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高考传奇
李经纬刚上传完“胡须奇谈”,忽然看到空间连续有两条信息提示,一条显示张养民的空间有信息更新,一条显示周向往师兄的空间有文章更新。
李经纬随手一点,随即出来的是张养民的“小心眼”。
婴儿刚刚坠地时,便“呱呱”而叫,宣布其拥有独立生命之权利。文人临流赋诗,这是他们清雅而柔弱的自我表达;侠客名士登高长啸,这是他们放荡不羁的粗野释放;农夫田间哼哼小调,那是他们自由轻松舒适生活的惬意写照。人生于世,对声音依赖很大。
人生病时,要依赖他人的体力来达成自己的心愿。所以,人生病时,总希望能有个人在自己的身边照顾自己。“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古人所信奉的法则,即是写照。人生于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恰如其分。
人生在世,所依赖的东西很多。在我看来,最大的依赖莫过于我们的“小心眼”。你不妨歪过头去想想:当我们睁开左眼闭上右眼,或是闭上左眼睁开右眼去看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时,我们与这个世界是相对称的。而当我们两眼同时睁开时,我们便会比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心眼。此话题中的心眼并非佛家所言“五眼”中的“心眼”,而是由于古人认为人是用心来思考问题的,因为这个缘故,我暂且称之为心眼。同时,由于此心眼跟整个世界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而微乎其微,所以又称为“小心眼”。或许,你会有所不解。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正是因为我们比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小心眼”,我们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更加的明白清楚,乃至透彻。两眼看世界,一眼以观他人,一眼反观自己,两眼所观,各取所安。
这,或许是造物主最初所没有预料到的。古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本为一元,一元而化阴阳,阴阳而生万物。人有两眼,一眼以观阴,一眼以察阳,各得其所。阴以观己,明照自己心中所需;阳以察人,以揣度他人之求。因此,世上万物,虽不是一呼百应,却是每求必应,此物不适彼物合之。情人眼里出西施,东施效颦自然也情有可原。兴趣爱好上,此之砒霜,彼之良药,讨厌此家喜欢彼家,此话一点也不假。尽管名为“小心眼”,但它并不小,它可以囊观天下。天下百态,乾坤万变,尽逃不过人的两只“小心眼”。万物万事尽收眼底,人方可努力去适应它,并改造它。长此以往,“小心眼”,弃之不得,爱之有余而依赖日深。
李经纬看完张养民的“小心眼”,接着点开周向往师兄的空间,更新的内容是关于高考的一篇文章,题目为“高考进行时”。
之所以会写下这篇文章,不是我刻意要去回忆那被恶称为“黑色七月”的时节,当然现在时间已经改在六月的高考,而我就是03年参加的高考,考试时间提前一个月的改革试验参赛选手。转眼间,明天又到了6月7日这一天,高考的时钟已然敲响,又一届高三学子准备走进考场,以求能够考上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可以这样说,高考永远都是进行时,只是参与的人变了而已。
高考这两个字,既有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共性是作为一种择优取人的考试制度而存在,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连带的时间与地点的差异上。本学期,李平聪教授在给我们讲授《文学性别文化演进》时额外给我们添加了一些课外佐料,以他的亲身经历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关于1977年高考的相关趣事。
高考加上1977这个年份,高考1977就是高考的一个特殊性的表现。每一个年代的人对于他们自己所参与的高考情形无疑是相当熟悉的,而对于自己所没亲身经历过的高考,我们却是很难明了当时究竟是什么一种状况。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李平聪教授所描述的情景去展开联想,从而能够想象得出1977年的高考的一个大体轮廓与模样。
其实,高考1977的特殊性并不单单显示在它的年份上,它的特殊更是在于高考这一链条断开多年后的重新连接上。先支开主题不说,谈些我们当下所非常熟悉的事情,我要举的是下载电影这个例子。很多时候,当我们正在下载一部电影时,突然间原先挺快的速度化而为零,这时候的我便会心急如焚,尽管断开链接的时间并不长,正当我坐立不安的时刻它猛然间又连接上了。每当此时此刻,我不知道你们面对这种情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但是碰到这情景,我都会开心并激动不已!1977年,断了11年的高考这个链条又重新连接上了,一代中国人,特别是那些上山下乡已多年的知青,在他们的心里,激动的份儿不啻于绵绵阴雨中看到了久违的阳光,他们的眼光所焕发出来的亮光,就如一团熊熊大火,把他们多年来困在心里的迷茫和惆怅,顿时燃烧得一干二净。
是的,一点也没错,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的意义更伟大。恢复高考和高考本身,两者就如同心脏的持续跳动和心脏本身,唯有心脏持续不停的跳动,心脏与生命才能存活。兴许这样的类比仍不是很恰当,我们不妨将其比作诺言的兑现和诺言本身。对于每一个生命来说,没有诺言是可悲的,然而光有诺言而无法将诺言兑现也是可悲的。没有诺言的痛苦,和光有诺言而无法实现诺言的悲痛是一样的,因为没有诺言的等待与有诺言但无法兑现的等候一样漫长而苦痛。惟有如此的生命,既有诺言的承载,又有诺言的履行,希望才会遍地而生,生命才会因此而幸福不已。
1977年,断开了11年而又重新恢复的高考,使千千万万的人重新拾起了承诺,并竭尽全力想方设法为此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拼搏。那些原本扎根广大农村的知青们,此时已然感到光有激情和干劲是很难战胜天地的。他们深刻领悟到了,知识就是力量,只是才是力量,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也唯有知识才能改变落后的生产力。想要改变社会和祖国,也必须得靠知识,渊博的知识。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推动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进步,才能更好的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发展了,自己原先到农村去干一番大事业的伟大承诺才能实现。
说到底,高考虽然只是我们人生众多诺言中的其中一个,然而它至关重要。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诺言叠加着另一个诺言,我们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承诺,而且要不断地去践行它们,逐个逐个地将它们变为现实。我们既不能让它们累积,也不能让它们断开,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去兑现我们当下的诺言。
高考这个诺言的重要性,源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下一个诺言的许下与践行,甚至会影响我们第N个诺言的许下与兑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视高考为自己人生的转折点,甚至等同于自己的生命,这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李平聪教授曾经说过,当1977年高考恢复后,一些农场的场长有意为难一些政治成分较为复杂的知青,不让他们报名参加高考。当时,李平聪教授所在的农场就有两名知青以绝食的姿态来表明他对待此事的坚决态度,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参加高考,除非身死人亡。
李平聪教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偷书”复习的故事,当李教授被告知他已经顺利通过高考报名时,他和他的两位朋友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当地图书馆“偷书”来复习,到了图书馆找书翻书的时候,竟然发现书架上的每本书上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因为它们已经被关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后来,李平聪教授和他的这两位朋友都考上各自心仪的大学,正是这1977年恢复了的高考,改写了李平聪教授的人生轨迹,也改写了千千万万知青分子的传奇命运。
1977年的高考,它对于李教授这位六九届的知青来说,中间已经断开了整整八年的时间。而03年的高考,到如今06年离我也产生了3年的距离。虽然事过境迁,我心已淡。可是每当李教授讲起他参加高考的趣事时,我的脑海里又不知不觉把自己参加高考的感受重新过了一遍,那种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而明天就是06年高考的第一天,因此有感而发,从而写下了上面这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