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军备
桂林城外的火器靶场,硝烟弥漫,一队士兵正在打靶。
离士兵几十米处的高台,黄盖伞下,朱亨嘉举着千里镜欣赏。兵部左侍郎余朝相、兵部武备司郎中陈欣侍奉左右。
队正一边挥舞着令旗,一边下达军令。
“立铳!”
“啪”的一声,士兵们将火铳立起。
“装弹!”
士兵们取出一枚枚纸质定装弹壳,用牙咬开弹壳尾部,掰开火门,把弹壳里的火药倒部分于火药池,再把火门复位,将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铳管里。
“射!”
士兵们扣动扳机,龙头下压释放弹簧,燧石在火门上摩擦生火。
“呯!呯!呯!”
前方九十步一排靶子中,木屑横飞。
“监囯,这自生火铳成功了”。余朝相献宝式地对朱亨嘉说。
自生火铳,也叫燧发枪,不是啥新鲜玩意。早在崇祯八年,大明朝兵器专家毕懋康就研制成功了一种燧发枪,并将其记载于《军器图说》中,叫做“自生火铳”。
自生火铳其实就是改良版的鸟铣,区别在于将发火装置由过去一直使用火绳的龙头,改制为安设火石,扣扳机时,龙头落下与安设的燧石磨擦发火。
和普通鸟铳比,自主火铳有两个优点:其一、不需要点火绳,不受风雨天气影响;其二、射击更为方便、节省了发射时间。
朱亨嘉有点不明白,既然自生火铳这么好,为什么崇祯大帝不推广呢?
一调研,明白了。原来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时的大明朝没有能力制造出更优质的黑火药,从而造成了自生火铳发火率低。
早在戚继光抗倭时期,大明朝就已经出现了火药造粒工艺,让黑火药基本告别了受潮固化,但是当时的火药质量确实不咋滴,主要是配方有问题。而自生火铳对于火药又特别挑剔,不合格的黑火药造成自生火铳发火率低。
一开始,朱亨嘉认为火药配方好解决,“一硝二硫三木炭”,穿越者们不都这么说嘛。
结果一试验不是这么回事,主要是提纯的工艺不一样,大明朝的硝、硫、木炭杂质较多。不过这个配方相差亦不远,经过工匠们反复实验,终于琢磨出了最佳配方。
新的黑火药配方,威力更大。不仅解决了自生火铳发火率低的问题,而且同等装药量下,提供的动能更多,从而子弹射得更远。
通过定装弹药、改良火药配方和铳管,新型火铳的发火率提高到了百分之八十;射速提高到每分钟两发;射程由八十步提高到了九十步(明朝迈一足为跬,迈两足为步,一步大约1.3米左右)。这些在军事上意义非凡,火铳取代弓箭成为了可能。
第二个原因:缺乏优质的燧石。
这个真的不叫事。随着两广各地开矿潮的蔓延,广西庆远府南丹燧石矿已经量产,燧石这玩意要多少有多少。更何况,海关已经通了,还可以向国外买。
第三个原因:崇祯大帝缺银子。自生火铳造价比普通火铳高,大规模换装需要银子,崇祯大帝穷,换不起。
这个就更不是事了,谁不知道咱靖江王爷敛财有道。搜刮土司、官绅一体纳粮、开海关、征盐税
国库已经被银子撑得满满的,换装这点钱,真的不在话下。
打仗,光有质不行,还得有量。朱亨嘉决定检查一下军工生产。
“监囯,此处是火药局。设有硝、硫、炭三库和晾晒场”。
“嗯!甚好!”
“此处是弹药局装配场,工匠们在此配药。”武备司火器科主事彭耀向朱亨嘉一一介绍。
“彭主事,弹药局有工匠多少?月产各类铳弹几何?”
“禀监国,弹药局有工匠三百,月产各类纸质定装弹壳十万枚。”
朱亨嘉见弹药局装配场井然有序,非常满意,不过月产十万枚,现在勉强够,大规模换装后是不够的。
“卿再招三百人,月产要二十万枚以上。”
“臣谨遵圣谕。”
“监囯,此处是火铳局,设有自生火铳场、三眼火铳场、斑鸠脚铳场、鸟铳场。”彭耀继续献宝。
朱亨嘉走进自生火铳场,只见工匠们一排排流水作业,有的专司钻铳管、有的专司照门准星、有的专司螺栓
“彭卿,这种流水化生产,尺寸能统一吗?”
