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老学阀的常规操作
陈纪听完,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这样的理论完全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却又让他发自内心的认同。
许多儒者口口声声圣人之道,可若是这圣人之道自己都抗拒,这样的圣人之道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石广元在旁听得眉飞色舞,赶紧寻纸记录,“庾子曰: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庾献又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若是我们所学的理,不能践行于世间,那么我们就无法体现这理的价值,也无法验证这理的对错。知而行,行而知,两者相辅相成,是为知行合一。”
石广元听了,手中不停,“庾子又曰:……”
崔州平在旁看的眼都红了。
《论语》怎么来的?
不就是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之间的问答吗?
庾叔叔此论,毫无疑问将开启一门强大的新学派,和陈纪的这番问答,也将被奉为经典。
目睹且记录此事的石广元一脉,以后在这新学派上,世世代代都有着极高的解释权。
老子大意了啊!
崔州平后悔的想撞墙。
只是崔州平也不是省油的灯。
只是懊悔了一小会儿,他聪明的脑袋就有了主意。
——若是在此事插个话,纵使显得莽撞,亦不失为当世子路啊。
《论语》里子路逼事最多,结果硬生生加戏加成了男二号。
趁着陈纪怅然若失、怅然若得,崔州平连忙插话问道。
“可若是如此,我的心有我的理,你的心有你的理,天下人有天下人的理,如此一来,若是天下人的观念混乱,岂不又人心浮动,失了大一统的意义?”
庾献既然开了头,自然要将王阳明的这理论补充完整。
当即耐心解释道,“我们的本性中,有相同的,不假思索便能明白的价值观念,那便是我们的良知。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这样的东西,无论贤愚,无论身份,都能彼此认可。我们以共同拥有的良知,作为价值尺度,自然就可以达到董子所要的人心凝聚了。”
石广元闻言,赶紧不动声色的奋笔疾书,“或曰:人心殊异也,何以定于一?庾子曰: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明明觉者也。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崔州平还不知道石广元暗戳戳的一个“或曰”就把他的戏份抹掉了,暗暗得意了一会儿,他又赶紧问道,“敢问叔父,这世间人有善便有恶,若是那恶人良心丧尽,又当如何?”
他不但要出现在《庾子》中,还得把这关系锁死了。
陈纪本对崔州平插话有些不满,这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
的确,庾子的理论大多可以自圆其说,只是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若人无良知,又如何致良知?又如何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呢?
这套学说,不就土崩瓦解了吗?
三人都紧张忐忑的注视着庾献。
这套理论极为高妙,为当前源出多头的儒家学问,找到了梳理真伪,辨明优劣的路子。而且能切实的将儒家理论,运用到治理天下的手段中。
三人都有些害怕这理论陷入逻辑障碍,最后无疾而终。
庾献却诧异的反问道,“若无良知,那还是人吗?我们把他直接砍死就是了。”
??!
我靠!
这话不但石广元不敢记,就连陈纪也听得一头汗。
大老真是奔放啊!
但三人一转念。
咦,似乎有道理啊?
这很学术。
庾献见石广元提笔不动,纳闷的看了他一眼,“怎么不写了?”
又疑惑的问了一句,“有违禁词吗?”
石广元勐擦汗,“不是、不是……”
见石广元还是不动,庾献笑了,“你这样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庾献此言说完,先贤祠中鸦雀无声。
之前没什么太大反应的,曾申和李克的画像,也悄无声息的翻了过来。
随着庾献话落,一个全新的儒学体系就此正式诞生。
它让人们抛弃不食人间烟火的逻辑性理论,以最朴素的良知去判断事务的对错,并在生活中践行这一切。
这就是儒家的方法论。
陈纪几乎是颤抖着问道,“敢问庾子,此等学问该如何称呼?”
庾献只能如实答道,“这叫做心学。”
“心学……”陈纪喃喃自语了几句,随后长拜在地,“老朽陈纪愿以弟子礼,做传播心学的第一人。”
执弟子礼而不提拜入门下,这基本上等于自带干粮的真爱粉啊。
庾献心中感慨,向他询问几句。
这陈纪不愧为当世大儒,只刚才寥寥数语,已经让他明悟核心,出口成章的说出洋洋洒洒的精义延伸。
石广元手中不停,崔州平也在旁如痴如醉。
庾献听得目瞪口呆,收起了刚才随意的心思,忍不住赞叹道,“你对心学的理解,已经登堂入室矣。”
陈纪听了一怔,旋即大喜过望,不顾年迈的拜倒在地,“弟子感谢恩师成全。”
庾献很快反应过来,坏事了。
自己瞎几把用成语,终于用错了地方。
登堂入室的出处,是论语中的那句,“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这原本是孔子点评子路的一句话,但在东汉这个注重传承有序的时代背景下,还代表着对门下弟子的高度认可。
比如经学大师马融因为徒弟太多,只有最优秀的五十人才可以登堂,听他教诲。
外门弟子郑玄苦逼了许久,才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了马融的认同。
庾献以此语点评陈纪,里面的赞赏有多少诚意先放在一边,这里面的身份认可,却是陈纪最看重的!
就算不按当下的规矩来,那庾献也是把自己比作了孔子,把陈纪比做了子路。子路是谁,那是《论语》的男二号,孔子最爱的徒弟之一。
这相当于庾献承认,陈纪在传承序列中。
庾献见老头这么郑重,嘴角扯了扯,不好承认自己刚才是胡说的,只得勉强笑着劝慰了几句。
一旁的崔州平和石广元心态都要炸裂了。
作为最先目睹《心学》问世的人,又是庾叔叔的好爱侄,原本他们是最有希望成为心学两大传人的。
可现在他们哪有那么大的胆子,去和陈纪做师兄弟?如此一来……
两人正慌乱着,政治点不低的老学阀陈纪,已经开始本能的把持自己在师父门下的地位。
他反应过来之后,笑呵呵的抢先对两人说道,“你们两个既然有幸同闻大道,可否有意拜入心学门下?若是愿意的话,我可以将你二人收下,给长文做个师弟。”
卧槽!
崔州平忍不住了!
尼玛的!不能做一代弟子也就罢了,居然连二代弟子的大师兄也被抢走了?
学术圈也太他妈黑暗了!
他忍不住反驳道,“长文尚不识心学为何物?如何做我师兄?”
陈纪却一脸公正无私的对庾献说道,“回禀恩师,我儿陈群向来有高才,定然能光大我宗门。他如今虽然游学在外,但我想,他若知道这些微言大义,自会欣然拜入门下。”
听到这里,庾献下巴都快惊掉了。
“陈群,陈长文?”
以九品中正制,为天下人定品级的陈群陈长文?这特么和拿着封神榜的姜子牙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