的那么狠。

普通的百姓过的虽然依旧清苦,但也不至于需要像东北的百姓一样,在雪夜里出逃。

酒楼中,几个朝廷大官聚集到一起喝酒,吃肉,玩女人。

对于他们来说,接下来就是等大华打过来,然后投降大华,继续过这样的日子。

趁着现在永历帝无能,尽可能的收刮一些民间的财富,中饱私囊。

他们案桌上的食物也是相当的奢侈,除了寻常的各种肉食,还有南京的海鲜,辣椒,香菜,味精等各种调味品。

南京达官贵人所能享受到的生活,他们也能享受的到。

只要他们掏钱,有的是商人愿意翻山越岭的把江南的好东西卖到这昆明。

而价钱嘛,自然是非常的夸张。

昆明的一包味精的价格,是南京的五十倍。

数个时辰的欢歌笑舞后,众人散去。

那些吃剩的美味,则是被随意遗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寻常百姓家,则是见不到一点油腥,勉强吃了顿饱饭。

什么春联,爆竹,新衣裳是不用想了,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哪有心情去折腾这个。

多贴一副春联,就要多挨一顿饿,而贴春联又不能充饥。

普通百姓还是非常现实的,两者一对比,只能暂时抛弃传统了,以后有条件了再把传统捡起来。

没有春联,爆竹之类的东西,这个年过的自然也就是没有一点的年味了。

此时,他们也希望大华的军队能够早一点打过来,然后结束这大明的统治。

据说大华对百姓的税收极低,光是想想,都让人羡慕阿。

相比昆明的百姓,济南的百姓又要稍微好一些。

这里曾经连续数年的动乱,遭受了各个势力的摧残,加上各种天灾,一度也是接近于崩溃过不下去。

好在,关键时刻,大华打了过来。

然后,大华的粮食运了过来赈灾。

啧啧啧......

这是济南百姓见过最象样的一次赈灾,以前的赈灾,运来的大部分都米糠。

而大华的赈灾,运来的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

这,不是贵族老爷的专属主粮吗?什么时候,灾民也有资格吃了?

一些灾民领到这粮食,根本舍不得吃,又选择去和地主老爷家换粗面,换小米。

“咱们命贱的人不能吃这么好的粮食,容易拉肚子。”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洞大开的百姓凭空想像出这么一个理论,然后竟然还得到了很多灾民的赞同。

一时间,用救济粮去换粗粮的人也多了起来。

当然,这对于灾民来说也不亏,毕竟一石大米可以还二石小米,可以够他们吃更久。

甚至,他们还能卖掉一点点大米,然后用这点钱来请读书人写上几幅喜庆的对联,以求上苍保佑明年的日子会更加好过。

还能买上几两肉,或者几个鸡蛋,打打牙祭。

生活需要仪式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真真切切的还活着。

要是每天都是重复重复的过苦日子,很容易绝望。

所以,哪怕理智告诉他们不应该这样奢侈,留着卖肉的钱来买粮食可以吃更久,但还是有很多百姓选择了过个好年。

当然,他们在吃肉的时候,自然也不会忘了,这些都是全赖大华的救济。

“还是大华好呀,才做了几个月的大华子民,救济粮就发了那么多。以前给大明交了二十多年的税,就没吃过大明的救济粮。”

一个老农含泪说道。

这种对比,实在是太明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