“监国,每一小件都标明固定尺寸。每场都设有质监员,哪个工匠做的尺寸不合格,扣其薪酬。”
“那就好。自生火铳和三眼铳月产几何?”自生火铳和三眼铳是朱亨嘉换装的主要武器,一个装备步兵,一个装备骑兵。
“自生火铳场有工匠八百,月产一千杆;三眼铳场有工匠三百,月产三百杆。”
“自生火铳产量不够,卿先暂停鸟铳、斑鸠脚铳的生产,将二场工匠集中到自生火铳场,另外再多招些人。孤要求卿做到月产自生火铳两千杆以上。”
“喏!”
“监国,这里是火箭局。此乃单兵火箭‘一窝蜂’,有效射程两百步;此乃多兵火箭‘百虎奔雷’,有效射程三百步;此乃‘火龙出水’用于水战。”
“好!好!好!”朱亨嘉大喜,有了这些火箭,明军的中程火力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
他已经决定用火铳替代弓箭。但新型火铳射程只有九十步,而弓箭抛射却可以达到二百五十步,没了弓箭,在火铳和火炮之间会产生射击真空,这些火箭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朱亨嘉决定在侍卫亲军中成立一个专门的火箭营。
“监囯,这里是火炮局,生产用于攻城、守城、海战的红夷大炮;用于野战、海战的佛朗机炮;还有轻便的虎蹲炮。”
关于铸炮,朱亨嘉一开始还想点拨一下工匠,比如铁模铸造法之类的。奈何前世的他只是个历史发烧友,不是什么大匠,实在不懂这个。只能重赏工匠,让他们自己研发了!
“彭卿,现在生产了多少门红夷大炮?月产多少门佛朗机?多少门虎蹲?”
“监囯,目前已经生产出了八门红夷大炮。佛朗机炮月产二十门、虎蹲炮月产八十门。”
朱亨嘉点点头,一千五百名炮工,月产量也就这点。大炮不好造呀!
红夷大炮,是一种前装重炮,重三千斤,射程远(一千二百步左右)、精度准,主要用于攻守城池和战舰上。这种炮移动不便,不适用野战。但是用于攻城、守城、海战,还是很棒的。
佛朗机炮是一种后装滑膛炮,大型的一千斤左右。和红夷大炮比,它射程近(八百步左右)、精度差(炮管没有膛线造成的),但它重量较轻,可以用炮车载着跑,机动性强,最重要的是它是后膛炮,射速快,红夷大炮打一发,它能打三发。
虎蹲炮是古代的迫击炮,射程近(四百步左右),非常轻便,战时不需要炮车,士兵背着就能跑。
“彭卿,汝要想方设法多造佛朗机和虎蹲。”佛朗机炮和虎蹲炮机动性强,是明军的主战火炮。
彭耀急忙应喏。
“监国,此处是战车局。主要生产三种战车:一是装载佛朗机炮的大型偏厢车,长一丈三尺、阔九尺、高七尺五寸;一种是装载火箭的全胜车;还有一种双轮小车,可以装炮弹或杂物。”
视察完了火器科,朱亨嘉对彭耀赞不绝口,喜得他心花怒放。
听说朱亨嘉要来,兵甲科主事陈嘉谟起了个大早,指挥属下,把各局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先看弓箭局。
弓箭按材质来说,可分为单体弓和复合弓;按射箭原理,可分为直拉弓和反曲弓。
虽然朱亨嘉已经在用火铳淘汰弓箭,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依然在生产。
再看兵器局。
“监囯,工匠们这是在铸刀。铸刀之技,关键在淬火”。陈嘉谟介绍说。
朱亨嘉来了兴趣,拿起一把打造好的刀,让手下拿了个竹筒,取铜钱几枚置竹筒中。一刀下去,连铜钱带竹筒,一挥两断。
“好刀呀好刀!每把刀都这么锋利吗?”
“本科工匠手艺精湛,每把都是好刀”,陈嘉谟大言不惭。真实情况是,他知道朱亨嘉来视察,把最好的刀摆在了外面。
“好!卿辛苦了!”朱亨嘉交口称赞。
“监国,这是在造枪,主要分骑枪和步枪”。
“嗯!”
“这是在造盾牌,主要以木、藤、竹制做,外面蒙有生牛皮。”
“这边是造甲场”
“甲?这可是军中重器,孤要好好看看”。朱亨嘉想。
走到造甲场,两千工匠正在挥汗如雨。
大明朝盔甲种类繁多。光头盔就有锁子甲盔、抹金凤翅盔、八瓣黄铜明铁盔、六瓣盔、红顶铁盔、青苎衬盔等。甲有柳叶甲、齐腰甲、鱼鳞甲、曳撒甲、圆领甲、鸳鸯战袄(棉甲)等。
综合各种因素。朱亨嘉决定:头盔采用八瓣黄铜明铁盔,这种头盔抵挡弓箭的效果好;甲采用棉甲,这种棉甲是在鸳鸯战袄基础上的改进型,外面是厚棉布,内衬铁网木片,军官的棉甲还有一层丝绸。用棉甲的好处是量产快、对鸟铳的防护力比铁甲高。
“陈卿,兵甲科月产棉甲多少?”
“月产三千多套。”
“嗯,卿只需生产战兵的棉甲,守兵的鸳鸯战祆可以交给民间生产”,以军工拉动经济,这是穿越者的新思路。
“臣已经联系了三家工坊,生产守兵穿的鸳鸯战祆。”
“嗯,好!”
视察完火器科、兵甲科,又来到了战马科。
虽然南方不产战马,但运输用的滇马,各种驽马、驴子、骡子还是有的,战马科不一定要养战马嘛。
当然,战马也是有的,全部从外地甚至外国买来。在桂林设了马场饲养。
朱亨嘉问战马科主事周忠孝:“周卿,桂林马场现有战马多少匹?”
见朱亨嘉问自己,周忠孝精神一振:“禀监囯,桂林马场现有战马八千匹,其中蒙古马七千匹、河曲马八百匹、还有您从大食商人那高价买来的两百匹阿拉伯马”。
提到这个,朱亨嘉老脸一红。他见这些阿拉伯马体型比蒙古马大(蒙古马重260~370公斤,阿拉伯马重500公斤以上),脑门一热,花了三倍的价钱买来给自己的战马配种。
哪知道这些阿拉伯马看着大,却跑不快,耐力也不如蒙古马。唯一的优点就是能负重,适合耕地和充当运输工具。
问题是孤缺战马,不缺挽马呀。耕地有牛;运输有骡子,又能吃苦又好养!
一想到自己出了三倍的高价,朱亨嘉恨得牙痒,“这些奸商!”
勉励完了周忠孝,朱亨嘉来到了舰船科。
他也不休息,直接问舰船科主事李文翰:“李卿,军港现在修建得如何?另外,舰船科督造了多少战船?”
李文翰不敢怠慢:“禀监国,合浦、儋州、电白、兴安四大海港已经修建完工。战船方面,本司已向各大船场采购了网梭船一百艘、鹰船一百艘、沙船一百艘、子母船五十艘、火龙船五十艘、赤龙舟五十艘、苍山船三十艘、车轮舸三十艘、海沧船三十艘、蜈蚣船三十艘、二号福船二十艘、一号福船十艘,另外还遵照监囯谕令,仿造了西夷三桅帆船八艘、四桅大船两艘”。
朱亨嘉听完暗笑,这些数据听起来吓人,好几百艘,其实大多是些蚊子船,真正的大中型船只也就三四十艘。
大明朝在战船建造上有一点好,喜欢发挥民间力量,向民间船场采购。一开始是个美差,后来却变成了恶政。朝廷为了省钱,定价低,船场主想不造还不行。经常给朝廷造一次船,逼得船场主破产。
朱亨嘉是个好监囯,为了和船场主们共同分享海洋利益,你好、我好、大家好,他改定价制为议价制,一艘船多少钱,大家商量着来。有钱挣,船场主们自然高兴,战船质量也提高了不少。知道监国急于建海军,有些船场主甚至直接把家里做海贸的旧船,改装一下当战船卖给监囯,真是一家人呀!
“嗯,卿不光要仿制西夷战船,还要将夷船的优点用到吾大明战船的建造中”。朱亨嘉鼓励李文翰。
“喏!”
视察的最后一站是军需科,来到衙门口,军需科主事赵永和已经等候多时。
“赵卿,桂林仓现存军粮多少?”
“禀监国,桂林仓现有卫仓十个,储军粮一百万石”。
朱亨嘉占了安南三府,又积极从高平莫氏、安南阮氏、安南郑氏、占城、暹罗等国购粮,所以军粮是充足的。
“嗯。单衣、军被、军靴、水壶、毡毯等准备得怎么样了?”
“依照监国谕令,这些东西全部交给民间生产。臣已经给几十个工坊下了订单。目前已经采购单衣、军被各十万套;军靴八万双;水壶十万个;毡毯六万条;还有各类军需不等。”
“甚好!卿要派人认真检查质量,孤也会派清军御史清查。交给民间生产,质量不能下降。谁要敢对不起孤的将士,孤就要谁的小命”。朱亨嘉恶狠狠地说。